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識要求: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 在學習中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重點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壹邊朗讀壹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理解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我們剛剛欣賞了被譽為天下第壹泉的趵突泉的美景,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偉大神奇。今天我們又將壹起登上長城。那些同學去過長城?

 2、請幾位同學說說長城是什麽樣的。(可以用書上的詞語)

 3、出示中國地圖,找出長城的東西端各在什麽地方?長城經過哪些地方?

 二、介紹長城

 三、仔細看圖,從圖上妳了解到了什麽?

 四、自學生字,說說妳是用什麽方法記住生字的

 五、學習第壹、自然段。

 1、讀第壹段,妳從這段中知道了什麽?

 2、老師肯定學生發言。這段是作者從遠處看長城,是從整體上看長城像壹條長龍,突出了長城的長,請同學壹塊讀讀這段。

 第二課時

 壹、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隨著作者壹起去登長城,站在雄偉的長城上看看長城到底是什麽樣子的。請壹位同學做導遊給我們介紹壹下吧!讀讀這段課文。聽的同學從文中找壹個詞來概括長城給妳的印象。

 2、大家說得真好!下面我們邊看圖邊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小結:本段具體地給我們介紹了長城的結構,從長城的建築材料,城頂的樣子,城墻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構造和作用,城臺的樣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體說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如同實實在在看到了長城,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站在這樣的長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們壹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自己讀課文,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說什麽?學生討論後發言。

 三、全班齊讀最後壹個自然段

 妳對“偉大的奇跡”如何理解?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補充相關內容,加深對“偉大奇跡”的理解。

 四、出示相關圖片,把感情融入課文朗讀。

 五、喜歡哪壹段課文?嘗試背誦。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激發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積累用不同構詞方式描寫顏色的詞語;領悟描寫事物動態變化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領悟描寫事物動態變化的表達方式。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揭題談話

 天空中的雲來去匆匆,我們只覺得它美,但很難把這種美景寫下來。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紅卻以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栩栩如生的火燒雲圖景。今天,我們隨著作者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紛繁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想象畫面

 1、自由朗讀,憑借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讀後反饋:

 a、指名分節朗讀。

 b、說說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圖片(投影)並作歸納,理清文章思路。

 教師歸納:火燒雲上來時,大地籠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態多變。火燒雲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1、反復吟讀,要求邊讀邊想象畫面。

 2、晶讀,說說作者是怎樣表現火燒雲的美?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如第壹自然段,作者壹連用?個“……了”的句式,寫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萬物都改變了自己的顏色,也寫出了當時人們的歡樂愉悅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種不同形式的詞語寫出了色彩的紛繁;4、5、6三個自然段,分別用跪著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三幅圖寫出火燒雲瞬息萬變,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後不見了的變化過程……)

 3、通讀全文,要求根據自己的感受,讀出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

 4、熟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把它背下來。

 四、討論和練習

 作者在寫火燒雲的顏色時說“還有些說不出來,見也沒有見過的顏色”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麽?(顏色多得無法形容)

 五、布置作業。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壹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講述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_、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壹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壹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壹定的自讀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內容淺顯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再加上語言風格上的獨特魅力,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只是在揣摩寫作特點時會感覺比較難,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壹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設置法”、“質疑引讀法、”、“朗讀感悟法”、“提問法”、“點撥法”等。

 學法:“圈點標註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法”、“質疑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壹、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壹篇課文我們到認識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氣可愛的貓。其實老舍先生家還有壹只動物——母雞。他是不是也像喜歡那只貓那樣喜歡它呢?下面讓我們壹起去認識壹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並讀壹讀。

 2.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壹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三、閱讀質疑

 1.通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壹情感變化的句子讀壹讀。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壹向討厭→母雞←不敢再討厭

 過渡:是什麽原因使作者態度發生如此變化呢?

 四、自主探究

 (壹)指導探究壹至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麽原因使作者壹向討厭母雞呢?劃出相關語句讀壹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

 (1)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雞的無病_、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壹只淺薄、媚俗的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誇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2)學生回答後,教師引讀:無論在什麽地方、什麽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了狂)

 3.揭示總分的寫作方法。

 請同學們看板書:作者先總說討厭母雞,再分別敘述了討厭母雞的理由,妳知道作者運用了什麽寫作方法嗎?(總分)

 4.請用討厭的語氣齊讀課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後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二)指導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討論:是什麽讓作者“壹向討厭母雞”?又是什麽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2.交流重點語句:

 (1)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壹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壹個母親必定就是壹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贊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贊頌。)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壹種純潔、神聖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較壹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的寫法特點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壹起。

 《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壹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壹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壹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壹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麽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壹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6.總結: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註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作業布置

 1.熟練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突出特點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附:相關鏈接

 1.詞語

 如怨如訴:形容沒完沒了地抱怨、訴說。本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母雞拉長音的叫聲影響人的情緒,令人討厭。

 趁其不備:趁人不防備的時候。文中指母雞在欺負自己的同類時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兇狠,讓人厭惡。

 警戒:戒備。文中指母雞為了保護小雞的安全,壹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並不畏任何強敵,隨時準備作戰,表現了這位雞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與辛苦,也表達了作者的敬意。

 雞雛:幼小的雞。

 顫顫巍巍:抖動搖晃的樣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動作)。

 欺侮:欺負。

 反抗:用行動反對;抵抗。

 消瘦:形容身體極瘦。

 淒慘:淒涼悲慘。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充滿憐愛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惡:è(兇惡、惡劣);ě(惡心);wù(可惡、厭惡);

 差:chā(差別、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參差、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