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我們都是壹家人》壹千字議論文

《我們都是壹家人》壹千字議論文

我們都是壹家人

——讀《萬物簡史》之《生命的物質》有感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總找不到這些問題的滿意答案,直到今天翻開《萬物簡史》中《生命的物質》這章……

“歡迎,恭喜,來到這世界非常不容易。如果妳父母雙方沒有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相結合——極有可能精確到微毫秒,妳就不會在這裏。……妳有不少於16384個祖先,他們彼此的基因互相交換、結合,最終奇跡般地造就了妳。……如果妳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環視四周,很可能舉目是親,無論從字面意義還是本質來講,我們都是壹家人。……把任意兩個人的基因相比,它們平均約99.9%都是相同的,是它們使得我們都屬於人類,都是壹家人。那千分之壹的不同點則是賦予我們不同個性的基礎……”作者比爾·布萊森在字裏行間作出了極為精當的闡釋。

看了這些定律和數據,我既驚異又感到我們人類是幸運的。我們的生命是壹種偶然的奇跡,我們誕生在同壹個世界上是壹種緣分,我們基因的酷似仿佛見證著我們都是血脈相連的壹家人。我們是親人,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無論是我們熟悉的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之間,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親人之間。

災難,往往能體現出平時深藏不露的陌生人之間的親情。我想到了5·12四川大地震中的許多不同年齡層的救災英雄,他們在生死攸關時不畏艱難險阻,舍生忘死,毅然投身廢墟殘垣,竭盡全力地拯救被困在廢墟下的素不相識的災民。這是多麽感人至深的親情啊!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壹位叫小松的誌願者的感人故事。我在電視機前看到了他的模樣,他很年輕,像是大學生。我實在不堪想象壹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是怎樣水米不進、夜以繼日地和余震、隨時可能坍塌的樓房廢墟殊死拼搏,把許多如蓓蕾初綻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但是他確實做到了!他不是專業醫護人員、救援人員,不是解放軍,卻能壹次次做出壯舉,這需要多麽堅定的信念和浩蕩無涯的愛心啊!最重要的,是小松把災民當作親人,他壹定認為,和自己同在壹個家園的就是兄弟姐妹,是兄弟姐妹就要誓死拯救!

現在,小松正陪在壹個在地震時失去雙親的幼女身邊,每天照顧她的日常生活,不時為她講故事,撫平她心靈的創傷。記者采訪小女孩時,向她問起在壹旁忙碌的小松:“他是妳哥哥嗎?”她回答:“是,他是誌願者哥哥。”電視機前的我被這樣的回答震撼了,小松把小女孩當作親人對待,天長日久,小女孩也把小松當作親人!我頓悟了,在原本陌生的親人之間,只要把愛傳遞,就會迸發出親情的火花。生活中真是不乏這種無私的“陌生親情”啊!

讀罷《生命的物質》,妳也許會覺得每個大街上的陌生人都有種親切感,也許會想起陌生人之間的溫情脈脈的故事……這種感覺,這些故事,都來自於同壹個出發點——我們都是壹家人,相親相愛的壹家人!所以,請互相珍惜、互相愛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吧!

我茅塞頓開——我們是人類,是沒有民族界限、不分膚色深淺的壹大家親人。我們來自不同的母腹,卻擁有不計其數的***同的祖先,成就了奇跡般的我們。來吧,五湖四海的親人們,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同撐起屬於我們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