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五篇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五篇

《三國演義》是壹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壹之間發生的壹系列 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更多 讀書心得 點擊“ 讀書心得 ”查看!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1

三國,壹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壹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壹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壹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壹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壹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 文章 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壹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為曹操不過是個_雄、梟雄。而妳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眾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為賢、知人善任麽?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能力麽?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誌,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壹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麽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壹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農民,利用荒地屯田,後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麽?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範。這種人格風範,氣勢恢宏,君臨天下,是他成為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_”。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惡”。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擒日月,斬星鬥,做壹番轟轟烈烈、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只有這種人才是真的英雄,才會有號召力,才會席卷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麽?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曹操,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淩雲壯誌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壹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2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妳想要我給妳推薦壹本書,那麽我會告訴妳:《三國演義》。我向妳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中那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這種團結講義氣精神打動了我。現在,我給大家 說說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其中壹章吧:

我最喜歡的那章是《草船借箭》,這壹章主要講的是:有壹次,周瑜故意向諸葛亮提出要在十天之內趕制十萬支箭,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計謀,就說:“曹軍很快就到,十天必定會誤了大事,我只要三天時間即可完成。”於是和周瑜立下“生死軍令狀”。半夜,周瑜把諸葛亮用來造箭的竹子和木頭全部都燒光了。他認為,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日內造完十萬支箭,到時必死無疑。沒想到在第三天,大霧蒙蒙的時候,借著曹操的多疑心,諸葛亮派人開出十條邊上有二十多個稻草人的船,曹軍以為敵方進攻,於是萬箭齊發,箭全部插在稻草人上。等約有五六萬支箭後調轉船頭。讓箭射在稻草人的另壹邊。就這樣,壹下子收集了十萬支箭。等曹軍到的時候,插滿箭的船早就滿載而歸。

開始大戰時候,周瑜想乘機刺殺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早已開著船找了個借口逃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這種既機智為自己擺脫困難又顧全大局的優點。這本書裏,每壹張都非常精彩,無論是劉、關、張還是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都非常引人入勝。妳又看過什麽好書呢?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3

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書裏的壹些精彩內容,像《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白帝城托孤》等等。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諸葛亮那遇事不慌、冷靜沈著的性格吸引了我。嫉賢妒才的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還讓他立下軍令狀,可是三天怎麽能造好十萬支箭?我都不禁為諸葛亮捏了壹把汗。他明知是詐卻還是答應了周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過人。可他絲毫沒有慌亂和畏懼,讀到這我不得不懷疑諸葛亮是不是早已想好了對策?後來的壹招“草船借箭”實在讓人拍手叫絕,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仿佛他提前就料到周瑜的故意刁難。

其中,諸葛亮冷靜沈著的性格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慌亂也許只會讓我們更緊張,害怕。諸葛亮的為人處事總是有計劃,有安排,我們也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要有計劃地去安排好課余時間。

周瑜這個人物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自己的才智比不上別人,就去故意刁難別人,傷害別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諸葛亮顧全大局,所以不和他計較。但是我們不能像他壹樣,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全自己的短處,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盡管這只是壹部小說,有許多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也有了必須的認識和了解。書中很多人物的聰明智慧,他們的文學才識都讓我十分的佩服,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毫不氣餒,仍然努力奮鬥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另外書中描述了很多戰爭場景,也讓我感覺到了不管哪個朝代,老百姓都期望有個安定和平的壞境去生活。可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這種安定和平的生活卻成了壹種奢望。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去同情的,也提醒我們要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讓人回味無窮,裏面的情節跌宕起伏,細細回味,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4

每天閱讀已經是我生活的壹部分,不知不覺,看了三遍《三國演義》,記得有人說, 兒童 不適合看《三國演義》,太暴力,太血腥。我想,這要看讀者,我看到的就不是這些。

描寫了公元三世紀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爭。書中描寫了很多有名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講的是曹操統壹北方後,決定南下,壹舉統壹。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軍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並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壹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從這次戰役中我明白了,敵人不壹定是絕對的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就像我們平常學習,小組之間的成員雖然存在著競爭,但我們可以互相合作,取長補短,以達到的狀態,打造小組團隊,壹起合作打敗其他小組成為優勝小組。

書中人物眾多,但各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我印象深刻的有“智絕”——諸葛亮,“_絕”——曹操,“義絕”——關羽。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機智勇敢,臨危不亂,神機妙算……優點多得數不清。

在《空城計》中,司馬懿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諸葛亮就讓士兵大開城門,命令二十個士兵裝作百姓在城門口低頭灑掃。諸葛亮呢,坐在城樓上悠閑地彈琴,司馬懿以為有伏兵便退兵了。 讀後感 ·讀到這裏我明白了:做事情只有自知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司馬懿就是吃過諸葛亮的壹次虧,他心虛,懷疑諸葛亮使用大計,就不聽兒子的勸告害怕地推退兵了。諸葛亮就是算準司馬懿的這點,才敢大唱空城計。還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慌張,要靜心思考,才能想出萬全之策。

讀《三國演義》,他還激發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促使我不斷深入了解各方面的知識,鞭策我不斷努力學習。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5

在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如果要選擇壹部讀者多、人們最熟悉的作品大概要推《三國演義》了。的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部由文人根據歷史事實和民間 傳說 編撰而成的歷史演義,是所有作品中影響的壹部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壹百多年的歷史,用宏闊有致的筆觸勾畫出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並且,它還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香忠勇義氣、自信傲慢的關羽,絕頂聰明、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狡詐酷虐而又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及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忌刻的周瑜,忠厚的魯肅等等,都

給人極深的印象。書中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貫徹全書每壹個角落的觀念,就是“擁劉反曹”。羅貫中堅持以蜀漢的劉備為正統。劉備雖然出身貧賤,但身為漢室宗親,力圖復興漢室;而曹操身為漢相,卻用兵擅權,最終廢漢立魏,實為篡國之賊。這壹觀念並非羅貫中的獨創,而是長期以來就存在於老百姓的心目之中了。羅貫中不過是通過《三國演義》把他空前強化了,使它隨小說壹起深入人心。

同時,在讀這本書後,我常常問朋友、問親人、問自己,《三國演義》中誰是好人?

姐姐說:“劉備講義氣,是好人。”我說,不見得。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當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就過劉備,當時劉備非常感激。後來呂布被曹操捉住了,曹操很愛惜他的才能,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怎麽辦,呂布聽見了,心中暗喜,以為劉備壹定會為自己說情的。可劉備在壹旁冷冷的說:“別忘了董卓是怎麽死的!”當初,董卓很欣賞呂布,卻被呂布刺殺了。曹操壹聽,抱著自己的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妳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曹操是好人嗎?爸爸說他有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制強,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媽媽常把他那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掛在嘴邊,說他是大詩人。可我覺得他不像個好人。曹操詭計多端不講義氣。壹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難,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的磨刀聲,以為人家要殺他了,便壹頭把門撞開,二話不說,把朋友全家十幾口人全殺了。殺晚人,回頭壹看,才發現門下壓著壹頭捆好的豬,才明白人家磨刀本是為了殺豬招待他。曹操常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妳們說劉備壞不壞?

周瑜心胸狹窄,幾次要害諸葛亮。孫權今天和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塑造了這麽多活生生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的許多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賣朋友,殺害無辜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許都算不上好人。《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呢!

羅貫中通過三國之間不斷的征戰成敗,英雄存亡的描寫,表達在家的政治觀念,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爭雄天下,必須戰略正確,百姓歸順選資授德。同時《三國演義》反映了元末明初時的社會生活,也表達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願。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陳壽的《三國誌》和裴松之註記錄了這壹時代最原始的資料。而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說就壹直沒有中斷過。不但歷代的野史筆記多有記載,劉備、曹操的故事還被搬上了說書場登上了戲曲舞臺,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三國演義》閱讀體會和感想五篇相關文章:

★ 《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精選5篇

★ 三國演義的讀書感悟五篇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5篇

★ 2020閱讀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5篇

★ 2021經典《三國演義》閱讀心得和感想

★ 關於《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精選5篇

★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五篇整合

★ 關於三國演義讀書感悟優秀範文5篇

★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00字5篇

★ 三國演義的讀後心得與收獲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