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國際法的歷年司法考試題有沒有匯總的

國際法的歷年司法考試題有沒有匯總的

國際法歷年真題

壹、單項選擇題:

2010年

29.甲乙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數年後,因兩國多次發生邊境沖突,甲國宣布終止與乙國的外交關系。根據國際法相關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國終止與乙國的外交關系,並不影響乙國對甲國的承認

B.甲國終止與乙國的外交關系,表明甲國不再承認乙國作為壹個國家

C.甲國主動與乙國斷交,則乙國可以撤回其對甲國作為國家的承認

D.乙國從未正式承認甲國為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屬於事實上的承認

答案:A

解析:標題考察外交關系的終止、國際法上的承認國際法上的承認分為法律承認與事實承認。法律承認是認定被承認者作為法律的正式人格存在,表明承認者願意與被承認者發展全面正常的關系,從而帶來全面而廣泛的法律效果。這種承認是正式、不可撤銷的。而事實承認主要存在於英美的外交實踐中,它是為了處理既需要與某個對象進行某種交往而又不願或不宜與其進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況,產生的壹種權宜之計,被認為是不完全的、非正式的、暫時的,比較模糊且可隨時撤銷。

選項A正確。甲乙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壹種默示承認,所以加過終止與乙國的外交關系並不影響乙國對甲國的承認。

選項B錯誤。如上所述,甲國已經對乙默示承認,而承認是不可撤銷的。

選項C錯誤。甲乙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已經產生了承認的法律後果,故終止外交關系並不能導致承認的撤回。

選項D錯誤。甲乙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已經表明乙國正式承認甲國為壹個獨立的國家。另外,建立外交是法律上的承認,不是事實上的承認。

32.中國擬與甲國就有關貿易條約進行談判。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除另有約定,中國駐甲國大使參加該條約談判,無須出具全權證書

B.中國駐甲國大使必須有外交部長簽署的全權證書方可參與談判

C.該條約在任何條件下均只能以中國和甲國兩國的官方文字作準

D.該條約在締結後應由中國駐甲國大使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答案:A

解析:條約的締結,《締結條約程序法》

《中華人民***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第6條:

談判和簽署條約、協定的代表按照下列程序委派:

(壹)以中華人民***和國名義或者中華人民***和國政府名義締結條約、協定,由外交部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報請國務院委派代表。代表的全權證書由國務院總理簽署,也可以由外交部長簽署;

(二)以中華人民***和國政府部門名義締結協定,由部門首長委派代表。代表的授權證書由部門首長簽署。部門首長簽署以本部門名義締結的協定,各方約定出具全權證書的,全權證書由國務院總理簽署,也可以由外交部長簽署。

下列人員談判、簽署條約、協定,無須出具全權證書:

(壹)國務院總理、外交部長;

(二)談判、簽署與駐在國締結條約、協定的中華人民***和國駐該國使館館長,但是各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三)談判、簽署以本部門名義締結協定的中華人民***和國政府部門首長,但是各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四)中華人民***和國派往國際會議或者派駐國際組織,並在該會議或者該組織內參加條約、協定談判的代表,但是該會議另有約定或者該組織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由此可知,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

《中華人民***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第13條:

中華人民***和國同外國締結的雙邊條約、協定,以中文和締約另壹方的官方文字寫成,兩種文本同等作準;必要時,可以附加使用締約雙方同意的另壹種第三國文字,作為同等作準的第三種正式文本或者作為起參考作用的非正式文本;經締約雙方同意,也可以規定對條約,協定的解釋發生分歧時,以該第三種文本為準。

某些屬於具體業務事項的協定,以及同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經締約雙方同意或者依照有關國際組織章程的規定,也可以只使用國際上較通用的壹種文字。

由此可知,選項C錯誤。

《中華人民***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第13條:

中華人民***和國締結的條約和協定由外交部按照聯合國憲章的有關規定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中華人民***和國締結的條約和協定需要向其他國際組織登記的,由外交部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各該國際組織章程的規定辦理。

由此可知,選項D錯誤。

此題只要考察對於法條的實記。

39.中國和甲國均為《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締約國。現甲國某申請人向中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在甲國作出的壹項仲裁裁決。對此,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我國應對該裁決的承認與執行適用公約,因為該申請人具有公約締約國國籍

B.有關中國投資者與甲國政府間投資爭端的仲裁裁決不適用公約

C.中國有義務承認公約締約國所有仲裁裁決的效力

D.被執行人為中國法人的,應由該法人營業所所在地法院管轄

答案:B

解析:考查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

《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亦稱為《紐約公約》

選項A錯誤。我國已加入《紐約公約》,但我國作出了兩項保留:互惠保留,即我國支隊在另壹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裁決適用公約,我國民事訴訟法與公約有不同規定的,按公約的規定辦理。

選項B正確。另壹項保留是商事保留,即我國僅對那些按照我國法律屬於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的商事法律關系所引起的正義所作出的裁決適用該公約。中國投資者與外國政府間投資爭端的仲裁裁決並非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或法人之間的爭議,並非商事仲裁。

選項C錯誤。根據公約,有些外國仲裁裁決是可以不予承認與執行的。

選項D錯誤。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國外仲裁機構的裁決,需要中華人民***和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辦理。

(2009年)

29.甲、乙、丙國同為壹開放性多邊條約締約國,現丁國要求加入該條約。四國均為《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締約國。丁國對該條約中的壹些條款提出保留,下列哪壹判斷是正確的?( )

A.對於丁國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國必須接受

B.丁國只能在該條約尚未生效時提出保留

C.該條約對丁國生效後,丁國仍然可以提出保留

D.丁國的加入可以在該條約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後進行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條約的加入和保留。

選項A錯誤。保留是壹國單方面作出的。對於保留,其他的締約國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對。

選項B錯誤。沒有這個限制。簽署條約時,條約可能尚未生效,加入條約時,條約可能已經生效,所以,條約生效前和生效後都可提出保留。

選項C錯誤。條約的保留是指壹國在簽署、批準、接受、贊同或加入壹個條約時所作的單方聲明。所以,在條約已經對丁國生效後,就不能再提出條約保留了。

選項D正確。加入壹般沒有期限的限制,因此加入可以在條約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後進行。

30.乙國軍艦A發現甲國漁船在乙國領海走私,立即發出信號開始緊追,漁船隨即逃跑。當A艦因機械故障被迫返航時,令乙國另壹艘軍艦B在漁船逃跑必經的某公海海域埋伏。A艦返航半小時後,漁船出現在B艦埋伏的海域。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相關國際法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

A.B艦不能繼續A艦的緊追

B.A艦應從毗連區開始緊追,而不應從領海開始緊追

C.為了緊追成功,B 艦不必發出信號即可對漁船實施緊追

D.只要B艦發出信號,即可在公海繼續對漁船緊追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緊追權。

選項A正確,選項CD錯誤。緊追可以追入公海中繼續進行,直至追上並依法采取措施,但必須是連續不斷的。另外,緊追應在被緊追船舶的視聽範圍內發出信號好,才可開始。

選項B錯誤。緊追可以開始於壹國內水、領海、毗連區或專屬經濟區。

31.由於甲國海盜嚴重危及國際海運要道的運輸安全,在甲國請求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他國軍艦在經甲國同意的情況下,在規定期限可以進入甲國領海打擊海盜。據此決議,乙國軍艦進入甲國領海解救被海盜追趕的丙國商船。對此,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

A.安理會無權作出授權外國軍艦進入甲國領海打擊海盜的決議

B.外國軍艦可以根據安理會決議進入任何國家的領海打擊海盜

C.安理會的決議不能使軍艦進入領海打擊海盜成為國際習慣法

D.乙國軍艦為解救丙國商船而進入甲國領海屬於保護性管轄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安理會決議、國家的管轄權、國際習慣法。(聯系索馬裏海盜問題)

選項A錯誤。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安全理事會應斷定任何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或侵略行為之是否存在,並應作成建議或抉擇依第四十壹條及第四十二條規定之辦法,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安理會有權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做出決議,采取行動。本題中的甲國海盜嚴重危及國際運輸安全,且有甲國的請求,因此,安理會有權作出此授權。

選項B錯誤。只有在某國領海的海盜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情況下,安理會才能作出決議,不是對任何國家領海的海盜都能作出決議授權外國軍艦進行打擊的。

選項C正確。國際習慣法的構成要兩個要素:壹是物質要素,即存在各國重復壹致的行為;二是心理要素,即重復壹致的行為模式被各國認為具有法律拘束力。不能僅僅因為安理會的壹項決議使壹項行為模式成為國際習慣法。

選項D錯誤。保護性管轄必須針對侵害本國或本國公民重大利益的行為,而乙國軍艦為解救丙國商船不屬於保護性管轄。

32.中國人高某在甲國探親期間加入甲國國籍,回中國後健康不佳,也未申請退出中國國籍。後甲國因高某在該國的犯罪行為,向中國提出了引渡高某的請求,乙國針對高某在乙國實施的傷害乙國公民的行為,也向中國提出了引渡請求。依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

A.如依中國法律和甲國法律均構成犯罪,即可準予引渡

B.中國應按照收到引渡請求的先後確定引渡的優先順序

C.由於高某健康不佳,中國可以拒絕引渡

D.中國應當拒絕引渡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國籍的喪失、引渡。

選項A錯誤。該項只說明了符合引渡的部分條件,不能就此就判斷可準予引渡。實際上存在不得引渡的情形,即仍然具有中國國籍。

選項B錯誤。在確定引渡的優先順序時,應綜合考慮收到引渡請求的先後、中國與請求國是否存在引渡條約等因素,而不能僅根據引渡請求的先後來決定引渡的優先順序,且本題中實際上中國是應當拒絕引渡高某的。

選項C錯誤。年齡、健康等原因是可以拒絕引渡的理由,這壹表述本身沒錯。但在本題中應當拒絕引渡高某,而不是可以拒絕。

選項D正確。《引渡法》第8條,被請求引渡人如果具有中國國籍,中國應當拒絕引渡。《國籍法》第9條規定,“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第11條規定,“申請退出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喪失中國國籍。”由此可以看出,因獲得外國國籍而自動喪失中國國籍必須有個先決條件,即“定居外國”,而高某是在甲國探親期間加入甲國國籍,之後即回國,並沒有交待高某在甲國定居的事實,因此高某不能自動喪失中國國籍,而且高某沒有申請退出中國國籍,所以高某仍然具有中國國籍。

2008年

29.甲國是聯合國的會員國。2006年,聯合國駐甲國的某機構以聯合國的名義,與甲國政府簽訂協議,購買了壹批辦公用品。由於甲國交付延期,雙方產生糾紛。根據《聯合國憲章》和有關國際法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作為政治性國際組織,聯合國組織的上述購買行為自始無效

B.上述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行為,應視為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的***同行為

C.聯合國大會有權就該項糾紛向國際法院提起針對甲國的訴訟,不論甲國是否同意

D.聯合國大會有權就該項糾紛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不論甲國是否同意

答案:D

解析:作為政治性國家組織,是可以在壹定程度上行使民事行為的,因此,上述的購買行為是有效的。故A錯誤。只有在聯合國目的和宗旨內根據聯合國經適當程序作出的決議所從事的行為才是***同行為,單純的民事行為是不可以視為所有會員國的***同行為。故B錯誤。國際法院管轄權包括兩方面:壹是咨詢管轄權、二是訴訟管轄權。國際法院只能審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端。而且必須獲得甲國的同意受其管轄。故C錯誤。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際法院除訴訟活動外,還有提供法律咨詢的重要職能,稱為法院的咨詢管轄權。聯合國大會及大會臨時委員會、安理會、經社理事會、托管理事會、要求復核行政法庭所作判決的申請委員會以及經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專門機構或其他機構,可以就執行其職務中的任何法律問題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其他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包括聯合國秘書長都無權請求法院提供咨詢意見。法院作出的咨詢意見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對於有關問題的解決以及國際法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30.甲乙兩國1990年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並締結了雙邊的《外交特權豁免議定書》。2007年兩國交惡,甲國先宣布將其駐乙國的外交代表機構由大使館降為代辦處,乙國遂宣布斷絕與甲國的外交關系。之後,雙方分別撤走了各自駐對方的使館人員。對此,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國的行為違反國際法,應承擔國家責任

B.乙國的行為違反國際法,應承擔國家責任

C.上述《外交特權豁免議定書》終止執行

D.甲國可以查封沒收乙國使館在甲國的財產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條約終止和暫停實施的原因。根據“國家主權”和“主權平等”原則,雙方都有權自主決定外交關系的存續和終止,因此,兩國的行為並沒有違反國際法,不用承擔國家責任。故AB錯誤。國際法上,條約的終止和暫停實施的援引主要有條約本身規定;條約當事方***同的同意;單方解約和退約;條約履行完畢;條約因被代替而終止;條約履行不可能;條約當事方喪失國際人格;斷絕外交關系或領事關系;戰爭;壹方違約;情勢變遷等十壹項。本題所述的情況屬於斷絕外交關系,所以雙方締結的《外交特權豁免議定書》終止執行。因此C正確。乙國使館財產是乙國的財產,甲國無權查封和沒收。故D錯誤。

31.為促進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聯合國大會2006年通過決議,設立了壹個專門負責聯合國人權領域工作的大會附屬機構。下列哪壹個選項是正確的?

A.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B.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

C.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D.聯合國人權法院

答案:

解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根據《聯合國憲章》成立的人權機構。2006年3月1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成立人權理事會。人權理事會取代了人權委員會。所以本題應選C.

32.克森公司是甲國的壹家國有物資公司。去年,該公司與乙國駐丙國的使館就向該使館提供館舍修繕材料事宜,簽訂了壹項供貨協議。後來,由於使館認為克森公司交貨存在質量瑕疵,雙方產生糾紛。根據國際法的有關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乙國使館無權在丙國法院就上述事項提起訴訟

B.克森公司在丙國應享有司法管轄豁免

C.乙國使館可以就該事項向甲國法院提起訴訟

D.甲國須對克森公司的上述行為承擔國家責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點是國家的財產和豁免。A項中,乙國使館是可以在丙國主動提起訴訟的,故A錯誤。克森公司雖然是國有公司,但是在從事商業活動時不享有司法管轄豁免權。故B錯誤。因此,甲國也不承擔國家責任,故D錯誤。C項中,乙國是可以向甲國法院提出訴訟的。

33.甲國與乙國1992年合並為壹個新國家丙國。此時,丁國政府發現,原甲國中央政府、甲國南方省,分別從丁國政府借債30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同時,乙國元首以個人名義從丁國的商業銀行借款100萬美元,用於乙國1991年救災。上述債務均未償還。甲乙丙丁四國沒有關於甲乙兩國合並之後所涉債務事項的任何雙邊或多邊協議。根據國際法中有關原則和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隨著壹個新的國際法主體丙國的出現,上述債務均已自然消除

B.甲國中央政府所借債務轉屬丙國政府承擔

C.甲國南方省所借債務轉屬丙國政府承擔

D.乙國元首所借債務轉屬丙國政府承擔

答案:B

解析:國家債務是指壹國對他國、國際組織或其他國際法主體所負擔的任何財政義務。國家實踐中,國家繼承的債務包括國家整體所負的債務或稱國債,也包括以國家的而名義承擔而實施上及用於國內某個地方的債務或稱地方化債務。國家對外國法人或自然人所負之債或國家的地方當局自己承擔的對他國所負之債,不在國家繼承的範圍。另外,所謂的“惡債”,即違反國際法基本原則或違背及成果根本利益所負之債,如政府債務或戰爭債務,原則上也不予繼承。在國家合並的情況下,國家的債務應轉屬繼承國。在分離、分立或領土轉讓的情況下,債務繼承首先應通過協議解決;若無協議,則應按照公平的比例轉屬繼承國,並且特別考慮到與這些債務有關的轉屬繼承國的財產、權利和利益。新獨立國家對債務可不予繼承,除非另有協議,並且這種協議不能違背有關國際法原則,協議的執行也不應破壞新獨立國家經濟的基本均衡。本題中甲國南方省的2000萬美元的債務,屬於地方當局自己承擔的對他國所負債務,所以不予繼承。而乙國元首以自己的名義向外國法人借款100萬美元,也不屬於丙國繼承的範圍。所以丙國繼承的債務只有甲國政府從丁國所借債務3000萬美元。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

34.甲乙兩國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國,甲國為發達國家,乙國為發展中國家。根據國際環境法原則和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國必須停止排放,乙國可以繼續排放,因為溫室氣體效應主要是由發達國家多年排放積累造成的

B.甲國可以繼續排放,乙國必須停止排放,因為乙國生產效率較低,並且對於環境治理的措施和水平遠遠低於甲國

C.甲乙兩國的排放必須同等地被限制,包括排放量、排放成份標準、停止排放時間等各方面

D.甲乙兩國在此問題上都承擔責任,包括進行合作,但在具體排量標準,停止排放時間等方面承擔的義務應有所區別

答案:D

解析:作為國際社會成員的所有國家都應該並且有權參與保護與改善國際環境的行動。所以甲國和乙國都應當在溫室氣體排放上承擔責任。國際環境法規定了以下四個原則:國家環境主權和不損害其管轄範圍以外環境的原則;國際環境合作原則;***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根據上述四條原則可知,在解決環境問題上,有賴於國際社會成員的普遍參與和合作,而且由於各國工業、經濟、科技發展水平不同,以及在環境惡化成因中所起作用不同,在承擔責任上要所有區別。綜上,在甲乙兩國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上,雙方都應承擔責任,要進行合作,在具體排放標準和停排時間上,要根據各自的工業、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區別對待。所以本題應選D.

35.我國“協航”號輪與甲國“瑟皇”號輪在乙國領海發生碰撞。“協航”號輪返回中國後,“瑟皇”號輪的所有人在我國法院對“協航”號輪所屬的船公司提起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在庭審過程中,雙方均依據乙國法律提出請求或進行抗辯。根據這壹事實,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因雙方均依據乙國法律提出請求或進行抗辯,故應由當事人負責證明乙國法律,法院無須查明

B.法院應依職權查明乙國法律,雙方當事人無須證明

C.法院應依職權查明乙國法律,也可要求當事人證明乙國法律的內容

D.應由雙方當事人負責證明乙國法律,在其無法證明時,才由法院依職權查明

答案:C

解析:本題的考點是外國法的查明。所謂外國法的查明,是指壹國法院在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根據本國沖突規範指定應適用外國法時,應如何查明該外國法的存在和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和國民法通則〉若幹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通意見》)第193條規定:“對於應當適用的外國法律,可以通過下列途徑查明:(1)由當事人提供;(2)由中國駐該國使領館提供;(3)由與中國訂立司法協助協定的締約對方的中央機關提供;(4)由該國駐中國使領館提供;(5)由中外法學專家提供。通過以上途徑仍不能查明的,適用中華人民***和國法律。”該司法解釋表明,我國法院對外國法的查明是持積極態度的,在確定外國法的內容時,既尊重當事人提供的有關法律資料,也重視通過其他途徑由法院主動進行調查,而不是把查明外國法內容的責任完全歸之於當事人或法院。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

2008年·四川

29.2007年,甲國國內不幸爆發某種流行傳染病。據報,甲國駐乙國大使的官邸發現疑似患者。乙國衛生防疫人員迅速趕到該官邸外,做好處理患者準備工作。甲、乙兩國都是《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締約國,且彼此間沒有其他的相關協定。根據該公約規定,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由於官邸處於城市居民區,乙國衛生防疫人員可以立即進入官邸調查處理患者

B.只要患者不是大使本人或其家屬,乙國衛生防疫人員就可以進入官邸進行調查和處理工作

C.如果未得到甲國大使的明確同意,乙國衛生防疫人員不得進入官邸進行調查和處理工作

D.只要甲國大使沒有明確反對,乙國衛生防疫人員就可以進入官邸進行調查和處理工作

答案:C

解析:《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規定了使館館舍不得侵犯。使館館舍是指供使館使用及供館長寓所之用的建築物或建築物的各部分,及其所附屬的土地,不論其所有權屬誰。使館館舍不可侵犯表現在:(1)接受國人員非經使館館長許可,不得進入使館館舍。這表明接受國官員未經使館館長同意,不得擅自進入使館館舍執行公務,即使是送達司法文書或遇火災以及流行病發生,也不例外。(2)接受國對使館館舍富有特殊的保護責任,應采取壹切適當步驟保護使館館舍免受侵入或損害,並防止壹切擾亂使館尊嚴和安寧的事情。(3)使館館舍及設備,以及館舍內其他財產與使館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強制執行。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30.2008年6月,我國完成締結某項條約的談判工作,該條約中的某些條款與我國國內法律的規定有較大沖突,該條約目前尚未生效。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和我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我國在締結該條約時,有義務對那些與我國法律相沖突的條款作出保留

B.我國在締結該條約時,有義務先行修改與該條約相沖突的我國法律

C.上述條約須經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D.由於該條約尚未生效,我國不得締結該條約

答案:C

解析:締結國際條約的時候,如果發現條約與國內法律規定有較大沖突的話,提出條約保留是國家的權利,而非是義務,因此,A項說法錯誤。

我國沒有義務先行修改與條約相沖突的國內法,因此,B項說法錯誤。

《締結條約程序法》第7條規定,條約和重要協定簽署後,由外交部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外交部,報請國務院審核;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批準;中華人民***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予以批準。因此,C項說法正確。

沒有關於條約沒有生效就不得締結的相關規定,因此,D項說法錯誤。

31.甲、乙、丙、丁四國是海上鄰國,2000年四國因位於其海域交界處的布魯蘭海域的劃分產生了糾紛。同年,甲國進入該區域構建了石油平臺,並提出了劃界方案;2001年乙國立法機關通過法案,對該區域作出了劃定;2002年丙、丁兩國締結劃界協定,也對該區域進行劃定。2004年某個在聯合國擁有“普遍咨商地位”的非政府國際組織通過決議,提出了壹個該區域的劃定方案。上述各劃定方案差異較大。根據國際法的相關原則和規則,下列哪壹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國的行為不構成國際法中的先占,甲國的劃界方案對其他國家沒有拘束力

B.乙國立法機構的法案具有涉外性,構成國際法的壹部分,各方都應受其拘束

C.丙丁兩國締結的協定是國際條約,構成國際法的壹部分,對各方均有拘束力

D.上述非政府組織的決議,作為國際法的表現形式,對各方均有拘束力

答案:A

解析:國際法上的先占是指國家有意識地取得不在其他任何國家主權下土地的主權的行為。先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壹是先占的對象必須為無主地,即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土地,或被原屬國家明確拋棄。二是先占應為“有效占領”,首先國家應具有取得該無主地主權的意思,並要公開地表現出來;其次國家須對該地采取實際的控制,包括采取立法、司法、行政措施,建立機構,標示主權等適當的行動。本案中,布魯蘭海域並非無主地,而是存在爭議的土地,甲國建立石油平臺,提出劃界方案,並不構成先占。所以A項的說法是正確的,應當選。

布魯蘭海域的主權歸屬,甲乙丙丁四國存在爭議,因此,他們之中任何壹國或兩國單獨制定的劃界方案在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同意之前,對其他國家都不具有約束力。因此,BC項說法錯誤。

在聯合國擁有“普遍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不是布魯蘭海域的主權享有者,因此,它提出的劃界方案對當事國更沒有約束力,因此,D項說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