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居裏夫婦十八年前就放棄了他們的專利,並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純方法。居裏夫人的解釋異常平淡:“沒有人應該因鐳致富,它是屬於全人類的。”
麥隆內夫人困惑不解地問:“難道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妳最想要的東西嗎?”
“有,壹克鐳,以便於我的研究。可十八年後的今天我買不起,它的價格太貴了。”
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麥隆內夫人感到非常驚訝。鐳的提純技術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纏萬貫,而鐳的發現者卻如此困頓!她立即飛回美國,打聽到當時壹克鐳在美國的市價是十萬美元,便先找到了十個女百萬富翁,以為同是女人,又有錢,她們肯定會解囊相助的,萬萬沒想到都碰了壁。麥隆內夫人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壹次金錢的需求,更是壹場呼喚公眾理解科學、弘(hóng)揚科學家品格的社會教育。於是,她在全美婦女中奔走宣傳,最終獲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將公眾捐獻的壹克鐳贈予居裏夫人。
數年之後,當居裏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國波蘭華沙創設壹所鐳研究院,開展治療癌(ái)病工作的時候,美國公眾再次向她捐贈了壹克鐳。
壹些人認為,居裏夫人在對待鐳的問題上固執得讓人難以理解。只要在專利書上簽(qiān)個字,所有的困難不是都可以解決了嗎?居裏夫人後來在自傳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們所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們夫婦是對的。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獲,既不忘記大眾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的人。”
居裏夫人壹生曾擁有過三克鐳。這三克鐳,展示了壹位科學家偉大的人格。
參考資料
居裏夫人(1867—1934)原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婭。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與其丈夫比埃爾?居裏***同研究放射性現象。1903年發現放射性元素鐳;後來又發現了另壹種放射性元素釙,為此她曾兩度榮獲諾貝爾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女科學家。她有兩個出眾的女兒。大女兒伊雷娜是壹位傑出的科學家,1937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兒艾芙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著有《居裏夫人傳》壹書。
麥隆內夫人當時美國著名記者,紐約婦女雜誌總編輯。
鐳放射性金屬元素,銀白色結晶,有光澤,具有很強的放射性,並能不斷放出大量的熱。鐳的放射線穿透力很強,能破壞動物體的組織並殺死細菌,可用來治療癌癥或皮膚病。
修改證書的故事1921年,居裏夫人應邀訪問美國時,美國總統將公眾捐贈的壹克鐳(價值百萬美元以上)贈給她,這正是她急需的。在贈送儀式之前,當她看到“贈送證明書”上寫著“贈給居裏夫人”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聲明說:“這個證書要加以修改。美國人民贈給我的這壹克鐳應當永遠屬於科學,但是假如像現在這樣寫,這壹克鐳就成為私人財產,成為我的女兒們的產業,這是絕對不行的。”主辦者當天晚上就請了壹位律師,把證書作了修改,居裏夫人才在“贈送證明書”上簽了字。
居裏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裏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裏夫人有壹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壹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裏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裏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裏夫人的生活,把她壹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裏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壹本新書:《瑪麗亞· 居裏:她的壹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壹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裏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裏是壹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壹壹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妳可以買居裏夫人傳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