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園樂七首·其四
唐代:王維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譯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綠色。高大挺直的松樹,夏季的樹蔭涼爽。牛羊無需人們去驅趕,自己會回到村裏的小巷子。孩子們天真爛漫,不認識達官顯貴。
2、稚子弄冰
宋代:楊萬裏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兒童早晨起來,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裏剜冰,用彩線穿起來當錚。提著銀鑼似的冰塊在樹林裏邊敲邊跑,忽然冰鑼敲碎碎落地,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壹樣。
3、牧童詩
宋代: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譯文: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長安城內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妳這樣清閑自在。
4、與小女
唐代: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譯文:看到人就學著咿咿呀呀的說話了,因為愛玩小車就不肯睡覺。嬌嬌滴滴的啼哭了壹晚上是因為什麽事呢?是嫌衣服上少繡了金線花。
5、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壹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