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幹部住戶工作民情日記三篇

幹部住戶工作民情日記三篇

#日記# 導語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群眾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盡快幫助解決。對暫時不具備條件和能力解決的問題,也要耐心向群眾解釋清楚,給群眾壹個滿意的答復。 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妳有幫助!

篇壹

聽到肖陽生回到了英山,我從市裏開完會後,就連忙趕到他住宿地進行了專程拜訪。

 肖陽生家住草盤地鎮茶場村,當過兵、幹過村主任,上世紀末就下海幹起了個體企業,後來又到上海闖蕩,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經成為上海裕禧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是少有的英山籍在外非常成功人士之壹。

 之所以要專程拜訪他,主要出於三個原因。壹是非常敬重他的人品。肖陽生非常熱愛家鄉,我2011年底到英山後,他先後資助貧困大學生60余名,資助金額50多萬元;經他帶出去就業的鄉裏鄉親120多人;2014年,他捐資200多萬元,修建了鎮區近2公裏的公路。二是想聽取壹些意見和建議。英山籍在外成功人士不在少數,他們足跡遍布天南地北,可以說是見多識廣,是壹群龐大的“智囊團”,是比金錢更寶貴的智力財富。三是還想宣傳壹下招商引資的事。我們“五城同創”的框架基本形成,招商引資任務非常緊迫。從英山這些年的實踐來看,絕大部分招商都是回歸招商;既想動員他回來投資,也想通過他引進壹些實力雄厚的大老板。

 下午五點左右與肖陽生見了面,進行了壹次深入交談。在交談中,我談到了2014年度全縣的基本發展情況和今年的總體發展思路,他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很大鼓勵。他說,英山“五城同創”很對路子,走到哪裏、哪裏的人都說抓得好,而且抓出了長效,英山發展這幾年變化很大;今年重點抓產業發展、企業入園、全域旅遊和招商引資的思路,也很符合英山發展現狀,應該壹件件地抓好。我既感到壹絲欣慰,更感到萬分慚愧。欣慰的是,我們“五城同創”的思路切準了英山發展命脈,呼應了英山人民期盼發展的呼聲;慚愧的是,盡管很多幹部群眾認為發展變化大,但我感到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和效果,特別是由於思想解放不夠,發展的步子總是沒有達到應有的速度,這幾年雖然扭轉了壹些,但遠遠不夠。

 在我問到他在外面的情況時,他說由於受到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去年業務拓展很艱難,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盡管如此,年終還是兌現了1000多萬元的農民工工資,沒有拖欠壹分錢。聽到這話,令我更加敬畏這個老板。我想,成功人士也好,老板也好,企業家也好,必須要擔負社會責任,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算得上完整意義的成功人士和企業家;這樣的人也應該值得敬重和得到政府支持幫助。我便鼓勵他,經濟結構調整都有個陣痛過程,只要妳及時適應、主動順應、積極作為,前頭更加光明;有什麽困難,我們家鄉能幫上忙的地方,妳盡管說,我們壹定盡心盡力。

 在我向他請教發展良策時,他的建議很誠懇。他說,我在村裏當過村主任,知道英山財政非常緊張,建設英山、發展英山,必須招商引資,我在外面壹定多宣傳推介英山,多介紹老板來英山,我自己在合適的時候也會回來投資的。他還說,英山是個好地方,旅遊發展大有潛力,但不能急於求成,要整體規劃,逐步推進;要有大手筆,寧缺勿小勿濫。

 回家後,經過反思,我倍感責任重大。壹是發展責任重大。發展不夠是英山所有問題的“病根子”,加快發展是出路;二是民生責任重大。任何時候,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忽視民生保障工作,否則,群眾感受不到發展實惠,就會失去群眾基礎;三是改革責任重大。發展英山,建設英山,不能壹味等、靠、要,必須自力更生,依靠深化改革,到大市場中去謀求發展;特別是要加快思想解放的步伐,只能奮不顧身,不能瞻前顧後;四是企業發展責任重大。致富英山,還必須靠企業。要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和企業領軍人物,敢於做大做強,能夠替社會負責。

篇二

上午9:10

節後上班第壹天,來到單位第壹件事,就是看看社區裏的民情日記本,看看剛剛過去的元旦佳節裏,居民朋友們又給我們提了哪些意見和建議。和以往壹樣,看看記錄的每壹件事,都反映著居民的實際困難及困惑。第壹時間為他們排憂解難,也是我的職責。這個接訪記錄本雖小,但每個月都有壹本帳,堆起來是厚厚壹疊。

不得不說,因為上面清晰地記載當事人的姓名、電話、地址、反映事項、處理結果等內容,這個不起眼的用A4紙手工裝訂的記錄本已經成為我們解決群眾內部矛盾的壹本案例教科書,很多次,我們都因此把壹些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公信力提升了,居民們也越來越樂意來寫下真實的聲音了。

上午10:30

上午的民情接訪主要是聽群眾嘮叨嘮叨,不顧我們大家夥兒卻很耐心聽這些“嘮叨”,很多時候,壹些情緒,誤解就是在這些嘮叨中得到解決。有時候,居民只想找個地方說說但是沒人聽,或者不知道找誰,我們就承擔了這樣的角色。

下午2:30

“我今天來是想反映壹個問題,妳記壹下……”壹位同事拿著本子在那裏記錄著,走過去壹看,原來是有居民反映樓上的住戶往家裏漏水的問題,壹天下來,本子上鄰裏糾紛,家庭糾紛,法律咨詢,政策咨詢等等記了不少,而大多數內容都能得到當即解決。“我們接到居民反映的情況,都盡快辦理,後面還有處理結果。”社區工作人員邊說邊翻著這個記錄本。

下午5:00

“我們有問題都會到這裏來反映,他們都很熱心地接待我們,從來不推過去推過來,即使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他們都想各種辦法幫助我們,我們從心裏感謝他們所做的壹切。”2棟的楊阿姨路過社區,順便來看我,此刻的我很榮幸能為社區居民盡壹份綿薄之力,也讓我充滿了把社區擰成壹股繩的動力。

篇三

今天上午8:30,天氣陰涼。我步行了30分鐘,來到鐘山居委會新紀元村7棟進行“黨員幹部聯系群眾”第壹次家訪。因為之前居委會只給了這些群眾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所以我要了解他們的家庭基本情況,必需先登門拜訪。開始這棟樓的三個半單元樓民都是緊鎖的,根本無法進入住戶家中。

 我在樓下徘徊之際突然從第壹單元走出壹位年輕的先生——何(後來,因找不到其他聯系戶時,我又在樓下徘徊時又碰到了他正要回家,我要求他做我的聯系戶,他欣然同意了。他還告訴我他的小孩子認識我,是我們學校的學生。真是太感謝這位熱心的何先生,兩次在關鍵時候幫助了我),我連忙過去打招呼,自我介紹,說明來意,何先生看著我手中的名單,熱情地告訴我:他只認識其中兩位第二單元的鄰居王先生和萬先生,他們都是新鋼的工人。何先生還告訴了我其中壹位鄰居萬先生的手機號。正在這時,第二單元的樓門因有人扛東西上樓開了門。何先生提醒我趕快過去,二單元找人。

 我來到二單元,順利的敲開了王先生家的門。王先生在我說明來意遞上聯系卡之後,不僅配合我填好了他自己家的基本情況,而且告訴了我,他的對面鄰居萬先生家的基本情況。我拿著手中的名單又問王先生,妳還認識其他鄰居嗎?他接過去壹壹看過後搖了搖頭說,不認識。王先生要我看樓道裏的電表。果然,我在二單元、三單元電表旁壹查,呵呵,有四戶人家呢——李先生、賴先生、熊先生、陳先生。我壹壹使勁敲門(因為我敲輕了屋裏的人聽不清楚),李先生家*倆都在廣東打工,接待我的是他的父母親(農村戶口),家有壹兒壹女,看起來兩老、兩小的日子還過得去哦,可是孩子大起來了,李先生夫婦回來了,住房(兩室壹廳)就不夠、靠兩*打工養壹家六口,平均收入低,如果有廉價房、或享受低保補助就好多了(這是李先生的父母向我訴說的困難)。我將通過以後的“民情日記”向政府反映這壹情況。賴先生住李先生家對門,不在家,我將聯系卡托李先生的母親轉達來意。

 我有先後來到熊先生和陳先生家,接待我的分別是兩個女人。熊先生經商,把房子租給了劉女士,是劉女士將熊先生的聯系電話和基本情況告訴了我;陳先生的房子早已賣給了丁女士家。丁女士有兩個小孩,*在上海打工,暑假帶孩子回新余小住,平時全家在上海生活。

 還有四個家庭沒有著落,我找了四單元的電表,沒有查到我要找的人。我又回到壹單元,樓門緊鎖。我只好在樓下大喊:二樓有人嗎?這時壹位住在裏木堂2棟(與新紀元7棟相鄰)的八旬老太太應聲來問我,有什麽事?我說明來意,老人家立即給我開了樓門。我上樓查電表,沒有發現我要找的人。我就回到老人家住的裏木堂2棟找她。我了解到老人家姓邱,文盲,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九個兒*活狀況壹般。老三的媳婦和兒子都有神經病,靠媳婦的娘家幫襯,給孫子娶了孫媳、做了房子。老人在壹樓搭了廚房和飯廳,住在二樓兒子家,生活來源壹是居委會每月150元生活補貼、二是靠老娘家人接濟、三是小兒子和女兒們給點。我看了壹下老人的廚房,鍋子裏煮著鴨肉,看來基本生活還是有保證。老人家還信*教,看來精神生活孤寂。從老人家裏出來正好碰上何先生,他成了我最後壹戶聯系的對象,我的最後壹張聯系卡有了戶主。

 這次家訪時間只花了壹個半小時,還算順利。沒有遭到群眾的不理解和拒接。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如果老師聯系群眾,就聯系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家庭,豈不更為方便?如果幹部聯系群眾工作從居委會人手,由居委會查清哪些是需要幫助的群眾,再分配給機關學校的幹部,才能避免形式主義,才能更為有效?幹部聯系群眾工作是創社會和諧的好方法,但要做得更為有效,聯系幹部的人選也要篩選,不是每個幹部都比普通群眾覺悟高,都能擔負得起時代賦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