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蛇是泰坦蟒。
這種巨蛇首次於2009年命名,因發現於哥倫比亞的塞雷洪煤礦而得名塞雷洪泰坦蟒。根據發現的28個化石標本個體估算,泰坦蟒的長度在12-15米之間,相當於壹輛公交車,身體最粗部分可達1米,體重超過1噸。它們被認為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已知的史上最大蛇類。
在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北部,這裏曾是壹片比今天的亞馬遜平原還要炎熱、潮濕的雨林地,泰坦巨蟒就生活於此。研究顯示,泰坦巨蟒並不屬於巨蛇科,而是蟒科,跟今天的美洲樹蚺親緣關系更近。
泰坦蟒是變溫動物
泰坦蟒由於屬蛇類,是變溫動物,這項發現也暗示了,當時的其生活的熱帶地區比研究人員原先估計的更溫暖,平均氣溫為32℃,只有這樣的氣候才能讓蛇長得這麽大,而現代當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6℃-28℃。
布洛奇在“古新世壹始新世極熱事件”時期的化石中發現了壹種泰坦巨蟒的巨型蛇類化石,其體長幾乎與壹輛公交車接近。因此,他認為,在氣候變暖後,雖然哺乳動物體型縮小,但是像爬行動物那樣的冷血動物,體型反而變大。不過,在2011年卻有研究人員已經得出了氣候變暖會導致冷血動物體型縮小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