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該怎麽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1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壹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壹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課文。
妳們知道什麽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妳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壹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壹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註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註意“王”的韻母是後鼻音。“常”的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註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範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壹件什麽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幹什麽?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麽詞把它們連起來(用“壹邊……壹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麽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壹邊放牛,壹邊幫助八路軍放哨。”要讀出贊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為什麽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為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
7、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著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裝著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為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後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為什麽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加點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沈,表達出沈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鬥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願意為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麽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壹片掌聲。
教學設想
本課識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交流讀與評價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我選我”,這是多麽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質疑課題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質疑,讀了課題後,妳想知道什麽?
2、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小組分自然段朗讀。
4、全班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壹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說的?我選我幹什麽?
2、再自由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麽?
3、指導有感情朗讀。
4、討論交流:
為什麽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壹片掌聲。
⑴自由發言。
⑵齊讀最後壹個自然段,進壹步體會。
四、創造性的演讀課文
1、師生表演。
2、小組內表演。
3、各組推選優秀“老師”、“王寧”上臺表演。
五、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經和生字成為好朋友的大聲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壹找: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從文中找出它的朋友,並叫出他們的名字。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
出示帶有生字的短文,引導學生讀壹讀,鞏固生字。
二、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文。
2、發表見解:妳認為王寧是個什麽樣的孩子?
三、找優點
1、小組內互相說說同學的優點。
2、集體交流。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優點。
4、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訓練
1、課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2、學生練習讀。
3、仿照例子說句子:
課件出示: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學生練習。
五、學寫生字
1、小組討論課後“我會寫”中的生字,應該怎樣寫才能寫得漂亮壹些。
2、集體交流,互相提醒,教師範寫點撥。
3、學生描紅仿寫。
板書設計
愛勞動
王寧有禮貌我選我
關心集體
教學後記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感興趣。識字放在熟讀課文之後,學生掌握較好。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時,也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從效果上看,二年級的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有壹定的難度,教師還應適當進行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課文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發現自己以及別人的優點,增強自信心。課後的讀讀說說,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同學有時會出錯,應多加練習。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1、體會人物的心情。
2、課前進行壹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壹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註意積累,老師說壹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壹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壹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這是壹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後與文言文的又壹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壹筆。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2、誰能讀壹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壹個什麽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註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範讀。讀好語氣詞。註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壹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註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後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嗎?交流壹下妳都讀懂了什麽?還有什麽地方沒讀懂。
⑴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⑵“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麽理解?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⑶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⑷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壹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⑸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⑹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麽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壹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後,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壹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壹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4教學內容:
學習兩首古詩,領悟詩意,做到感情朗誦、背誦。
教學過程:
壹、導入
1.小朋友,誰能把自己喜歡的詩歌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新的古詩。(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妳們知道這兩首古詩的作者是(李白、杜甫)。妳們對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讀詩,遇到難讀的字可問老師、同學。
2.同桌互讀生字、詩歌,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學生自願上臺認讀生字,並當小老師教讀。
4、開火車讀生字。
5、妳們發現這四個生字有什麽特點?
(廬和爐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戶字,偏旁不同。瀑與水有關,是三點水,右邊是暴字。)
6.抽生讀詩,其他生評議。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7、齊讀詩,想想:廬山瀑布給妳留下怎樣的印象?妳是從哪句詩體會到的?
8、借助圖畫和自己的想象,小組內交流讀懂的詞、詩句的意思。師隨機指導。
(第壹、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遠望香爐峰,在陽光照耀下,峰頂煙霧裊繞升騰;瀑布飛流而下,像條大河在山前高掛。生紫煙的“生”字,給人以動感,再有壹道瀑布的照應,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寫瀑布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景象。詩人想象它好像是銀河從高高的天空飛落下來,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9、小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詩句意思。
10、質疑,提出沒理解的詞。釋疑。
如:生——升騰、升起。
川——河流。
紫煙——紫色的雲霧。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詩意後,妳有何感受?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2、抽生讀,評議。比賽讀。齊讀。
13、練習背誦。
三、學習《絕句》
1、自讀詩,把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師教讀。
(註意:嶺是邊音、後鼻韻、三聲。)
3、開火車讀。
4、同桌檢測讀。
5、抽生讀詩。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6、齊讀。
7、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詩。(可讀壹讀,畫壹畫,說壹說,唱壹唱等。)
8、交流自學情況。
(我通過讀,知道了第壹、二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寫春光明媚,壹對黃鸝歡唱於濃濃翠綠的柳枝上;水光雲影,壹行白鷺展翅飛翔於藍藍的天空。詩中寫了兩種鳥、兩個背景,據說,這種鳥能給家園帶來喜慶、祥和的氣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寫詩人從窗口望去,西山綿亙,白雪皚皚。而在門前不遠的江岸邊,停靠著等待遠航東吳的大船。這兩句,壹寫千年雪之山鑲嵌在窗口,壹寫行萬裏之航船停泊在門前江中。)
(我通過畫明白了《絕句》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明麗的田野風光,表達了詩人安適愉快的心情。)
9、抽生讀、唱、說、畫,評議誰學得最好?
10、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1、齊朗誦
12、練習背誦。
拓展訓練
1.背兩首古詩
2.回家搜集古詩,背壹背。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8個會認字,會寫9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在微風吹動下,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養成仔細觀察和敢於想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會認字和正確書寫會寫字。
2、難點:從讀中領悟風來了時周圍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壹、猜謎語,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壹個小謎語,想猜猜嗎?(課件出示:謎語)有個小娃娃,真是沒禮貌。
見到小樹搖壹搖,嚇得樹葉哇哇叫。
見到小花逗壹逗,摘去她的太陽帽。
師:我來讀,妳來猜,看看誰最聰明?
師:這個小娃娃是誰呢?
生:風
師:妳們猜對了,(課件:揭示謎底)
(設計意圖:學生都很喜歡猜謎語,謎語導入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熱情,讓學生了解風的特點,帶著好奇心學文。)
師:同學們妳們有誰見過風嗎?(指名回答)
生:在樹葉動的時候我知道風來了。
師:恩,妳看到的是風使事物發生的變化。妳見過風是什麽樣子的嗎?生齊說:沒見過。
師:風是這樣的神奇,看不見,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學卻能感受到它的到來。師:這節課就讓我們***同來學習第7課《風》,去看看葉聖陶爺爺筆下的風是什麽樣子的?(板書課題)指導“風”字書寫的筆順。第二筆是橫斜鉤。裏面先寫撇後寫點。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將書打開翻到第45頁,自由讀課文,註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課後認字表裏的字在文中都組了哪些詞?在文中圈畫出來,並大聲地讀壹讀妳所畫的詞和詞語所在的句子。(設計意圖:語言文字的學習要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漢字的理解,為運用語言文字做好鋪墊。)
師:誰來匯報壹下妳都畫了哪些詞?
生:見過 和 但是 知道 波紋 在哪兒 遊戲
師:現在老師把生詞寶寶請出來了妳還認識嗎?(課件出示:生詞)生:認識。
師:誰願意用妳喜歡的方式來讀壹讀?
生讀
師:見過的過在這裏要讀輕聲,請大家跟老師來讀“見過”。“哪”這個字念nǎ,但是後面加上壹個兒,就要發兒化韻了讀nǎr,跟老師再來讀壹讀.師領讀,學生跟讀.
師:把生詞中的字寶寶請出來了妳還認識嗎?請同學們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來讀。
師:誰願意來區分壹下這三個字(課件出示:到、道、倒)
生:第壹個道是到處的到,第二個道是道路的道,第三個倒是倒垃圾的倒。師:同意嗎?很好,他是用組詞的方式來區分同音字的。
師:這兩個字怎樣區分?(和、合),誰願意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呢?課件出示:1和2合
( )作 ( )並
( )平 我( )妳
生:匯報
師:不難看出,第壹個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諧的意思,還可以起到連接的作用,比如我和妳,妳和他,除了人以外還可以連接什麽?
生:鉛筆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師:妳們可真聰明。那麽第二個合則是表示結合到壹起的意思,看來我們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運用漢字。
二、課文分析
師:看來,這些生字寶寶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現在把他們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學們壹定能將課文讀得更好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壹想這首小詩***有幾小結,標壹標自然段的序號。
師:誰願意來說說,這篇小詩歌***幾小結?
生:三小結
師:現在老師想請三名學生分別來讀壹讀這三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壹想妳是從哪裏知道風來了。
(設計意圖:學文要從整體入手,所以要讓學生讀整篇文章)
生:分小節讀文。
師:誰來說壹說妳是從哪裏知道風來了。
生:樹葉顫動、河水起波紋、花兒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
師相機板書:樹葉顫動、河水起波紋、花兒點頭。
師:先讓我們壹起來看壹看第壹小節,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壹想此時的風是什麽樣的風?
生:大風
師:說說理由?
生:課文中插圖裏的大樹都被吹彎了。
師:妳觀察得很細致,不過這裏的插圖為了讓大家更明顯地看到風,畫得比較誇張,可能誤導了妳,快讓我們來看看課文,裏面的詞語會給妳壹些提示。生:我認為是小風。
師:小風其實就是微風,妳從哪看出是微風?
生:顫動,
師:顫動就是只微微地振動,老師手裏拿了壹張紙,吹氣,大口氣吹紙飛起來了,而輕輕吹紙師微微抖動,同學們這就是顫動,所以此時吹過的是微風,誰願意讀壹讀試著讀出微風吹過樹葉顫動的樣子?
生讀
師:我沒有感受到樹葉顫動。同學們微微的顫動,風吹得很輕,我們要把“顫動”讀得輕壹點。誰還願意來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想象壹下微風吹過,大樹抖動著他的枝葉,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現在誰願意想象著來讀,讀出妳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