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當堂成誦。
2、學習白描手法,了解這種寫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3、仔細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賞析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大家知道我國散文史上什麽時候成績最引人註目嗎?
先秦和唐宋時期,如先秦諸子和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也占有壹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壹叢幽蘭,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壹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二、學生介紹張岱及明清小品
三、朗讀課文
1、請同學結合書下註音自由朗讀課文,把語音讀準,語意讀順。
2、聽錄音,學生學讀,盡力根據文章意境理解文意。
3、自主研讀課文,理解文意,如有不懂,請教旁邊同學。還不能解決的,劃出來。
4、集中問題,全班交流。
可能的問題:
1、癡:
⑴對張岱最確切的評價。他癡迷於天人合壹的山水之樂,(癡迷於天人合壹的山水之),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⑵“癡”表現了美好的情趣,對生活的熱愛。
⑶“癡”在中國藝術中,常被用來指創作中最動人,最不可解,執著而又專註,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情境。
⑷從文中看,妳認為作者癡在哪裏呢?從哪裏可看出他的癡呢?
“獨”: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絕”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強飲”,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
(配樂朗讀)
2、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⑴只有(淡淡)的壹道長堤的痕跡,壹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壹葉小舟,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⑵量詞替代:
“艘”與“葉”,有輕讀、漂泊感。
“痕”換成“橫”“樂”。
寫景的文字,如果是壹幅畫的話,是哪種畫?
⑶文字如此簡潔通透,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這就是白描手法,如果是壹幅畫,妳認為是哪種畫?
寫意山水畫。
想象壹下這幅畫,用幾個詞概括西湖雪景特征(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壹下雪景特征)空闊、靜寂、悠遠脫俗、空靈。
⑷作者為什麽對這樣的雪景如此癡迷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對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達到統壹和諧。)
文人如此鐘情山水,是因為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雲煙明晦,才足以表現我們胸襟裏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
(背誦這幾句)
3、敘事:
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情緒的壹波三折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西湖的奇景是因西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
4、背誦:寫景幾句。
四、總結
張岱的小品可謂名副其實的小品,它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頗似唐人絕句。今天我們只略飲壹勺,略知其味。請大家回家選讀張岱的《不二齋》抄在綜合本上。
《明清名家小品精華》 P585
與柳宗元《江雪》比較
〖板書〗
景:空闊,靜寂,雅潔 和諧統壹
情:孤傲,不流世俗(脫俗)
癡、痕、點、芥、粒 言簡意豐
《湖心亭看雪》人教版教學設計二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 積累文言詞匯。
3、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教學重點
雪後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課文
有人說,沒有見過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讀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夠了。妳看,這些雪後西湖圖片(出示PPT),雪後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讓我們隨張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賞別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讀課文
1、推薦讀。(讀準字音)
2、聽錄音跟讀。(讀出節奏)
3、自由朗讀。(讀懂文意)
三、整體感知
請概述作者看雪的經過。
四、研讀課文
問:“癡”為何意?
“癡”在中國藝術中,常被用來指創作中最動人,最不可解,執著而又專註,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境界。“癡”是壹中本真自然,特立獨行的個性。
默讀課文,找壹找文中哪些地方讓妳讀出“癡”。
1、“癡”於行:
是日更定,
獨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詞教學)
追問:從張岱的這些癡舉中,妳覺得張岱有著怎樣的情趣?
張岱癡於行(與眾不同 不隨流俗)
過渡:前往湖心亭時,張岱看到了什麽樣的景?
2、“癡”於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齊讀,疏通,再齊讀 (穿插壹、白、芥、粒等詞的理解)
講:王國維說:“壹切景語皆情語。”那麽,張岱筆下的景給妳什麽樣的感覺?從中妳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小組合作交流)
明確:
(朦朧、寂靜、空曠、遼遠、闊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遠等感覺;讀出作者孤獨落寞之感。)
比較讀: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資料介入:(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哄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晴明則萍聚之至,雨雪則寂寥矣。— 張岱《西湖夢尋》)
體驗讀: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當堂背誦寫景句,並抽查落實。
小結: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於寫景,透過這個混沌壹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壹粟”的深沈感慨。置身其中,張岱既癡迷,又備感孤寂落寞。(學生再朗讀體味)
張岱癡於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總結
經過這堂課學習,我們理解了作者的癡。他癡迷於天人合壹的山水之樂,更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壹起朗讀課文,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六、妳的積累有多少
(白、壹、更、是等壹詞多義)
(俱絕惟長堤壹痕壹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閱讀張岱《不二齋》,體味作者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