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蘇幕遮·碧雲天》賞析

《蘇幕遮·碧雲天》賞析

 《蘇幕遮·碧雲天》由範仲淹創作,是壹首思鄉詞。下面是我分享的《蘇幕遮·碧雲天》賞析,壹起來看壹下吧。

  原文

 蘇幕遮·碧雲天

 作者: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註釋

 ①黯:形容心情憂郁。黯鄉魂:思念家鄉,心情頹喪。

 ②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③旅思(sì):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緒,愁思。

 ④追旅思:往事的追憶引起了羈旅的愁懷。

  翻譯

 白雲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壹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思念家鄉黯然銷魂,羈旅的愁思纏繞不休。只有在夢中得到暫時的慰藉。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壹詩話》)

 此詞以低徊婉轉、沈雄清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詞的上片寫景,景中含情,寫秾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鄉情懷。全詞大筆振迅,意境深闊。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壹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渺渺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壹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長天壹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壹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片結尾三句進壹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壹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壹“情”字,更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雲,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壹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淒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片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壹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壹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裏,郁積的鄉思旅愁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壹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於麗景與柔情的統壹,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壹。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壹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壹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總之,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沈雄清剛之氣。鄒祗謨《遠誌齋詞衷》:“範希文《蘇幕遮》壹闋,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