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全球而言,平均每年都有大概八十次臺風左右,而且每壹個都和“妮妲”壹樣有屬於自己的名字。“海葵”、“茉莉”、“馬裏斯”、“派比安”、“電母”……聽著這些或文雅,或霸氣,或千奇百怪的“花式”名稱,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這些臺風的名字是誰起的?為什麽有的名字還會重復出現?
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壹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壹年地循環重復使用。這個命名表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這14個國家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總***140個臺風備用名字。
簡而言之,臺風還沒生成,名字就已經被起好了,且名字並不是壹次性使用而是循環利用,140個名字循環壹遍之後,又會從頭再來。因此會出現今年的臺風與前幾年的某些臺風重名的現象。就像這次的“妮妲”,它其實已被使用過2次,第1次是2004年第2號臺風,第2次是2009年第22號超強臺風。
有趣的是,這個命名表並不是壹成不變。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有壹個規定,壹旦某個臺風對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那麽它就會永久占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表中刪除,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