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是什麽?

《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是什麽?

原文

學無早晚,但恐始勤終隨。今有二人焉,皆有百裏之適。壹人雞鳴而駕,馬瘠車敝,憩於塗者數焉,則窮日之力,未必能至。壹人日中而駕,馬良車駛①,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於雞鳴者矣。故夫車馬者,質②也;作輟,其勤墮也。

①駛:(車馬等)飛快地跑。②質:刑具。這裏指工具。

翻譯

學習不分早晚,只怕開始的時候勤奮結束的時候隨便。現在有兩個人,都有壹百裏的路程要走。壹個人在雞叫的時候就起程,但馬瘦車有破,在途中休息了好幾次,就是用盡整日的力氣,也不壹定能到達目的地。另壹個人中午的時候起程,馬好車也快,行進中也不休息,我知道他肯定比雞叫就出發的那個人早到目的地。因為那車和馬的質量不同,不好的話就算是勤奮的話也會被延誤的。

作者——張孝祥

南宋詞人 張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紹興進士。因廷試第壹,居秦檜孫秦塤之上,登第後即上書為嶽飛叫屈,秦檜指使黨羽誣告張孝祥謀反,將其父子投入監獄,秦檜死後獲釋。歷任校書郎兼國史實錄院校勘、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都督府參贊軍事、撫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職。其詞風格豪邁。在建康留守任上所作《六州歌頭》,表現出要求恢復國家統壹的激情,對南宋政權的茍且偷安予以強烈譴責,力主抗金的大臣張浚為之感動罷席。有《於湖居士文集》,《全宋詞》輯錄其223首詞。,其中尤以表現愛國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成就最為突出。如《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寫“萬裏中原烽火北”,表達了對在金人統治下的北中國的懷念;《水調歌頭·和龐佑父》以“剪燭看吳鉤”,“擊楫誓中流”,表達北伐抗敵的熱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概括了自紹興和議、隆興元年符離兵敗後20余年間的社會狀況,對於南宋王朝不修邊備、不用賢才、實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詞中寫道:“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據說當時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賦此詞,張浚讀了之後深為感動,為之罷席而去(《說郛》引《朝野遺記》)。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也說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可見其影響之大。張孝祥詞中較多的是寫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嬌·離思》《水調歌頭·泛湘江》,通過對江上“處處風波惡”的描繪和對屈原的吊念,表達了自己“天涯漂泊”和無辜被黜的感慨。他常常流露出壹種放曠、豁達的人生態度,顯然是受到蘇軾很深的影響。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間不系舟,此心元自不驚鷗,臥看駭浪與天浮”等,在清疏淡遠的韻調中隱含著作者在飽受打擊之後的牢騷不平。又如《念奴嬌·過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讒毀罷官後自桂林北歸的途中所作。上闋描寫“表裏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闋抒發“肝肺皆冰雪”的高潔胸懷,被前人推為其詞作中最傑出的壹首。這類詞作境界清疏空闊,情調淒涼蕭颯,雖然沒有直接寫社會現實,但卻呈現出了那個時代的特殊色彩。

據說張孝祥“平昔為詞,未嘗著稿,筆酣興健,頃刻即成,初若不經意,反復究觀,未有壹字無來處……,所謂駿發踔厲,寓以詩人句法者也。”(湯衡《張紫微雅詞序》)因為是憑借激情進行創作,所以情感連貫,熱情澎湃,語言流暢自然,又能融匯前人詩句而不見雕琢痕跡。查禮說:“於湖詞聲律宏邁,音節振拔,氣雄而調雅,意緩而語峭”(《銅鼓書堂遺稿》),正概括了張孝祥詞的基本特點。他寫詞也是有意地學習蘇軾,評論者也多以為二人極其相似,如湯衡說:“自仇池(蘇軾)仙去,能繼其軌者,非公其誰與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