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文化 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似乎顯得有些落伍,但近幾年掀起的這股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使我們這些喜歡趕時髦生活,在網絡時代、吃著洋快餐、穿著耐克的時代青年,開始反省自己:現代社會哪些才是最根本的東西,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弟子規 讀後感 ,希望妳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紮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壹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 教育 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壹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壹點壹滴做起,幫助每壹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壹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壹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壹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壹字不識,他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
壹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們壹邊背誦《弟子規》,壹邊表演舞蹈。表演完時,下面壹陣鼓掌聲,我為《弟子規》而驕傲!可我並不知道我的行為離《弟子規》還差的很遠。早晨,我正在背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媽媽過來跟我講:“吃早飯了!”我根本不理她,可看到這幾行字時,我臉紅了,我這才知道:我沒有真正領會到《弟子規》帶給我的用處。從那以後,我便努力做到。 說說 簡單,其實很難,比如:我在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時,媽媽叫我吃中飯,我有時會聽不見;還有壹次,爸爸叫我讀英語壹小時,可是我讀了壹會兒口就幹了,我不想讀那麽長時間,可沒辦法,《弟子規》上是這麽說呀,我只能繼續讀書了……,我最恨得是外公每天至少有壹次要來煩我,千忍萬忍還是忍不住,只好背地裏大罵外公壹頓。因為我做得很辛苦,所以最後人家好好表揚了我,我心裏舒暢了許多,好像壹身疲憊的我壹下子精神了。
《弟子規》不但給我帶來提示,還給我帶來很多快樂,比如《弟子規》裏每句話都藏著壹個小 故事 ,來 典故 我的童年。《弟子規》這本書壹直陪伴在我的童年,而它不是我的負擔,我也很喜歡它,它就是我的壹個好朋友,我們經常會“碰面”!
《弟子規》它是壹本好書,它能給我們大家帶來壹個快樂的童年!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弟子規》的每壹點的話,全家將會笑哈哈,將不會再有警察,將不會有品德課……這些剩余出來的時間,妳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了!妳看,就壹本《弟子規》就會有那麽多道理,如果妳懂得,那並不難,難得是要去做好,才會變成第二位“孔子”!
弟子規讀後感3
開學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壹本《弟子規》,這是我認識的第壹本關於孔子的書籍。對於這位新“朋友”,剛開始時我可並不欣賞它。
漫不經心的打開這本書的第壹頁,我就開始發怵,因為這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願的朗誦起來:“弟子規,聖人……咦!這是什麽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語。隨手翻開了字典,找到了這個字。我本以為自己已經記住,可讀到第二遍時,我又忘記了。“真煩人!”我大聲喊起來。媽媽走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麽事,我把剛才的壹切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親切地說:“這是壹本國學書籍,裏面講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媽媽還耐心的講了講裏面的內容。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繼續讀了起來,讀到了:“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這壹段時,我明白了: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我為我自己能夠理解這些道理而感到高興。於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讀懂。漸漸地我開始越來越喜歡這位新“朋友”了。
我發現,通過讀《弟子規》不僅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還直接引導了我的行動。有壹次在課間遊戲中,壹不小心我把梁辰語的胳膊給碰傷了,我本想給他道歉,可又覺得這樣做太丟人了,不好意思說出來。回到座位上,我心裏很不安,仔細想了想,突然《弟子規》裏面的壹句話在我的腦海中展現:“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壹辜。”壹想到這句話,我心裏踏實了。我走到梁辰語身邊,誠懇地說:“對不起,剛才是我錯了,我不應該使勁兒推妳,還把妳的胳膊弄傷了,請妳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再玩的時候我會註意的。”
這件事發生以後,我更加喜愛我的好“朋友”《弟子規》了。它是中華傳統的美德,更是我道德行為規範的指明燈,我要把它牢牢的記在心裏。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是指壹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壹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壹生。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壹些 學習 方法 ,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壹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壹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壹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麽的讓我們壹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妳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壹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壹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後感5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壹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麽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壹個人、大到壹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麽他依靠什麽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壹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並不能為企業贏得眼前壹些唾手可得的利益,於是壹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麽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壹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壹些 其它 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壹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壹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壹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壹個人處世必定有壹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壹言壹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壹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壹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5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範文5篇
★ 弟子規心得體會600字5篇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 讀《弟子規》有感範文5篇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作文精選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作文
★ 弟子規心得體會600字作文5篇
★ 弟子規讀後感600字
★ 弟子規讀後感中學生作文6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