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秀範文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秀範文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秀範

壹片土地,壹棟土樓,壹陣吆喝,壹個十字口,壹座四合院,壹陣歡笑,幾句家常,勾勒出壹幅鄉村農家畫。妳是否還記得青磚紅瓦的平房?那坑窪不平的水泥地?那又臭又臟的豬圈?還有那純真嘹亮的民歌…… 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壹篇敘事詩,壹幅多彩的風土畫,壹串淒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暑假的時候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我。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壹篇半自傳,記敘了作者童年發生的壹些事情。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無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無憂無慮童年時代的壹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壹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壹個長長的舊夢。灰色是整部書的色彩,語言淒婉,純凈樸素。堪稱世界文苑的壹朵奇葩。

這本書又不斷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異的有二伯,有蕭紅和爺爺玩耍的大花園,有人們求子的娘娘廟......

其中最為深刻揪心的是小團圓媳婦那壹章節,讓我看到舊社會殘酷黑暗的壹面,人們思想的極度落後,迷信愚昧深深的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年齡就被買作童養媳,千裏迢迢嫁到胡姓的壹位人家,因為自己活潑開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罵,她不過十二歲的壹個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別人說她於是謊報年齡十四歲。被婆婆用燒過的鐵鉗烙腳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帶抽,昏了用涼水澆,認為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婦樣子。不過壹段時間,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認為她身上有鬼,於是用盡各種迷信的偏方:請雲遊真人抽帖、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三次,暈壹次用水澆壹頭醒來繼續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後還被婆家人剪辮子休妻,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

多麽可悲的舊社會啊,十二三歲正是踏入初中校門,盡享青春美好時光的年紀,但在那時候小團圓媳婦就已遭受這麽多的痛。由此可見,舊社會農村是多麽可怕,它就像壹堵黑暗的高墻,使人們思想跟不上時代文明的發展,只有麻木迂腐。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跟向文明,才能讓那歷史不再重演!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沈重的,它說盡舊社會的黑暗;說盡蕭紅童年的快樂,說盡四十年代呼蘭河畔發生的故事。

《呼蘭河傳》是蕭紅信手拈來的壹片片記憶碎片,而這記憶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靈魂慰藉......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自己人生的後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對童年自己的家鄉呼蘭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茅盾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它是壹篇敘事詩,壹幅多彩的風土畫,壹串淒婉的歌謠。”小說是對當時蕭紅心境的真實體現,蕭紅的壹生是顛沛流離的壹生,她的人生有許多不解之謎,感情的曲折歷程、自己的流離生涯,和當時的時代與歷史環境息息相關。等到後來,她越感到人生的荒涼、內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說中總是強調“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童年是我們壹生中最無憂、最無慮的美好時光,對這壹段的記憶是我們最值得回憶的,是難以忘卻的。蕭紅用此給我們展現了中國東北小縣城的獨特風俗。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中國東北壹座小縣城的風俗往事。它如壹幅畫,色彩單純,用最樸素的筆墨描繪了壹個縣城獨壹無二的美麗。讀後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平靜、如此簡單;人生可以如此平凡而又滿足,少了許多人世間的紛爭,滿眼都是純粹的風情,單調中不失內涵,簡單中充滿了人生常態。“

蕭紅把生老病死寫的非常簡單,”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還有什麽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谷雜糧,誰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後把人埋了,活著的依舊還得回家過日子。“壹切順其自然。

《呼蘭河傳》讀後感3

《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壹部自傳體長篇小說,這本書主要是作者蕭紅回憶了自己難以忘卻的童年,整本書都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展現出來。

我最喜歡的是他書中運用的諷刺手法,我們看到的是呼蘭河城的封建,鄉人的愚昧無知。在第五章中作者介紹“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經歷,“團圓媳婦”也就是“童養媳”。書中的小團員媳婦原本健康活潑,但在這個封閉的小城裏,婆婆是要調教的。婆婆為了讓她守規矩,也為了讓自己舒心,就任意打罵她。終於,小團圓媳婦在極度恐懼中病倒了,然而這個時候,許多民眾懷著“好心”來為她想辦法治病,甚至那壹向“勤儉”的婆婆也願意花錢給她治病,她最後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記得書中這樣寫到:“這時候看熱鬧的人們壹聲狂喊都以為是小團圓,媳婦死了,大家都跑過去拯救他,僅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淚來。”那為何壹開始要用如此滾熟的熱水給他洗澡?在聽聞小團圓媳婦的死訊後,二伯和老廚子去城外幫忙埋葬她。回來時卻壹直在討論菜是否好吃,對於埋葬的過程,卻只字未提。作者這樣寫道:“好像他們兩個是過年回來的,充滿了歡天喜地的氣象。”多麽諷刺啊!鄉人的愚昧無知,作者通過冷漠的方式記敘,對封建陋習進行了深刻的嘲諷。

蕭紅的壹生十分坎坷,在1940年時,蕭紅創作了《呼蘭河傳》。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曾評價道:“它是壹篇敘事詩,壹幅多彩的風土畫,壹串淒婉的歌謠。”在書中,也不是所有章節都在諷刺封建社會,在蕭紅童年時,她也曾是壹個十分可愛的小孩子呢!呼蘭河城裏邊住著他最愛的祖父,他們家有壹個大花園,花園裏有花蝴蝶、蜂子、螞蚱……還有冰涼的黃瓜,他她經常丟了黃瓜去追蜻蜓,玩膩了,便去祖父那裏胡鬧壹陣,只記得那時的天很藍,雲很美。在菜園裏,她不用被外祖母打罵,也不必遭到父母的冷落,對她而言,祖父與菜園便是整個世界。盡管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下,蕭紅也是壹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子。秋後菜園被封閉了,她便同祖父學念詩,先是胡亂大嚷大叫地叫了幾十首,後來便開始講詩,在講道“兩個黃鸝鳴翠鳥”時,壹開始以為那是黃梨便十分歡喜,等他知道那不是好吃的黃梨,而是兩只鳥時,便不再喜歡這詩了。妳看,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可以如此簡單。在她的童年裏,除了菜園,念詩外,她很喜歡吃。記得有壹回,大門洞子家的豬掉井裏了,祖父就把小豬賣給她燒了吃。還有壹回是吃掉井裏的鴨子,後來他為了再吃到美味的鴨子,她竟叫小夥伴們壹起幫他趕鴨子掉井裏,真是壹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啊,可她不知道多年後的她經過歲月的沖刷,那段時光是最美好的。整本書蕭紅壹直用小孩子的口吻來記敘童年,卻讓我們看到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可見,蕭紅的壹生過得並不順暢。

有壹本書叫《呼蘭河傳》;有座城,叫呼蘭河城;有壹位剛烈女子叫蕭紅;蕭紅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他的童年,更是舊封建社會的真實寫照。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是蕭紅長大的地方,經過蕭紅回憶式的描寫,我的眼前仿佛也呈現了壹個同樣美麗的故鄉,呼蘭河竟讓我心馳神往了。書中的語言幹凈明朗,清新自然,捧讀時,有如在山野中綴飲壹杯菊花茶,其清香壹直繚繞不去。

我喜歡蕭紅的敘事風格,也被她筆下的呼和蘭所感染。

蕭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小說的七個章節中,分別描繪了小城風情、家中的親疏人物,以及獨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雖說儼然壹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把我帶入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家鄉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純樸的同時也再現當地人們平凡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在大山裏生活的人們,外來思想無法傳入,人們還是信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壹套教條,靠著土地和老天過日子,有病有事求神靈,甚至連談婚論嫁也要過了神靈這關。在"團圓媳婦"這壹章,就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神靈對小女孩身心殘酷的剝奪和人格的褻瀆。人們在封建社會的愚昧無知,在生活中所鬧出的笑話與無奈,壹生只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計著的也無外乎"柴米油鹽".我覺得可笑又可悲。當下我們與過去的他們有哪些差別,弊益又在哪?我們又在重復些什麽?

"呼和蘭這小城裏邊住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七十了……"

蕭紅語言自然,天然去雕飾。我認識了那個高大而慈愛的祖父,我仿佛看見了,小蕭紅拉著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園的路上。在燭光掩映的房間裏,蕭紅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學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夕陽的余暉中,他們相視笑著,走到歲月深處。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呼蘭河傳》這本書用樸素清麗、真摯感人的語言分別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涼等幾個方面。《呼蘭河傳》這本書對於人們的封建傳統進行了嚴格的批判,此書用了五分之壹的篇幅來描寫了壹個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的經歷,講述了壹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錮的人們活活害死。小團圓媳婦剛來時健康活躍,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罵她,在她看來,小團圓媳婦連雞都不如,小團圓媳婦“病”了,“好心”的鄰居們都來幫忙,希望小團圓媳婦好起來,但人們愚昧的思想卻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團圓媳婦,作者還描寫了許多悲劇性的人物。在描寫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雖然沒有呈現在書面上明確的評論,卻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故鄉人們的愚昧的諷刺和批評。

雖然作者嚴厲的批評了故鄉人們的愚昧,但作者對故鄉和故鄉的人們始終懷著壹種深深的熱愛和思念。

書中還描寫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兒童的視角描寫了我和祖父壹起的歡樂時光。作者小時候,要面對冷淡的父親和嚴厲的母親,所以只能在祖父那裏得到溫暖和關懷。我(作者)和祖父在後院裏度過了歡樂的時光,我在祖父那裏得到了自由、溫暖與滿足。祖父對我寬容,和我玩耍,教我學詩,表現了祖父對我極大的愛護。在祖父那裏,我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

文中刻畫了壹個慈祥,和藹的祖父。這些和祖父度過的美好時光,是壹段美好的回憶,在這回憶中,有著留戀,有著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傳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壹個豐富的故事和人物,為我們描述了壹個復雜的生活空間,告訴我們,應該用壹種寬廣的胸懷來召喚真情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