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 10 金融壹班 楊瑩 102024132 雖然我明白宇宙之大令人難以遐想,人類壹生也只是宇宙須臾,渺小 如塵粒,人類從有意識研究人類的生存以來就壹直試圖觸摸宇宙,想了解 宇宙奧秘, 但因為科技和人類的思想限制, 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是貧瘠的, 時至今日才有所突破, 但當我真正從影片中看到宇宙的浩渺, 行星的密集, 恒星的巨大能量,時間、空間的廣大時,我卻仍然感慨萬千,感嘆生命的 微不足道,如蘇軾所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影片中說,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 不可思議的是,壹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自從人類發現了 這種叫做基因的結構之後,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致 的編排,就能締造出像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 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學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知道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質統壹 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而這段話用現代的科技化知識向我們詮釋了 世界是物質的,生物起源於物質,物質是人類起源的基石,讓我明白“世 界是物質的”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影片《宇宙與人》中對有關宇宙誕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龍滅 絕等壹系列充滿神秘色彩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形象、科學的解答。我從 中仔細、清晰、完整地看到了創造人類的物質系統和它的運作。 其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宇宙是壹個生命體,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世界的 本源是物質。 150 億年前, 在 壹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 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並且,到現在為止,在 這 150 億年間,這個爆炸仍然在進行得,也就是說宇宙的形成是核聚變的結 果,而這壹情況是壹直隨宇宙的存在發展而存在的,因為宇宙的運動是不 會停止的,壹旦它停止運動了,它必將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而這也體現 了運動是絕對的這壹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宇宙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原 子在數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萬物。而原子又由壹些更小的微粒 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 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沒有不可認識的 事物, 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終有壹天, 科學將會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然而由我們所認識的宇宙的形成來看,也不難可以得出壹個這樣的結論, 那就是:世界的物質性。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馬克思的那句話"世界上沒有 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人類的誕生則是在宇宙運動了 N 年之後,宇宙的運動造就了人類能夠 存在的條件,然後再經過慢慢地壹代壹代的生命體的生存與滅亡,例如恐 龍時代,人類就慢慢地誕生了。人類的誕生又壹步步地在客觀規律的條件 下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的意誌發展,並在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 能動性采取措施避免恐龍時代的悲劇。 萬物的存在意義都不在自身中,而是壹種過渡。大自然就整體就是壹 個有機的組織,各部分相互協調並承擔著統壹於某種普遍的功能。宇宙進 程絕對不是無組織、無目的、無理性的。在貌似無稽與偶然的大自然的事 件之後,存在著壹種必然。不僅是生物,而且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宇宙的存在、發展進程,也是壹個自我組織、自我協調的進程。如果這個 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壹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麽 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後又選擇了人。人類把 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 的按照人類的意誌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 但是我們對宇宙、對世界的研究與認知要建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馬 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 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通過概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 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它在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 科學領域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堅持按照世界 本來面目認識世界,堅決排斥附加和主觀臆測。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壹科 學的世界觀,也是唯壹科學的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 學告訴我們要參加實踐,在實踐中改變客觀世界並同時改變我們的主觀世 界。我們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世界是可以被認知的,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在認知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難題,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會 經常遇到問題也就是哲學問題,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此時就顯示出強有 力的作用。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辨正唯 物主義的學的指導下才能夠正確的認識世界,在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 指導下,加上我們孜孜不倦的努力,世界才會被我們充分的認識。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壹,世界每天都在改變,辯證法是我 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辨證思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歸納與演繹、分析與 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壹等方法。辨證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 世界的中介, 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 世界是客體, 人類是主體。 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是長期與自然鬥爭的活動。在長期的改造自然的過程中, 我們逐漸形成了這些對自然的正確的意識並且掌握了正確認識自然的方法。 站在前人的肩上,我們只有正確的運用這些認識論和方法論最終才能夠認 識這個世界。 當我們辯證的去看待人類對地球地改造時, 會發現, 人類在改造地球、 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 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 們, 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 否則, 文明的級別越高, 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 我們改造自然適應我們,自然卻在不經意間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存,我 們在這種辯證思維的方法下研究著宇宙、世界與自然。 宇宙孕育了人類,人類進步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許這就是哲學!
《宇宙與人》觀後感 哲學家康德說: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註了時時翻新, 有加無已的贊嘆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 可見,人與宇宙壹直都是帶給我們無盡哲學思想的兩個領域 上節課上,我觀看了《宇宙與人》這部科學,哲學和人文氣息都極其濃郁的影片。在屏幕 中, 上百億年的物質系統是怎樣形成的細節被連接起來壹幕幕清楚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並且 始終追究著人類的存在和這些物質運動之間千絲萬縷的頭緒。 當我看到宇宙的浩渺,行星的密集、恒星的巨大能量,時間、空間的廣大時,不禁感觸於 我們生命的微不足道,正如蘇軾所說,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 只不過是壹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用不著整個宇宙 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壹口氣、壹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二而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 思想。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所以我認為,人在宇宙面前時渺小的,但同樣是幸運的,幸運在於人是宇宙之中唯壹具備 思想的東西,是上帝制造萬物時的最得意之作。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宇宙讓我們生活在她的懷抱中, 而我們是否能與之和諧***存?永遠 享受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科學技術可以創造,並改造人類文明,但是它可以隨時毀滅人類,人類的貪婪會破壞自 然規律,最終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所以我們的道德水平必須要達到使人類和平、合法、合 理、 安全的利用壹切科學技術和資源。 如今人類最棘手的問題莫過於科學界的道德水準的制 定了,科學界的道德水準應該是,符合現代道德、倫理以及法律,並要保證和平、合理、合 法、安全的利用壹切科學技術,並要保持科學家的作風,提高道德水準,遵循自然的規律, 使人和宇宙和諧發展。 人在依存與宇宙的同時也存在矛盾,矛盾是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 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 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正確方法論去 去 認識矛盾、解決矛盾。 對此我們有許多鮮活的例子:達爾文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比較研究和不同地域的生物形 態,生活習性和環境的關系的研究,寫作了《進化論》 ,向人類詳細的展示了人類如何從猿 進化過來的過程以及今天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才生存下來的普遍規律。 我崇尚宇宙的偉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堅強!我們成長在宇宙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我們 有能力,有義務來保衛我們的文明,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宇宙與人》觀後感想(2000 字)《宇宙與人》 紀錄片主要介紹了以太陽系為代表的宇宙是怎樣運作形成的, 它包含 太陽這樣的恒星是怎樣釋放出其能量的過程, 揭示了太陽內部能量的核反應過程。 並詳 細介紹了核反應是通過太陽內部的氫核等巨變, 從而產生壹系列的連鎖反應。 將太陽內 部大量能量從中釋放到太陽表面, 其能量相當於幾百顆氫彈爆炸所釋放出的熱量, 從而 使太陽表面溫度達到了 6000℃。而太陽作為恒星,它的能量又以電磁波形式源源不斷 地向它的周圍的行星傳播。 太陽每天都在消耗其能量並且質量不斷的減少, 但是在過去 的五十億年中,太陽小號的自身能量還不到其總質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說,太陽的質 量相當的大。 當太陽的質量由於能量損耗而耗盡時, 不知道我們人類還會存在浩瀚的宇 宙中嗎?太陽表面也是不太穩定的, 它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活動的, 其中最重要的活動 是黑子和耀斑。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的某壹些地方溫度比較低壹些,其它地方溫度高。 我們看起來,他比其他地方要暗些。耀斑卻是恰恰相反,由於太陽表面某些地方太陽能 源的劇烈釋放,使得太陽表面發生劇烈活動,產生日環等現象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兩種 活動的周期差不多為 11 年。在太陽活動頻繁的時期,太陽的電磁波劇烈釋放,並形成 太陽風,太陽風如同巨大的瀑布向太陽周圍快速釋放,並沖擊地球大氣層與磁場,幹擾 地球自身的電磁波, 它與大氣層摩擦便形成美麗的極光。 太陽與地球及八大行星的關系 十分密切,八大行星繞日公轉形成了壹年,並自身轉動就形成了自傳,形成晝夜交替現 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遠,而地球與太陽的距 離適中,不會受電磁波轉大的影響,並且地球自身千百年來由於植物的生長光合作用, 使地球的大氣層成分不斷發生改變。 最終形成適合生物生存的含有氧氣的大氣層, 更重 要的是地球內部的水分通過地震、火山等活動將水帶到地球表面,並形成降雨。長期形 成了地球上江河湖波。 就個人而言, 我主要談談宇宙與人類自身兩個方面。 茫茫宇宙已經形成了幾十億年, 這當中發生了多少變化,我們都無從得知。雖然,關於宇宙起源有幾種學說:如最著名 的宇宙大爆炸,黑洞敘說等待等。但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無從考證,它不像我 們居住的地球,通過碳原子的測定就可以確定年代,大文學家蘇東波說過“寄蜉蝣於大 地,渺滄海之壹粟” 。我們每個人多是渺小的,我們人類年齡最長的也不過壹百多歲, 與整個宇宙年齡相比太短暫了。宇宙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比較神秘的,宇宙的中心在哪 呢?太空中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我們都還是無法回答。從目前人類科技水平來說,人 類最遠可以觀測到距離地球二百億光年的距離, 而這二百億光年之外的外太空又是什麽 樣子?在我們觀察到的範圍內, 像太陽這樣的恒星還有二百多個, 那麽行星又有多少個 呢?這些行星中有沒有像地球壹樣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會不會存在生物?人類能 不能完成遷徙呢?而在太空探索過程中, 人類又要克服那些障礙?等等眾多問題。 其實, 我們在晴朗的夜晚看到的星星就有壹些恒星,我們肉眼都能看到這眾多是不請的星星。 那麽用天文望眼鏡我們又可以看到更多更亮的星星嗎?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相會 的傳說家喻戶曉,可這兩顆恒星之間相距幾百萬裏之遙,二者想要相遇那是難上加難! 因為這些恒星離我們很遠。所以,白天時,太陽光芒太強我們看不到,只有在晴朗的夜 晚,我們才能看到它們。科學及把這些恒星用線連接起來就形成星座,阿如大熊座,小 熊座,天琴座,人馬座等等,那麽是物發展都有自己的歷程,宇宙會消消亡,會在什麽 時候消亡, 怎樣消亡?黑洞又是怎麽形成的?它位為宇宙中的什麽地方?真的有時空隧 道嗎?宇宙中有太多太多的疑問需要我們去尋找答案, 他是神秘的! 我們怎樣才能更好 的了解它呢?這些問題也不斷發展的科技認識宇宙的動力。 相對於宏觀的宇宙,人類就是微觀個體了,就相當於我們與細胞壹樣。人類的各個 細胞形成了我們的組織,各個組織有形成了我們的器官,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人。那麽, 人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 受精卵不斷形成分裂, 成形到形成壹個完整的小 生命的過程,又是壹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這些如何工作,如何協調,如何在各個組織之 中完成分裂, 成熟到衰老的過程, 細胞內部又是如何讓變化的?人體的細胞與其他動物、 生物的細胞區別是沒有細胞壁, 那麽人體細胞是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細菌病毒侵害的?人 類是怎樣形成的?大多數人認為是由人類進化而來的, 猿又是怎樣形成的?猿的細胞與 現代的細胞有什麽差別?進化過程又是怎樣的?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幾百萬年的歷史了, 但人類對自己到底了解多少?額外年來自身對自己組織又有了這麽多了解, 為什麽還是 存在醫學上的難題呢?人類會進化成什麽樣子?會滅亡?我們也無從知曉。人類研究自 己也不過壹兩百歷史。 我們還有多少不知道的秘密?人類大腦為什麽會產生意識?意識 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從最初著名的血液循環說開始,人類對自己不斷的認識、了解,從 各個氣管到細胞,從心臟的工作原理到各個組織的作用,我們不斷的成長、進步。人類 的醫學難題產生有其原因嗎? “人吃雜糧醫百病” 這句話是其唯壹原因?等等人類全身 真存在穴位嗎?這些問題有待發現。人從出生到死亡,細胞不斷分裂增值,時任不斷的 成長,在這過程中,攝取各種成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而當人體的各個器官成熟之後, 功能開始穩定,之後邊開始衰老,細胞將慢慢被吞噬,功能慢慢的喪失,知道死亡。而 壹個正常人的心臟為什麽能夠不停的跳動,直到死亡?所以我們也需要更好地了解自 己,讓人類不斷地克服遇到的自身難題,從而更好地解決醫學難題,為人類造福。 《宇宙與人》這部記錄片,讓我們看到許多宇宙中我們人類未知的東西,了解許多 人來生活的地球不曾遇到的奇觀, 我們了解了宇宙中各類星球的發展過程, 同時也對宇 宙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有來更深的了解, 特別是太陽系, 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沒有了太陽,整個地球將會沒有生命,沒有風雨雷電,也沒有森林湖泊,更沒有熱烈自 己。所以,我們要抱著求知的心來探索宇宙,要不斷發現,更要發現我們的人類自身探 索微觀世界,讓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要不斷學習文化、科技,用科技來揭開宇宙和人 類自身的神秘面紗。
宇宙與人觀後感小小閱讀~~ 2010-04-14 16:21:46 閱讀 1377 評論 6 《轉》① 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形 成了基因,基因也是壹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 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 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 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夠經常看到的,比如:在某個巷子裏,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 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場裏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妳壹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 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麽,為什麽我們不采取保 護措施呢?作為壹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麽還遠沒有壹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真讓我搞 不懂。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妳塑料袋,為了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可以節省能源 90%; 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 50%;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 30%;回收利用 1 噸鋼可節省水約 25 噸,可 減少空氣汙染物 90 公斤;可減少水汙染物 45 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 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 200 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壹樣的東西, 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壹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樣廢品再利用 了,並且沒有給大自然帶來壹點汙染。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甚至, 有的還可以贏利。 而中國呢?目前國內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約占 70%-80%;堆肥法,約占 10%-20%;焚燒法 極少,僅占 1%。由於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較晚,全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只有少 數城市借助國際援助建成壹些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國內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 大多因資金不足,設計、施工標準不高,加之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完善,設施簡陋,缺少控制汙染和監測手 段,距無害化處理標準有壹定距離。特別是垃圾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力,填埋氣體和滲瀝液引排不暢,難以 保證長期安全性,成為遠期的汙染源。 中國是壹個大國,中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世界的環境。我希望在新世紀裏,人們的觀念能改壹 改。不要只顧眼前的發展,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排出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 之類的事情在中國發生! ②對於宇宙太空,我壹直都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認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直到今天看 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後,才對宇宙有些基本的認識。對於宇宙的形成,這個問題迄今仍有多種說法, 其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有較多的觀測來支持,又被稱為“標準宇宙模型”。時間在流逝,人類在進步,人們對 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宇宙的不凡。對於我來說,由於興趣問題,壹直都沒 有多註意這方面的知識。直到今天,通過電影真正見識到了宇宙和人類進程的偉大,感覺上有點不可思異, 不得不對自然界的神奇產生嘆佩之氣,也對科學家們佩服不已。他們用盡畢生所學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 人們對宇宙的探索,開始於望遠鏡的發明。400 多年前,荷蘭人發明了望遠鏡,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 異。透過各種探索,人們發現,太陽其實是壹個火球,體積相當於 11 個地球。太陽在日復壹日,年復壹年 地燃燒,發出光和熱,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生命之源。太陽在燃燒中衰減,在不可知的未來,太陽可能 有燃盡的壹天,到時宇宙將是壹個黑暗的世界,這也意味著地球的毀滅。陽光是萬物之本,失去陽光,便 失去了生命。 字號:大中小 訂閱 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陽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類,它們吸收陽光,釋放 二氧化碳。幾億年下來,植物制造的氧氣則是使世界錦上添花。由於各種分子運動,4 億前在天空中形成 了臭氧層,也在這個時候,生命從海洋向陸地延伸。當氧氣達到壹定的飽和程度,動物也在進化,發生突 變,所以世界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也就有了人類的出現。人類的出現,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 人類是由猿分離出來的,最多不會超過 1000 萬年。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各種機能最復雜,最神奇。 人類延續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續了偉大的世界。有幸成為社會的壹員,我感到很榮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 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 這次的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宇宙,也重新認識了人類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曠神秘,讓我感覺到人類 的渺小;人類的生命歷程,讓我感到生命的可貴。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多點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 己的人生,讓自己過得更充實自在。 ③ 在上次的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壹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 《宇宙與人》 。 本片描寫了作為母親--宇宙給予我們的太多了,供給我們生存,發展的所有資 源;水、空氣、土地、森林、礦產和臭氧層,母親已把她所有的壹切都賜給了我 們。可是我們--宇宙的兒女,卻把母親所給予的財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可 再生資源都逐漸地揮霍和糟蹋貽盡,使母親傷痕累累,也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 不能繼續下去了,我們已長大成熟了,應當善待和奉養我們的母親,這就是本片 告訴我們的。 只有壹個宇宙。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壹所知道的就是我 們自己的太陽系,但準確地說,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 3 顆行星——地 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並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 40 億年。從生態看,地球 的美麗是獨壹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星球,同時 還是壹顆文明星球。就是說,只有壹個地球,我們必須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壹個曾在法國“鯨魚學校”上學的 13 歲的學生,有壹次他這樣寫道:“鯨魚是 如此安詳,並讓我接近它。它們的身體徐徐擺動。我靠近了壹頭在母鯨上邊回遊 的小鯨魚。它藍色的已經距我僅 20 公分,不安地望著我,不知我將怎麽對待它。 這太誘人!我忍不住去撫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 的皮上留下長長的痕跡。這是多麽美妙啊。” 我相信這位小男孩長大以後是絕不會去傷害它們的,因為他已經感悟到了壹 種生命有多麽可愛。我相信這種教育方式將會給壹個幼小的心靈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