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節又稱“五壹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壹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同擁有的節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規定1890年5月1日國際勞動者舉行遊行,並決定把5月1日這壹天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1989年後,國務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壹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壹勞動節的故事
好戲開場,話說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集體舉行大罷工,後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由此看來,五壹勞動節最初起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
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參會代表壹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同節日。這壹決議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和擁護。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上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活動來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壹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漸漸形成習慣。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
當年,壹些革命知識人員在上海、蘇州、廣州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壹”的宣傳單。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集體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