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什麽意思?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什麽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譯文:

孔子說:“(作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孔子說:“魯國的政事和衛國的政事,像兄弟壹樣。”

出處:《論語·子路篇》

文本解讀

儒家的政治原則,與法家思想迥異,與西方的權力制衡思想也大不相同。儒家的政治學說,本質上是壹種倫理政治,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都是以道德為基礎的。所以,儒家學說對統治者提出的要求,要比法家和西方國家都要多得多,特別是道德上,更是苛刻。

儒家要求帝王要有聖人之德,而執政的將相大臣須有賢者之德。故而,壹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修身,唯有修身,才能治人。這種學說,雖然不符合與現代政治學理念,但在政治治理,或者在管理中並非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