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戰鬥機為什麽不用電傳操縱?
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是壹種利用計算機和電線傳輸控制信號來控制舵面運動的飛行控制系統。與傳統的機械液壓飛行控制系統相比,電傳操縱系統具有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結構簡單、體積重量小、維護方便等優點。因此,電傳控制逐漸取代了機械控制,成為當今戰鬥機的主流飛行控制系統。 F15作為美軍的主力三代戰機,壹開始並沒有采用電傳操縱。直到2011年,賣給沙特的f15sa才開始裝備電傳操縱,而賣給卡塔爾的f15qa和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15ex也裝備了電傳操縱。
那麽,為什麽F15 不首先配備電傳飛行系統呢?為什麽F15不用電傳也能保持強勁性能?
事實上,當F15 面世時,電傳操縱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為了追求性能的可靠性,保證研制進度,F15沒有采用當時不成熟的電傳操縱系統。電傳飛行系統最初是為配合美國阿波羅計劃而開發的。?
1968年,電傳飛行系統首次應用於美國宇航局的LLTV阿波羅登月訓練裝置。 1972年,NASA與美國空軍合作,首次在F8C戰鬥機上安裝了電傳操縱系統。電傳操縱系統的MIL-STD-1553總線標準是美國於1973年通過在F8C戰鬥機上驗證的技術引入的,並於2007年首次在F16戰鬥機上正式采用。
至於F15,1965年研制,1972年首飛,1974年定型投產。F15在設計之初就強調以越戰為藍本的高亞音速制空作戰能力經驗和壓制蘇聯MiG-25和MiG-23戰鬥機的需要。此外,由於與米格25、F14競爭激烈,F15戰機在研發階段更強調可靠性和進步性,因此不考慮電傳操縱系統。
不過,F15雖然沒有采用電傳操縱系統,但卻采用了雙冗余高權限控制系統。雖然它本質上是壹種機械飛行控制,但其技術規格類似於具有高度和航向控制等線控飛行功能的線控飛行系統。同時,F15的增程飛行控制系統不具備限制迎角和過載的能力,這使得F15可以進行高過載機動,即使與蘇27戰鬥機相比也是如此。以其機動性而聞名。
美國F15戰鬥機在空戰中多次出現近10g過載,導致機身橫梁結構損壞。 F15的性能基本滿足高亞音速制空作戰的需要。其強大的機動性、加速能力和爬升能力非常適合在戰區爭奪制空權。
F15的飛控系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面對早期的機械飛控MiG-29,具有很大的優勢。以色列空軍的F15即便失去了壹個機翼,依然能夠順利返回基地,可見其出色的飛行性能和飛行控制能力。F15雖然沒有采用電傳控制,但其雙冗余高權限增強型飛控系統依然保證了其強大的機動性,綜合飛行控制能力不亞於電傳控制系統.後期,美軍將F15穩定飛控系統升級為數字化。最新裝備F15EX采用了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綜合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