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譯: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壹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們益州人力疲憊、民生雕敝,這真是處在形勢萬分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頭。
(2)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翻譯:宮裏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壹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翻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
(4)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翻譯: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動,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5)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壹年矣。
翻譯: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壹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壹,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百度百科—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