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景華麗
壹.餐前活動的組織1.餐前安靜活動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壹些安靜活動,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如欣賞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飯時東張西望,註意力不集中,就會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幹凈,教育幼兒吃飯時要專心。故事《小黃鶯吃飯》使幼兒形象地理解不吃飯就沒有力氣了,飛也飛不動了,唱歌比蚊子還輕,多難為情呀,從而了解食物對人體的作用。以及通過壹些兒歌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們壹些用餐時的小禮儀。也可在餐前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麽菜,向孩子們介紹今天要吃的食物,並且介紹這些食物的對寶寶身體的益處,幼兒帶著壹個愉悅、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進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通過兒歌 “小手真有用”、“小手洗壹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並學習洗手的方法。幼兒逐步掌握了正確的洗手的順序及方法,養成了餐前洗手的好習慣。二、進餐過程中的組織1.寬松、愉快的用餐氛圍創設壹個幹凈、整潔的進餐環境,對進餐表現好的幼兒,教師用眼神投給他們贊許的目光,用親切的摸頭等形式表示贊揚,激勵幼兒積極用餐。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壹定要寬容,如有的孩子掉飯菜、剩飯、不小心把飯倒在地上,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不能訓斥、命令、批評,而要采用親切、關心的態度,寬容、諒解孩子。幼兒進餐是否有食欲與情緒好壞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在幼兒進餐前後不要批評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錯了事,老師要等他吃完飯再做處理,以免影響幼兒進餐的情緒。在進餐過程中,絕對不能讓幼兒哭叫,以免將食物吸進氣管。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能使幼兒身心愉悅放松,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欲。2.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的情況(1)餐前誘導法根據幼兒喜模仿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在進餐前,教師有意識的吸吸鼻子,誇張的說:“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 還有豬腳燉黃豆呢,多香啊!營養很豐富,肯定好吃極了” 教師熱情、親切的語氣引發了幼兒的食欲,這樣,小朋友們也學著我的“饞”樣,動手吃起飯來。班裏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時,很多小朋友就皺起了眉頭,挑著揀著就是不願意吃,我就告訴孩子小白兔最愛吃青菜和蘿蔔吃了青菜和蘿蔔會變得像小白兔壹樣白很漂亮,還能像小白兔壹樣跳的很高。孩子們壹聽壹下子來勁了,都低下頭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對於托班的幼兒,老師利用誇張的動作,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幼兒進餐的欲望,效果很好。我還根據蔬菜的特點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激發孩子吃的欲望,比如花菜就告訴幼兒是小小智慧樹,同時,我利用幼兒愛模仿動畫人物的特點,告訴他們哪種食物是哪個動畫人物愛吃的,從而讓幼兒也愛上吃這種食物。如吃菠菜湯時,有的小朋友不愛吃菠菜,我就問了幾個問題激勵幼兒,我問“小朋友有沒有看過《大力水手》的動畫片啊?”小朋友都說看過,我再問“那麽大力水手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麽呢?”許多小朋友馬上說是菠菜,我說:“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會變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來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飛上天,還能變出宇宙飛船讓小朋友到天上遊玩呢……”聽了我這些話幼兒已經等不及想吃了,這次的菠菜湯空前暢銷。比如吃西紅柿時我會說,這是天眼神牛最愛吃西紅柿,吃了西紅柿力氣會變的很大,美人魚最愛吃海帶所以才長的這麽漂亮……”我利用幼兒愛看動畫片愛模仿動畫人物的心理,激勵幼兒吃各種食物,從而保證了幼兒食物有均衡的營養。 (2)少盛多添、逐漸加量的方法教師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留壹點菜和飯等到吃完時再添。因為壹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壹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鼓勵幼兒吃完再添。這樣既不減少飯量又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有些幼兒挑食,如果要他壹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對這類幼兒可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兒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少給他盛點,以後逐漸增加,讓他慢慢的逐漸適應,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今天,妳學會吃胡蘿蔔了,真了不起。”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激起幼兒的食欲,幫助孩子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3)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註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壹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這麽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4)表揚、獎勵法表揚對於幼兒來說是壹種極大的心理認同,當幼兒的某些方面有了進步的時候,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使之已有的壹些良好習慣、技能得到進壹步的鞏固。在進餐的過程中,對於幼兒的好的行為,哪怕是壹點點進步,教師都給予鼓勵,如獎給孩子壹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或是壹個微笑、擁抱等精神獎勵,都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的鞏固。三、餐後活動組織洗臉時讓孩子攤開兩只小手放上毛巾,邊擦邊念兒歌:“這邊擦擦,那邊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雖然他們的動作還不是那麽的協調,但都能饒有興趣地完成整個洗臉過程,良好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由於個體差異,幼兒的進餐速度有快有慢,於是我就組織先吃完飯的孩子先坐邊上休息洗臉擦手,告訴他們飯後不能亂跑否則會肚子痛。等孩子們全部吃完後,我就帶他們做壹些安靜的活動,比如:玩桌面玩具、或者做壹些手指遊戲、觀看動畫片等。四、家園***育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單靠在幼兒園的培養是不夠,還需要家園的壹致性,統壹行動,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家長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幼兒進餐習慣的建立,我利用班級網站和放學時間向家長介紹了孩子在園進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偏食、挑食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並經常與個別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家長交流尋找原因取得***識,尋求解決方法。要求家長在家以身作則,謹言慎行,幫助幼兒改善不良的進餐習慣。教師及時把幼兒在園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請家長也將幼兒在家情況如實轉告老師,這樣雙方配合積極施教,讓幼兒在和諧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