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分:1、五言古詩 2、七言古詩兩類。五言古詩每句五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此外還有壹種雜言詩,詩中夾雜著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壹般也歸入七言古詩壹類。古體詩也叫古風。
今體詩分:1、律詩 2、排律 3、絕句三類。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八句。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多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極少。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四句。七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四句。
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格律詩是詩的壹種樣式,要求嚴格按格律來寫的。其發端於“永明體”,興盛於唐,成為中華詩文化的魂寶。
2、我們學詩如何入門?學詩入門要學格律 ,壹個球員不知規則不可對能成為球星,有人因壹時不懂,就反對格律,是不對的。我們從律句學起,寫七言律絕,在七言律絕裏解決詩境的問題和章法。以後出口就合律,正如專業球員出手就正規。今天先講平仄這個令許多人暈的東西。古來眾多詩人經過研究,發現我們之語音可分為二類,壹類為平,壹類為不平,不平叫仄,發現平仄交錯起來才好聽,又實踐,發現按壹定規律交錯起來就好聽,這種規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這些就這麽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們用便是。
大家學詩要有壹個理念,就是詩不是寫的,是吟出來的,是唱的。詩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聽,妳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調。
★格律詩
格律詩有這樣幾種樣式:
1、五律:即壹句五個字,八句,限用平韻、壹韻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
2、七律:即壹句七個字,八句,限用平韻、壹韻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韻必須是整數,如十韻、三十六韻等。
4、入律的絕句:可寫五言律絕,可寫七言律絕。四句,葉平韻。(註意: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這裏說律絕)絕句特殊,分二類,壹類是用律句的律絕,壹類是不用律句的古絕。用律句的律絕,劃為律詩,用律句的古絕劃為古體。大部份書上就叫絕句,不分律體古體的。
凡葉平聲韻的,壹定是律絕,凡葉仄聲韻的,壹定是古體。另外,壹般來說,五言絕句人們喜用古體,七言絕句人們喜用律體。
★韻
1、什麽是韻
中國字之音由聲母、韻母組成,韻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韻的字。如:媽、麻、罵,花,沙、茶,又如、陽、養、漾、等 。詩講究音律之美、節奏之美,要好聽。故中國的詩詞歌賦全部要押韻,順口溜都要押韻。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流、仇押韻,不然不順口。 古人沒拼音,就選出代表字來代表,老四聲中,古人有平聲韻部、上聲韻部、去聲韻部、入聲韻部, 每個韻部中有好多個同韻字,這就是韻書了,我們可查。註意:把同韻的字放在同壹位置,壹般在句尾,叫押韻,又叫葉韻。
2、什麽是押韻
押韻又稱葉韻,是把同韻字放在同壹位置上,壹般是放在句尾。中國的民歌、民謠、戲曲、詩、詞等,都是葉韻的。不押韻肯定不行。
3、什麽是老韻和新韻
古四聲也是不斷變化的,到了今天,我們都用普通話了我們現在說的老韻,指平水韻。新韻指普通話的韻,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對用新韻。我個人觀點是初學者先用新韻,之後慢慢老韻就懂了。
下面說幾個常見問題:
第壹、什麽叫平水韻。人口音不停地變,故韻也不停變,變到後來變成平水韻,平水韻是離我們最近的老韻,我們說老韻就指平水韻。
《平水韻》***有壹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壹個字):
上平聲:壹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壹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壹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壹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壹些在古代屬於不同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肴和豪,先、鹽和鹹,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第二:什麽叫上平下平。(參照上面)在平水韻中,其平聲部有30個韻部,為了方便記憶,人為分成上平15韻、下平15韻,象壹本書分為上下二冊,沒什麽特別的。我們常見人說,限用上平第二,或說限用上平冬,就是說我們用上冊的第三個韻來寫詩。上冊有15個,下冊有15個,沒什麽玄的。
第三:什麽叫寬韻、窄韻、險韻,壹個韻部中同韻的字多叫寬韻,寬就是字多,我們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選用供選用。字少叫窄韻,路窄麽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險韻,危險,用不好就弄錯了。
第四:什麽叫韻頭、韻尾。韻母中分韻頭、韻尾,凡韻尾相同的,也是押韻的字,韻頭不同無妨。
★四聲和平仄的關系
笫壹、今四聲
今四聲是普通話音,四聲為壹、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例如:搭、答、打、大。陰平、陽平都為平,而上聲、去聲為仄。搭答為平,打大為仄。即壹、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第二、老四聲
老四聲為:平、上、去、入四聲,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為仄。註意:問題在入聲字上。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了,古之入聲字,全部劃到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了, 劃到上聲、去聲中的好辦,還是仄,但劃到陰平、陽平中的就煩了。因為在老韻中它是入聲字、是仄,但我們今天用普通話來讀,卻是壹個標準的平聲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話讀之是標準的平聲字,但在老音中卻是入聲、是仄。“ 白日依山盡”壹句,用普通話讀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聲,從古人來說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學習平仄後說:怎麽古人詩不按平仄寫呀?其中原因主要是妳沒按古音去讀(其中也有古讀中用拗救法 的)。
入聲字是溝通新老韻的攔路虎。怎麽辦?各人說法不同,個人體會是:背!把劃為今天陰平陽平的入聲字背壹些就行了。另可參照壹下用當地土語去讀。如“白”我處土語就讀入聲,屋、竹都讀入聲。
這些字是入聲字,但今天讀音為平,要記住:
阿八擦插答搭發刮夾掐撤殺刷挖瞎鴨壓紮撥郭蟈潑樸說脫托桌捉作割帖貼擱割胳嗑頦著跌接捏切缺約吃失濕只汁織逼滴積跡激擊七柒戚踢息夕吸析壹壹揖出惚哭撲仆禿屋曲。
撥跋察達答乏伐筏滑劃夾戛俠狹狎洽呷劄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奪繹佛國活膜拙酌濁茁著作閣格合咳舌折澤窄哲宅別碟傑潔節角覺決蕨學拽拾十笛敵適集吉急及習昔惜叔俗突竹逐燭術足族局菊曲
★律詩的平仄
律詩的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壹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壹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號表示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