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是指壹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壹種修養,是壹種財富。
細化目標: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
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
3、自覺使用 “請”、 “您好”“謝謝”、 “對不起”、 “再見”等禮貌用語。
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6、不打架,不罵人,公***場所不喧嘩。
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
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 “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誠實守信的習慣
壹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壹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壹種崇高的 “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壹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
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壹邊聽壹邊考慮自己的事。
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
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壹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
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
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
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生活中的基本準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鍛煉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煉人的意誌。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壹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壹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