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在田野中捉小蟲子,因為我那時認為它們是我在童年是最重要的玩伴,正是懷揣著這種情感閱讀了達爾文的《昆蟲記》在這部作品中我領略 到了前所未有的昆蟲王國,在這裏我了解了許多關於昆蟲上的知識彌補了在昆蟲科學上的欠缺。達爾文傾註了許多心血在這本《昆蟲記》中,他對那些昆蟲的描述生 動形象尤其是在壹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處理的非常到位,所以說他為我們世人打開了壹個全新的昆蟲世界並且《昆蟲記》是壹部出色的文學作品。
全書大概描述了32種不同的昆蟲種類而在這些中有壹種令我印象深刻也許是因為那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以我才會對螳螂記憶頗深,螳螂的腰部非 常的長。不光是很長,還特別的有力與它的長腰相比,螳螂的大腿更要長壹些。總而言之它擁有壹副嫻美而且優雅的身體並且它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可以說它是壹種溫 柔與殘忍並存的小動物。
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奇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對這方面進行深層次的了解。
讀書筆記二:
近幾天,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致地了解了昆蟲。法布爾為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以前我並不喜歡昆蟲。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昆蟲有時侯也很有趣,很勤勞。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不能吃到蜂蜜;如果沒有螞蟻,人們就很難體會到團結的魅力;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那麽多美麗的花朵……昆蟲也像人壹樣有豐富的感情,它既有醜惡的壹面,也有善良的壹面。
比如,蟬是壹種自食其力的昆蟲,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為我們帶來高昂的歌聲,但人們並不十分喜歡它,因為它的聲音太吵。螞蟻是壹種勤勞的昆蟲,它有史以來都被人們看作為勤勞和團結的象征,但法布爾卻發現,螞蟻有時卻十分貪婪和兇悍,它會將蟬辛辛苦苦覓得的食物洗劫壹空。┅┅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壹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僅讓了解了昆蟲,改變了過去對有些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我物和研究問題。《昆蟲記》可真是壹本難得的好書。
內容簡介: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壹部不朽的著作。它融入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壹體,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蟲記》壹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讓中國讀者首次領略《昆蟲記》的真實面目。
壹個人耗費壹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壹個人壹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法布爾擁有“哲學家壹般的思想,美術家壹般的看,文學家壹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壹爐,娓娓道來,在對壹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壹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壹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正如雨果對其的贊譽——“昆蟲世界的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