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中學生體育課的目的與任務
2、知道上體育課要求
教學重點:了解中學生體育課的目的與任務,知道上體育課要求
教學難點:了解體育課的目的與要求
教具:投影,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壹、老師自我介紹,明確初中生與小學生,初中體育與小學體育的壹些區別
二、體育課須知
1明確體育課的目標、任務,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課)因病不能上課時,要向老師請假;
2課前要按教師要求,做好上課地點清掃和器材布置工作。要做到輕放擺設整齊;
3上課衣履按學校統壹規定,不帶金屬硬物;
4上課鈴響迅速到指定地點(壹般情況是11班前面的籃球場)站好隊,體育委員要檢查出勤率,準時向老師報告;
5要勤學苦練,嚴格遵守紀律,努力完成操練任務。並認真聽取老師指導與幫助。
6在練習中不得隨意做其他動作,不得任意升降和移動器材。
7在練習時小組長要認真負責,做好組織和保護幫助工作,輪換時要站好隊跑步換組。
8課後按教師要求收好器材,並認真完成課外作業。
9 壹切行動聽指揮,跑步、練習要註意安全。跑步過程中不能說話,不能推搡,如發生受傷意外,及時向老師報告
三、初中體育目的
概念: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幾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祖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保衛者。
2、舉例說明:2010廣州亞運會,運動員。
四、初中體育任務
概念①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
②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
③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產主義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體育作風。
2、舉例說明;現代壹些體育明星的成長史,如姚明,林丹,劉翔等
五、學生上了初中有什麽想法和意見,推薦壹位體育委員。
六、小結。
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的身體形態,並對自己的身體形態進行簡單評價。2、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的影響。3、掌握促進身體形態的體育鍛煉方法以及在形體練習中應註意的事項。
教學重點: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的影響。
教學過程:
壹、導入:參照形態練習中應註意的事項,合理地參加體育鍛煉。 首先引導同學們觀看健美運動員健碩的肌肉以及體現力與美的身體形態,觀看籃球運動員普遍擁有的高大雄健的體魄;模特和體操運動員的體形之後。
向大家提出問題:妳希望自己擁有健美的體形嗎?毫無疑問,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能擁有壹個讓人羨慕的美的身體形態。下面,我們壹起來研究、了解身體形態。(繼續提起學生的興趣)
正確的身體形態:體態無時不存在於妳的舉手投足之間,優雅的體態是人有教養,充滿自信的完美表達。美好的體態,使妳氣質高雅、年輕,身上的衣服顯得更漂亮;善於用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妳會受益匪淺。
站姿:擡頭,挺胸,收腹,兩腿稍分開,臉上帶有自信,有挺拔的感覺。
坐姿:腿保持基本站立的姿態,後腿能夠碰到椅子,輕輕坐下,兩膝並攏,手可以放在中間或兩邊;蹺腿時,兩腿並攏。
行姿:擡頭,挺胸,收腹,肩膀往後垂,手要放在身體兩邊,輕擺動,輕步伐,不能拖泥帶水。
蹲姿:屈膝,並攏,臀部向下, 上體保持正直。
下面我們學習有關《體育與身體形態》的知識
二、新授:
1、了解自已的身體形態
A. 身體形態的定義;身體形態:是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征。閱讀第四頁到第五頁的身體形態部分,。掌握克托萊指數的計算方法
B. 克托萊指數的定義和計算公式;克托萊指數=體重(kg)÷身高(cm)×1000;同學們在閱讀完之後,可以依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求出自已的克托萊指數並和第五頁的有關全國均值進行對比。
C. 描述身體形態的指標:身高、體重、胸圍和坐高;
D.學生對身體形態發育的評價:分組、討論和評價(10—12人壹組,各小組對身體形態進行討論和評價,並寫出兩條促進身體形態發展的鍛煉方法。並在課堂上進行全班同學交流,老師點評指導)。
2、掌握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的影響
A.初中階段身體形態發育的特點:(1)身高的增長。(2)體重的增長。(3)胸圍的增長。
B. 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發育影響的原因分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使骨細胞生長更旺盛,並能使骨骼變得更加粗壯堅實,可使軟骨的細胞正常增殖,促進骨骼的生長速度,從而使身體長高。體育活動加速了新陳代謝,使肌纖維增粗,體積增大,肌肉變得粗狀、結實發達有力。
3、初中生正處於發育階段,所以在形體練習中要註意
A.讓學生養成正確的站、行、跑、跳的身體姿勢;(通過體育鍛煉使人做出來的動作更加靈活、協調、舒展、大方)
B. 使學生明白在形體練習中不宜做過重的負重練習;
C.在練習中要變換體位,使形體均衡發展;註意養成正確身體姿勢和全面發展。
三、課堂小結:
1、什麽是身體形態?
2、妳的身體形態和全國均值相比如何?3、為什麽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形態的發展?4、形體練習中就註意的事項有哪幾方面?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講解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
2、通過典型事例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重點:骨骼、關節的基本構造和功能;
教學難點:骨骼、關節、肌肉如何相互協調完成運動過程。
教具:人體骨骼、肌肉模型及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壹、導入:既然提到運動,那麽我們就需要研究壹下人體的運動系統。通過提問人體的運動系統由哪幾部分構成引入本課。[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和提問與小組討論]
二、授課:[總結學生的討論,教師結合多媒體講解]
(1)、認識骨骼和關節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圖片]
提問學生人體骨骼由多少塊構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人體骨骼、肌肉模型簡單介紹人體的骨骼。
介紹關節:球窩關節(肩關節)滑車關節(肘關節) 平面關節(脊椎)
自己動手並討論:我們身上哪些是球窩關節、哪些是滑車關節、哪些是微動關節。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圖片和肌肉類型圖片]
肌肉分成三大類: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臟)具有律動性
重點講解骨骼肌:人體是很很復雜的即使壹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要很多肌肉協調配合完成。因此在運動生理學中我們又將肌肉分成這樣幾類:原動肌(使骨骼產生運動的壹塊或壹組肌肉)對抗肌(在同壹動作中與原動肌起相反作用的壹塊肌肉或壹組肌肉)固定肌(了解)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動作來具體講解原動肌與對抗肌。當我們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而肱三頭肌舒張。他們正好是壹對作用相反的肌肉組。所以,這時我們就將肱二頭肌稱為本動作的原動肌,而肱三頭肌就稱為對抗肌。
(3)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之間的關系[老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上臂結構解剖運動圖]
自己動手並討論: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的關系?
(4)小結:
A我們說心肌有律動性,假設心肌每分鐘跳60次,我們算壹下它壹小時、壹天、壹年分別能跳動多少次?並說說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時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