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的工作要點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的工作要點

2011年工作要點

2011年全省***青團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和***青團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壹核心,始終以“壹團火”精神和“第壹棒”行動,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兩進三同”工作,最親密地與廣大青年在壹起,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發揮生力軍作用。

(壹)在引導青年中履行根本職責。

***青團的根本職責是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偏離根本職責,就失去***青團存在的意義。切實履行根本職責,是所有團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著力帶領廣大青年跟黨走。緊緊抓住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要契機,創新載體,全面開展分類引導青年工作。舉辦“永遠跟黨走”南粵青少年紀念建黨90周年系列活動,引導青少年深刻理解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深刻理解黨所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深化青少年對“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理解,切實把愛黨愛國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紮實工作、建功立業的實際行動。開好省第六次少代會,開展“紅領巾心向黨”活動,灌輸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

2.著力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創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機制,為黨源源不斷註入新鮮血液,保證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在大學生中,強化理論教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強化實踐鍛煉,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強化示範引領,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力爭每年在百所高校培養萬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新生代產業工人中,復制推廣“北大100”項目模式,遴選優秀代表,加強黨團知識教育,提高素質技能水平,增強社會工作能力,培養團組織基層工作骨幹,為黨在新生代產業工人中培養基本可依靠力量。在青年公務員中,通過開展“學黨史、讀馬列、強黨性”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黨旗下的奉獻”創先爭優崗位競賽活動,打造真學、實幹的學習實踐平臺,讓青年公務員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青年企業家中,以青企協、青商會為載體,強化青年企業家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強化社會責任感,培養“紅色青年企業家”。在延安幹部學院舉辦第二屆粵商精英研修班。在農村青年中,以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為平臺,在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3.著力擴大主流價值觀的傳播。依托文化強省建設,以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農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動月、“紅領巾時間”等為載體,培育青年文化人才,打造青年文化精品,拓展青年文化傳播平臺。開展“感動廣東的身邊人與事”手機短視頻評選活動,評選“幸福廣東”粵商菁英人物,紮實開展廣東省農村道德風尚旬活動,實現主流價值觀在青年群體中的有效傳播。繼續辦好粵港澳青年電影盛典,強化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提高港澳青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與社會媒體的合作,充分發揮宣傳輿論陣地對青少年的引導功能,重點發揮廣東***青團網、《黃金時代》、《少先隊員》、《生力軍》等團屬媒體的作用。

4.著力強化新媒體運用能力。深刻認識、積極把握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微博、博客、社區網站、網絡遊戲等形式,結合青少年在學習生活、就業創業、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要,創立時尚新穎的引導手段。努力把廣東***青團網打造成為青年網絡家園,向社會化網站邁進。推動各級團幹部主動“觸網上線”,鼓勵各級團幹部當好“博主”、“織圍脖”。

(二)在幸福廣東建設中彰顯作為。

只有積極投身幸福廣東建設,才能更好地為青年提供成長發展的空間,才能更好地發揮青年的優勢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讓***青團組織有為、有位。

1.動員廣大青年投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緊緊圍繞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新興產業增量擴張與傳統產業存量提升“兩手並舉”,發揮青年的生力軍作用。在青年培訓方面下功夫,依托遠程教育網絡,紮實辦好“農青學堂”;推出“青工手機學堂”,幫助產業工人素質提升;辦好廣東菁英智庫、粵商大講堂,推動“青春智匯”粵港澳精英大學堂實現網絡化。在青年創新發展方面給支持,創建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培育轉型升級的智力增量;實施“青年領軍企業上市孵化工程”,培育上市集群。在青年合作方面搭舞臺,建立“省部青年領袖匯智平臺”,開展“省部青年領袖促發展”活動,評選建設幸福廣東“十傑百優”,建立“十傑百優”合作發展聯盟。在社會氛圍形成方面有行動,全面啟動廣東大學生“幸福廣東·青春當先”宣講實踐活動,讓幸福廣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組織廣大青年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在重點市縣的覆蓋,積極爭取政府項目資源,全面提升春季大培訓、金融大服務、市場大對接、生產技能大比武、道德風尚旬和青年歡樂節六大活動載體的效能,實現青春建功新農村目標。積極投身扶貧“雙到”,啟動“幸福廣東·健康同行”廣東青年醫療誌願者服務“雙到”專項行動,為3409個貧困村、66萬貧困戶送醫送藥送健康。

3.引導廣大青年圍繞綠色低碳推動可持續發展。配合綠色廣東戰略,強化青少年生態文明理念,讓綠色低碳成為好習慣和新風尚。以“環保小衛士”、“爭環保章”等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支持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和綠色誌願者組織進壹步壯大、活躍,深化保護珠江母親河行動,開展“青春綠萬村”活動,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

4.團結廣大青年***促和諧。以青少年利益為重、以青少年期盼為念,著力解決好青少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青少年群體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壹是夯實構建社會和諧的情感基礎。強化青少年的奉獻意識、感恩意識,在分享幸福的過程中了解每壹份幸福的來源,學會珍惜,懂得回報。二是引導青年有序政治參與。開展“***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引導青年提高參政議政能力,依法正確行使權利。探索建立團的各級代表“走訪青年、接訪青年”制度,讓團代表真正成為青年利益的代表者,為青年講真話、辦實事。三是參與社會管理。凝聚、引導各類青年社團,讓各級團組織成為“青少年社團之家”,以“青年社團嘉年華”等活動為載體,引導青年社團承擔社會責任,服務青年健康成長,助力社會發展進步。四是提升青年誌願服務工作水平。推動誌願服務規範化、公益化、社會化和事業化發展,特別要總結推廣亞運誌願服務的經驗,讓青年誌願服務為社會和諧作貢獻。重點做好深圳大運會誌願服務工作。

(三)在服務青年成長發展中盡心竭力。

服務青年是黨的宗旨在團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做好青年利益的代表者,就必須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暖青年心、解青年困,為青年謀幸福。

1.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繼續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服務青年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作用,提高崗位使用率,形成常態化運行機制。深化“MM百萬青年創業計劃”,拓展第三屆“U勢界”大學生創業競賽的受惠面,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實施“訂單式”培訓,提升新生代產業工人的就業技能。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推出多種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推廣肇慶青年小額貸款政府貼息納入財政預算的經驗,探索建設廣東***青團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平臺。

2.服務重點青年群體。把握新生代產業工人最迫切、最核心的訴求,豐富“圓夢計劃”的服務內容,形成“圓夢計劃”工作機制,紮紮實實地為新生代產業工人提供幫助。深化“朝陽行動”,實施百萬青年誌願者牽手百萬農民工子女“百萬關愛工程”。加大“希望家園”建設力度,把“七彩夢·飛起來”活動普及到市,擴大對留守少年兒童的關愛面。以“捐贈愛心壓歲錢、幸福廣東第壹棒”活動為重點,建立紅領巾基金。深入開展少先隊“手拉手”活動。讓“手拉手”在援藏援疆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開展第四屆希望工程南粵會親活動,繼續實施大學生福彩公益項目。實現“幸福廣東·青春情暖”困難青少年關愛行動常態化、機制化,使之成為困難青少年群體的幸福工程。

3.健全權益維護工作體系。形成青少年權益維護的觀察和研究機制,根據不同青年群體的特定需求,開展調查研究,發現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拓寬發布渠道,引起社會關註,幫助解決困難。強化12355誌願者工作隊伍建設,實施“幸福廣東·由心開始”青年心理素質提升計劃,切實發揮12355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高度關註青少年侵權重點個案,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開展“幸福廣東·青春護航”人物和事件評選活動。

(四)在加強自身建設中與時俱進。

團的事業健康發展,關鍵在團的自身建設。要著眼於增強做好新形勢下青年工作的本領,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加強團組織自身建設,切實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1.堅持黨建帶團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開好全省黨建帶團建工作會議,主動銜接、努力跟進黨建形成的新格局新成果,使團建和黨建在工作內容和空間上緊密結合。勇於以團建創新為黨建發展試水探路,形成黨建帶團建、團建服務黨建的良好格局。以“四好”和“四帶”為主要內容,廣泛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五四系列表彰樹立典型,讓廣大青年趕有榜樣、學有楷模。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深入推進非公企業、新社會組織和社區團建工作,推廣東莞、中山黨建帶團建、珠海團建指導員、佛山工團***建等經驗做法,確保全年新建團組織7000家。建立各級非公團工委,強化非公企業團幹部培訓,推動區域非公企業團組織聯動,探索“總部-門店”運行的團建模式,為基層團支部配置資源,實現建成團支部的活躍。在省、市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中實現團組織全覆蓋。全面實施鄉鎮和街道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力爭把團工作橋頭堡推進到鄉鎮和街道。借助村、居委會換屆契機,推動村、居委會團支部集中統壹換屆,配齊配強團的幹部。以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的創建,創新農村團組織設置模式。加強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和中職中專團建及民辦中小學的團建、隊建。繼續抓好駐外團工委的建設。

3.深化“兩進三同”工作。全面總結春季“兩進三同”經驗,進壹步完善“兩進三同”工作制度,確保全省所有專職團幹部每季度5個工作日深入基層,與普通青年同勞動、同學習、同生活,建立樸素感情,提供有效幫助,培育團的骨幹,活躍基層支部。團省委將建立專題網站,團幹部“兩進三同”情況要上報掛網。加大督查力度,堅決對“兩進三同”不落實的團組織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以最大決心推動“兩進三同”成為廣東***青團堅定不移推進的常規工作,成為廣東團幹部持之以恒的工作習慣。

4.實施“千萬資金下基層”。各級團的領導機關給基層下達工作任務,必須同步考量工作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基層傾斜。團省委將每年千方百計爭取2000萬元以上的資金,以工作項目的形式向基層投放;每年幫助基層團組織解決壹兩個最普遍、最突出、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各地也要動真格、多渠道為基層團組織配置資源,增強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幹部下基層的多與少,資源下基層的多與少,活動項目對青年覆蓋的多與少,將成為團省委評價市、縣團委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

5.創新提升工作水平。壹是力爭在團的各級組織合力形成上取得突破,對重大工作任務,全省團組織要心往壹處想、勁往壹處使,縱橫聯動,聚合力量,打造品牌。二是力爭在社會化運作上取得突破。開門辦團,多渠道對接資源,充分發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創業就業基金會、誌願者事業發展基金會承載社會資源的作用。三是力爭在網絡載體創新上取得突破,要適應青年流動聚集方式的變化,面對網絡青年群體,重點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網絡團組織和利用網絡服務青年的實現形式。四是力爭在團的理論創新上取得突破。每年針對兩到三個重大課題,組織強有力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為推動團的工作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6.切實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壹是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時刻牢記黨賦予***青團的根本職責和基本職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當好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以最紮實的行動帶領青年跟黨走。二是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大力推進學習型團組織建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效明顯的學習活動,讓學習成為團幹部的價值追求、內生動力和生活習慣。充分發揮廣東青年幹部學院的培訓功能,為團幹部提高能力素質發揮作用。三是強化執行力。要切實提高各級團幹部的執行力,建立嚴格的“以時限倒逼進度,以目標倒逼責任,以督查倒逼落實”的工作機制,以強大的執行力確保強大的戰鬥力,以強大的戰鬥力確保團的生命力。

同誌們,回顧2010年,我們無怨無悔;展望2011年,我們信心滿懷。廣東再出發,我們第壹棒!推進“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青團重任在肩、使命在身。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和團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鼎故革新,真抓實幹、勵精圖治,帶領全省團員青年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9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