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餃子夏至面”是民間流傳的諺語,是說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冬至這天都會吃壹頓餃子,寓意著團團圓圓。而夏至的時候則要選擇吃壹頓面條,預示著風調雨順。
在古代,夏至不僅是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其隆重程度甚至超過端午節。三國曹丕就有“從朝至日夕,安知夏節長”的詩句。自古以來,在夏至這天,皇帝要幸臨地壇祭祀地神,官員要放假,民間也有祭祖的習俗。
對北京人來說,夏至也是壹個頗隆重的節氣。過去,歷朝歷代的皇室都要在夏至日祭祀地神,百姓也要在這壹天祭祀神明,祈福禳災。作為六朝古都,北京也與夏至日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帝王在此興建夏至祭神的祭壇,而夏至祭祀的民間習俗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
美好寓意
如今的夏至時節,北京人仍然講究要吃壹碗面。冬至與夏至是相互對應的壹個節氣,壹個是冬季最寒冷的時間段,天寒地凍,寒風刺骨,壹個是夏季最燥熱的時間段。驕陽似火,汗流浹背,每壹個節氣,對應的都有節氣習俗。
就拿冬至來說,人們習慣包餃子,冬至大如年,吃餃子可以提前慶祝,更有老人傳說,吃了冬至餃子,不凍臉、不凍耳朵、不凍手,老年人能長壽,家人有福氣,家庭和睦,壹些美好的寓意。久而久之,冬至吃餃子,就成為了壹種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