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關西圍,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規模宏大、功能齊全而聞名。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散落在民間的故宮”,位於江西龍南縣城東約15公裏處的關西圩旁。
龍南關西圍始建於1798年(清嘉慶三年),於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歷時近30年,系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後人為與其居老圍區別,故稱之為“新圍”。據專家考證,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壹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
龍南縣位於江西的最南端,有“江西南大門”之稱,人口30萬,土地面積1641平方公裏,龍南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小武當山等等。
龍南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主要有稀土、鎢、煤、石灰石、鐵礦石等,其中重稀土儲量居世界之首,被譽為“重稀土之鄉”。當地主要名優土特產有龍南大蒜、龍南板栗、香菇。
客家圍屋是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載體,它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築藝術,不僅被建築學家譽為民俗建築史上的奇跡,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更使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藝術家及眾多的遊客為之陶醉。
客家圍屋的外墻既是圍屋的承重外墻,又是整座圍屋的防禦圍墻。客家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北的窯洞、閩西的土圍樓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民居”。贛南的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龍南、全南、定南、安遠幾個縣,總數有600座左右。其中以龍南最為集中。
贛南的客家圍屋多為方形,與閩西圓形的土樓和粵東內方外圓的圍龍屋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龍南縣的圍屋有370多座,形狀各異,其中“方圍屋”建築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屬全國之最,成為社會各界人士考察觀光、尋根問祖的熱點。
龍南最有名的客家圍屋有2001年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和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直播中國》欄目現場的楊村烏石圍等。關西新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於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迄今有180多年歷史,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
徐名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稱徐老四。徐老四曾經營木材生意發了大財,後又開藥鋪、當鋪,資產越滾越大,成為壹方富豪。因為子女增多,原居家圍屋日顯擁擠,於是耗資百萬,費時十多年建造了這幢圍屋,因未正式命名,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
關西新圍占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圍屋呈長方形,墻高10多米,壁厚1米,四角有高大的“炮角樓”。墻上錯落有致地布有許多槍眼和炮窗,森嚴肅穆。東西兩座大門,東門為身份顯貴者坐橋出入之道,西門為騎馬進出之道。
圍內曲徑通幽、軒廊飛檐、畫彩鎦金,主體建築五組排列,前後三進,十四個天井,正中祠堂,對稱分置十八廳,客家人傳頌“九幢十八廳”在此可得充分印證。祠堂大門兩旁置有兩尊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獅,母獅身上還雕刻有二只嬉鬧的小獅,前方立壹碩大照壁,照壁後面是花園,園內設有戲臺,戲臺正前是開合相間、賞景憩息的二層小閣樓。
圍內通道貫穿各列建築,房屋百余間布局科學、結構嚴謹,它不僅具有安全防衛、防風抗震、調節陰陽、冬暖夏涼等功能,而且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內函,每幢都有壹個動人的故事,每壹廳都有壹個美好的傳說。
在新圍的西門外,另辟壹處占地1600平方米供人休閑的場所,名曰:“小花洲”,洲內亭臺樓榭,居中開挖壹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壹小島,島上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兩座小橋連接小島。由於年代已久,島上建築早已被毀。
更多關於龍南關西圍景區怎麽樣?,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江西龍南縣旅遊景點
江西贛州市龍南縣景點較多,比較值得去有10個。分別是:小武當風景名勝區、關西圍景區、虔心小鎮景區、龍南栗園圍旅遊景區、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關西新圍、贛南圍屋、西昌圍、龍南龍頭塔、關西塔等。
小武當風景名勝區
小武當風景名勝區位於贛州市龍南縣境內,規劃總面積30.8平方公裏,由武當和關西兩個片區組成,包括武當峰、玉筆峰、棋棠山、關西圍4個景區和燕翼圍、太平橋、烏石圍、蔡屋古榕4個獨立景點。小武當風景名勝區以丹霞峰林地貌景觀和贛南客家圍屋文化景觀為主要風景資源特色,景點分布集中。風景名勝區內丹霞峰林沿105國道展開,綿延十裏,形成國內有代表性的丹霞峰林長廊景觀。關西新圍、燕翼圍等圍屋保存完好、規模宏大、功能豐富,是贛南客家方型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小武當山位於距龍南縣城45公裏的贛粵兩省交界處,是融丹霞石林風光和佛教文化為壹體的風景名勝區,主峰海拔864米。小武當山西側有105國道橫貫全境,距廣州220公裏。壹座座屹立的山峰,在溫煦陽光的照耀下,排如劍戟的丹霞石林顯得更加燦爛。踏著上山的石階緩行,仰視群峰,磅礴之凜然,那些嶙峋挺立的石峰,如天兵天將下界臨凡。
關西圍景區
景區位於龍南縣關西鎮境內,距離縣城25公裏,由開基祖徐有翁帶領子孫於南宋初年從江西泰和輾轉遷入關西,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村位於關西洞的小盆地之間,中央有壹條南北流向九曲十八彎的關西河,青峰東立、古塔西護、東山南聳、關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勝,面積約3平方公裏。村中現有保存完整的關西新圍、西昌圍、鵬臯圍、福和圍、圳下圍、田心圍等,如眾星拱月般連成壹片,且每座圍屋各具特色,是壹處保存完好、體現了贛南各個時期圍屋建築風格和特點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景區核心關西新圍,是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傳頌的九幢十八廳的宮廷式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鎢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間的皇宮”。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三年(1798年),占地2.7萬平方米,有建築20棟,建築面積7898平方米。圍內有祠堂、廳堂、內花園、戲臺、小花洲和梅花書院。
虔心小鎮
龍南虔心小鎮景區(ChanTownScenicArea),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臨塘鄉東坑村,景區入口位於105國道邊,距大廣高速公路龍南南出口13千米,距龍南站26千米。龍南虔心小鎮景區地處九連山邊緣帶,平均海拔600米,坐擁10萬畝竹林,萬畝有機茶園,負氧離子每立方米高達11萬個。龍南虔心小鎮景區包括櫻花谷、鏡心湖、沐心谷、虔心院四大核心景區,主要景點有觀景臺、虔茶文化館、土窯雞坊、腐竹坊、榨油坊、酒坊等。總體規劃10萬畝,是集虔茶文化、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健康療養、商務會務、農副產品、傳統工藝、農事體驗於壹體的休閑度假體驗基地。觀景臺觀景臺位於龍南虔心小鎮景區中心茶山之上,觀景臺有百米來寬。觀景臺下,有古道環繞。虔茶文化館虔茶文化館位於龍南虔心小鎮景區中心,文化館集展覽、購物、品茗為壹體,展示虔茶歷史文化墻、虔茶與歷史名人、虔茶之源、虔茶之詩、虔茶之品、虔茶之承。
龍南栗園圍旅遊景區
神奇的栗園圍八卦巷建築規模宏大,風格迥異,生活設施布局科學。圍屋四周為長789米(2366市尺)、高4米用毛石精工砌造而成的圍墻,按八卦演化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建有圍門,四周角落遍布有12個炮樓。圍內主要建築布局以紀縉祖祠、櫳梃廳廈、梨樹下廳廈、新竈下廳廈(壹祠三廳)為核心。在栗園圍的“壹祠三廳”東側,有長1500米的八卦巷。這些八卦巷以紀縉祖祠為中心,反映八卦的原理,有生門也有死門;在古代能夠防止土匪或者盜賊,熟悉的人可以四通八達,外人闖入圍內則容易進入死巷,圍內主人可以輕而易舉將其擒拿或者消滅;這些八卦巷有上巷、下巷之分,迎親嫁女等“紅事”走上巷與“壹祠三廳”相連,生人故世等“白事”則走下巷。這些八卦巷雖然彎彎曲曲,但是水溝可以相連,暴雨天氣也不容易造成水災;雖然巷道狹窄,但是能夠滿足古代建築采光要求;雖然是古代建造,但是仍能夠現代人的大部分要求。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南嶺山麓贛粵邊境的龍南縣境內,因環連贛粵兩省九縣並有99座山峰相連而得名。是我省唯壹加入中國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在21300公頃的土地上,森林茂密,原生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密布,古老孓遺植物繁多,既有與恐龍同年代的粗齒桫欏和被稱作為活化石的銀杏,又有白堊紀殘遺植物南方紅豆杉和竹柏。境內群峰起伏,峽谷幽深,氣勢雄偉,森林景觀、人文景觀、客家風情,人與自然和諧***處,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分布有高等植物2796種,鳥類226種,森林昆蟲1404種,並以綠色、陽光、森林景觀見長,其自然環境和自然風景資源獨具特色,自成壹體。九連山為我省面向港澳臺的南大門,距廣州270公裏,贛州210公裏,105國道穿越全境,京九鐵路橫跨縣境,交通便利、快捷,從繁囂的城市到達壹個安寧極富特色的“世外桃源”,還不到半天時間,具有極強的旅遊時空效益和經濟區位優勢。九連山自然保護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富饒的自然資源,其綺麗奇秀的森林風光,清新幽靜的山水美景。
關西新圍
位於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和楊村鎮鯉魚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兩座大型土堡。其中,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三年(1798年),占地2.7萬平方米,有建築20棟,建築面積7898平方米。圍內有祠堂、廳堂、內花園、戲臺、小花洲和梅花書院。燕翼圍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圍屋四層,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41平方米。圍屋四角設有炮樓。關西新圍,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稱老四。徐老四曾經營木材生意發了大財,後又開藥鋪、當鋪,資產越滾越大,成為壹方富豪。因為子女增多,原居家圍屋日顯擁擠,於是耗資百萬,費時十多年建造了這幢圍屋,因未正式命名,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關於關西新圍,有下面這樣壹個故事。關西新圍占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圍墻高約9米,墻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壹座15米高的炮樓。俯瞰關西新圍,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
贛南圍屋
贛南圍屋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墻既是圍屋的承重外墻,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墻。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題名。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大的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龍南栗園圍竟達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從平面上可分口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關西的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等。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於壹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征的堅固民居。圍屋外墻厚1米(燕翼圍墻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築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為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排排槍眼炮孔。門墻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後多有設閘門,閘門後還設重便門。
西昌圍
西昌圍,是關西新圍創建人徐名均(俗稱“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輩、父輩及其兄弟們逐漸建起來的壹座不規則形圍屋,位於關西新圍的東北部,直線距離不到500米。西昌圍,俗稱“老圍”,是因徐氏家族經營木材生意時,船號和木頭的烙印標記均為“西昌號”故名。總占地面積約5257.6平方米,主要由立孝公堂(立孝,即徐立孝,徐名均之父)、祠堂、六大夥廳(徐立孝生六子,這壹組房屋屬六個兒子***有房,故名)三幢主體建築,以及名增(老三)、名均(老四)、名植(老五)三房後裔的住房組成。相傳圍屋是建在徐家的風水寶地蛤蟆形上,因此,圍屋的形狀也如同蛤蟆。由於西昌圍是經幾代人逐漸建成的,因此圍內建築各成獨體,沒有統壹規劃布局,呈現雜亂無章的狀況。根據實地調查訪問資料和對建築的考察情況分析,可能是先有圍內的部分建築,後來隨著安全需要,再圍建四周圍墻、圍屋、圍門樓和炮樓的。圍內現存建築早晚關系大致是立孝公堂,可能建於明代末期,然後是祠堂、六大夥廳、觀音廳、圍門樓、炮樓、名植裔房、名增第四子裔房,其它房屋。
龍南龍頭塔
龍頭塔位於龍南縣與全南縣交界處的龍頭山峰頂,傳說為現龍南鎮龍州村黃姓人牽頭於清朝末年所建的壹座風水塔,建塔的目的壹說是因當年桃江龍頭灘河段壹帶較為復雜,多為暗礁險灘,峽高浪急,有水妖作怪,經常發生翻船覆排的事故。龍南古八景之壹---龍頭雪浪,即指龍頭灘喘急的浪花飛濺在巖礁上如瑩白的雪花飄灑。為鎮邪辟妖,保佑過往船只的安全當地人們籌資建起了龍頭塔。壹說是龍頭山為龍南縣城水口,龍南縣城是壹個形勝之地,風水非常完美,桃江北邊的高山阻隔了北來的陰氣,南岸連綿的山峰又沒阻擋南來的陽氣,從群山間蜿蜒而至的渥江、濂江、桃江三江在縣城附近的龍州匯聚,象征上遊的河水將財富源源不斷地送進龍南的懷抱。為避免江水把財富匆匆帶走,於是,在水口處的龍頭山巔建造龍頭塔猶如壹把鑰匙,閉鎖水口,能鎖住當地的人才及財富不外流,彌補“江水東流”的風水缺陷。
關西塔
在龍南縣城東北面距縣城約二十公裏的關西鎮,有壹座清代早期所建的關西塔,關西塔聳立於程口、鄒坑兩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頂上,因為建塔的緣故,當地群眾把山稱之為“寶塔山”,寶塔山是典型的筆靠山。關西塔是壹座六角形、外磚內木結構的風水塔,通體為紅褐色,塔高五層,逐層縮小。第壹層為封閉式,邊寬3米,對邊距離約6米,高2.5米,無門無窗;第二層高2.3米;第三層高2米;第四層高1.7米;第五層高1.5米。塔高10.5米,塔頂裝有鐵制避雷器,成“Ф”形,層與層之間有交錯飄出約20公分的雙層平臥斜檐角磚。從第二層開始每面都有拱形門,其中有壹扇為通透拱門。塔中原來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層,今已損毀。
龍南武當山的景點介紹
龍南武當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龍南縣武當鎮境內,贛粵交界處,素有江西大門之稱。南武當山風景區東接廣東省和平縣,南鄰廣東省連平縣,西鄰九連山亞熱帶原始森林,北起龍南武當鎮。有丹霞石林、情侶峰、定海神針、南天玉屏、寒谷飛虹、空中走廊等多個景點。
武當山,總規劃面積13.5平方公裏,主峰海拔864米,九十九座奇峰平地突兀而起,綿十數公裏,猶如壹幅美妙的畫卷,沿105國道徐徐展開,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南武當山風景區已成為贛、粵、湘、閩及港、澳、東南亞等地的旅遊熱點。
群巖俊秀,峰巒疊嶂,形如劍戟,直指蒼穹。擁有三大區域、十大景區、九十四處景觀。
龍南有什麽旅遊景點,什麽地方值得去
1、贛南圍屋
2、楊村燕翼圍
3、客家酒堡
4、關西客家圍
5、龍頭灘風景區
6、客家圍屋
龍南旅遊必去哪些地方,請推薦壹下?
著名景點
小武當山、關西新圍、玉石仙巖、九連山、 安基山原始森林等
龍南珍珠湯:客家龍南著名小吃,香味襲人,清爽可口,而且是對人體有滋養功能的綠色食品,因此大受人們歡迎。_28]
太平香菇:楊村香菇又稱“太平香菇”,盛產於菇木資源豐富的楊村鎮,有平菇、信菇、花菇、冬菇等十幾個品種。太平香菇有其菇厚柄短、色鮮味香、質純肉脆等特點,有“菇不到楊村不香”之說。_28]
楊村烏粉:楊村烏粉絲選用九連山區優質紅薯粉為原料,采用客家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富含蛋白質、粗纖維及多種氨基酸,味鮮爽口、色澤晶瑩、柔韌清香,受到海內外客商的青睞。_28]
太平水酒:楊村米酒又稱太平水酒,地方風味非常深厚,口感極佳。_28]
龍南坳背梨:龍南地方優良品種,該果大(200-650克)汁多、香脆的特點,且早熟、豐產,小暑至大暑即成熟,株產高達340多公斤。_28]
龍南板栗:全縣年產量300噸左右,品質優於日本栗和歐洲栗。_28]
龍南紫皮大蒜:是江西省龍南縣的名優特產。蒜頭(鱗莖)呈淡紫紅色或紫白色,瓣肉細嫩致密,每個蒜包壹般有10-20瓣。蒜包緊實,耐貯藏。品質優良,生食香脆辛辣,熟食香味濃郁,營養豐富。_28]
龍南絞股藍:絞股藍,又名七葉參,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皂甙82種、氨基酸18種、微量元素19種及多種維生素,有“南方人參”之譽。絞股藍茶色澤淡黃、滋味甘甜、清潤可口、香氣獨特。_28]
龍南香脆花生:以優質新鮮花生為原料,采用甘草等中藥古傳配方低溫烘制而成,未經漂白處理,保持自然本色,果均殼薄,飽滿充盈,富含蛋白質、鉀、鈣、鋅及其它微量元素。_28]
龍南有什麽地方好玩的
龍南縣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中國圍屋之鄉”,南唐保大十壹年(953年)建縣,位於江西省最南端,隸屬贛州市。
名勝古跡
小武當山
位於贛粵邊界105國道旁,是典型的丹霞風光和佛教文化融為壹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為13.5平方公裏。99座石峰構成“武當勝地”、“疊翠霞谷”、“南海行轅”三大區域,八大主景,五十四處景物景觀。
九連山原始森林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連山生態旅遊區,位於小武當山風景區西南側約30公裏處,距縣城70多公裏,總面積21300公頃。區內保存了豐富的亞熱帶低海拔特色的珍稀動植物物種,是全國重點觀鳥區之壹,江西省唯壹加入中國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
關西新圍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贛南現存500多座客家圍屋中面積規模最大的壹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壹處圍屋。
龍頭灘瀑布
風景區距縣城7公裏,沿桃江漂行40分鐘,灘頭登岸處,巨石壁立,江水從石峽中奔騰直起,卷起千堆雪,蔚為壯觀,人稱“龍頭雪浪”。矗立岸頭的“龍王爺”和“風、雷、雨、電”四大護神畫像,神情畢顯,栩栩如生。過廟入陰陽峽谷,穿翠竹曲徑,便見數十米高的泉水,依山勢,飛瀉而下,氣勢磅礴,《郡縣釋名》中記載:龍南“以縣在百丈龍潭之南,故名”。
楊村燕翼圍
全國重點文物,建於清順治年間,距今已320多年,為楊村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燕翼圍高14.3米,墻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墻厚實堅固、筆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墻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進圍內須經過唯壹的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木門,只要圍門壹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有水井。
楊梅千年古樹群
位於程龍鎮,桃江河中上遊,距龍南縣城15公裏,總面積18平方公裏。因1969年興建牛跡潭電站,攔河築壩,陡使水位上升,江面突增,形成湖中有湖、湖中有島,碧波蕩漾,情趣盎然的生態景觀。兩岸蒼松翠竹、奇石古樹,四季鳥語花香、綠茵蒼翠,其丹霞風光,猶如人間仙境,被稱為“龍南九寨溝”。
湯湖溫泉
位於城南17公裏處的105國道旁。泉群在東坑小河中湧現,出露面積達200多_,可見60多個冒氣水眼,自然排水量達600多m3/d,出水口最高水溫可達73℃。泉水中富含鋰、鍶、氟、偏矽酸、氡等,用途廣泛。
玉石仙巖
是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離龍南縣城4公裏,巖峰海拔307米,巖石全系石灰石,燦若白玉,故名玉石巖。內有壹巖洞名玉虛洞,可容數百人,洞頂有圓形缺口,光線沈入如玉鏡懸空,巖洞內有千姿百態的石鐘、石筍,洞中有壹井,稱龍井,深不可測。遊者試以糠投入,後見糠出桃江龍頭灘,離巖已20多裏。洞壁有明朝都禦史王守仁等手書石刻43方,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客家酒堡
位於裏仁鎮新裏村漁仔潭,距縣城10公裏。漁仔潭現有李、黎兩姓農戶28戶,人口153人,是壹個依山傍水、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原生態古村落。漁仔潭圍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200年歷史,是由李姓先人種植澱坊(壹種染布原料)發家致富後興建。圍屋南北長55米,東西寬45米,占地2475平方米,圍內建有三層結構民房,***有住房126間,另建有炮樓四座,圍墻四周布滿槍眼,圍內曾常年儲藏可供居民3個月生活所需的糧食和米酒,是典型的防禦型客家圍屋。
太平橋
太平橋位於江西省龍南縣楊村鎮街道北面壹公裏許的太平江上,橋身設計獨特,為兩孔三墩、四拱雙層重疊組合石拱橋,它緊聯嵐嶺嶂和水口嶺,是龍南縣重點保護的文物之壹。楊村太平橋,是典型的廊橋結構,兩孔三墩、四拱雙層重疊組合石拱橋,上層有四通涼亭,亭頂四周三耙飛檐相襯,橋跨兩岸,宛如長虹,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被《世界橋梁大觀》收錄。已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