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

 看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壹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壹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妮日記讀後感1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猶太人安妮壹家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安妮十三歲生日時,她收到了壹本硬皮日記本,隨後開始寫日記。這本日記陪伴了她人生最後自由的2年1個月零21天,最終她在集中營因斑疹傷寒而去世。

 日記的開頭和結局氣氛截然不同。開頭寫了她收到日記本的喜悅以及她和朋友們之間的交往,寫出她自由、快樂的心。結尾是他們聽到了好消息。但結局是在3天後,他們躲藏的秘密被告發,8人均被送往集中營。有兩個保護人也受到了連累。8人中,唯壹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親,他幫安妮發表了這本日記,同時告訴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

 安妮在日記中,多次寫出她對和平的渴望,當好消息傳來,她表現了她的激動,當壞消息傳來,她表現了她的恐懼,也痛恨那些殘忍的德國兵。德國軍隊傷害了無數無辜的猶太人,用殘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剝奪了別人生活的權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註意。她的姐姐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兒子彼得都比較內向,大人們都比較喜歡他們。但安妮的性格活潑,不是很細膩,所以總被大人們指責。但她內心很懂事,為了密室的平靜和安全,她不發泄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讓大人們因她而傷心。她感受到了不公,卻會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大局為重。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註意到她好的壹面。我們應該學習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學會理解別人。

 戰爭的結局是死亡,和平的意義是美好。為什麽要選擇戰爭呢?那麽多猶太人就因為自己是猶太人而死亡,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讓他們沒有生活的權利。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為了達成我們***同的宿願,停止戰爭吧!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2

 《安妮日記》是以壹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壹家,隨後又來了壹位猶太醫生。

 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壹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壹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壹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壹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壹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壹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納粹的暴行或是壹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壹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壹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麽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壹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壹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壹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壹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壹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壹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壹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妳的面頰上,擁抱著壹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麽東西能比這個更快樂的嗎?”

安妮日記讀後感3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壹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贊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嘆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壹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壹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壹個猶太家族,父親是壹家糖果公司的老板,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壹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壹間密室,躲避戰爭。

 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壹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床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麽壹個對生活充滿向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臺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麽有人在制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麽我們不能生活在壹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壹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壹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贊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安妮日記》的封面上有壹行字吸引了我的註意:這是壹位女孩寫的。這讓我更好奇了,便繼續看了下去。

 這本日記記敘了在種族迫害下的八個猶太人躲進了“秘密小屋”。開始了他們28個月的藏匿生活。這28可月有數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懼的時候,安妮也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壹切。她在日記中寫道“人性本善,混戰和苦難終將結束。”就是這種樂觀的心態支撐著安妮面對壹切困難,讓她從孤獨、恐懼中慢慢走出。安妮還熱愛寫作,夢想成為壹名科學家。她總是認真地檢討每件事情,找出原因。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去學習。

 有壹次,我正在做壹道比較難的思考題。剛看完壹遍題目,我完全蒙了!這是什麽意思啊?我又看了壹遍,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我有些沒耐心了:下壹次再不會,我就不想了!我有馬馬虎虎地掃了幾眼題目。哼!又不會!我不寫了!可剛要放下筆的我轉念壹想:安妮生活在艱辛困難的環境中,她還仍然不忘寫作,不玩學習,不忘讀書。我怎麽能不好好上學呢?我拿起筆,仔仔細細地看了即便題,認認真真地思考了壹會兒……哦!我知道了!原來只有像安妮那樣專心致誌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認真思考。也讓我明白了學會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記讀後感5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壹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贊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嘆調。

 初看《安妮日記》這本書,是我在書店閑逛的是時候,大概是出於好奇,拿起來,翻閱了壹下,竟沒想到會越看越好看,就把它買回家了。就是這樣我與壹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壹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壹位德籍猶太人,名叫安妮·弗蘭克。當時,猶太人是受到歧視和排擠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是要遭到殘酷迫害的。就在安妮過完13歲生日不久後,他們壹家就開始躲藏生活。安妮壹家和範·丹夫婦壹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了安妮父親曾經辦公的大樓的壹處隱蔽地方,被安妮稱為“密室”。自從來到這裏後,他們每天過著心驚膽戰、惶惶不安的生活,無論幹什麽,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聲音來被人發現了。窗戶拉上了窗簾,不讓壹絲光線透出來或照進來。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氣,但更不能出發響聲了。本來,壹個本應在家裏享受陽光、享受自然,在學校快樂學習,壹個擁有藍天、自由飛翔的花樣少女,現在卻因民

 族被歧視而躲在看不見陽光,享受不了生活快樂的小屋中,比鳥籠中失去自由的鳥兒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擊和折磨啊!在這種情況下,她用她的筆記,記述了在小屋的壹切,筆記陪伴安妮度過了26個月艱難而悲傷的時光,同時也在這樣的暴烈情境下,去糾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鍛煉自己的性格。雖然她很不幸,生活條件更差勇,但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喪氣,仍然抱著樂觀的心態面對壹切,胸有理想、頑強拼搏的性格真讓人佩服啊!我記得安妮曾說過壹句話:“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壹切都將會變好的,這種苦難必定會有盡頭,和平與安寧將重新降臨世界。”我覺得只有人們才會愚蠢地去鬥爭,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痛苦的。如果人們用“善”,對待每壹個人,和睦相處,壹定可以成為朋友。

 安妮雖然承受了這麽多,但她非常堅強。在她的壹生中,她曾經說過: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經歷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正確,安妮所要承受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們大家都有壹段困難的生活經歷,為什麽不像安妮壹樣,去把那些痛苦的經歷“變成”壹段有趣的冒險呢?讓我們和安妮壹樣吧,讓每壹段痛苦的經歷都“變成”壹段有趣的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