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壹,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麽優秀的反思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1
作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業,是對課程意義重建與提升的創造過程,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深化過程,其設計思路應當適度開放,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貼近學生心理的特點,增強實踐性、探索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地獲得新知。
新課程提倡“突出學生主題,尊重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課程的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礪意誌、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對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學科知識必須通過每壹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逐步轉化。新課程下,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在學完PEP4“Whattimeisit?”壹單元後,要求學生制作壹張宣傳珍惜時間的海報,A等作業為編壹個關於合理安排時間的英語謎語或歌謠;B等作業為仿照書上,配圖描述自己的壹日;C等作業為將老師所給的插圖配以壹句話說明。學生的作業五花八門,精彩紛呈:有的是“Tick,tock,tick,tock。Timeforbreakfast,drinksomemilk。…”,以歌謠形式出現的海報;有的做了“It’s6:30。It’stimetogetupgetup,’Wow孩子們發揮特長,盡情施展才華,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2在新課改的這壹浪潮中,“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註,經常會聽到壹些同事們發自內心的感慨“課改的確是很好,只是我們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在很多方面無法得到很好的執行。原因有許多方面:如,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數都沒有受過較高的教育,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總體素質較低,知識面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差等。所在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有時是教師”包辦“了壹切。的確,要很好的完成農村英語教學任務,不是壹件容易的事。現結合我這幾年的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壹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行為習慣的主要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自學能力也有所提高,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的特點。所以,我充分利用初壹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常言道:”行為習慣是人生成功的壹半“,而農村的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如:字跡潦草;不及時完成作業;學習被動;上課不專心聽講、沒有預習、復習的習慣,更別提有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了。所以只有培養學生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學好英語才能成為可能。
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加快這近十年的教學生涯,發現有部分女生,平時學習非常刻苦、勤奮,可成績總上不去,就拿背單詞來講吧,有的學生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去復習,可就是壹寫就錯,還有壹些學生對單詞、句子掌握都不錯,但壹遇到看圖寫句子、寫作文就不懂如何下手等學習上的障礙,更嚴重的甚至會對英語產生畏懼感。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為了培養他們好的學習方法,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在初壹入學時,我先給他們介紹壹些有關學習英語的方法,利用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告訴他們如何學好英語。另外”預習“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初壹的教學中,我特別註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我經常在上新課前,給學生設計預習導綱,使學生對第二天要上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有利於他們發現自己的疑難點。大部分的英語教師都提出課程很緊,時間來不及。如果用上”預習導綱“可以大大的提高上課效率,並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要讓興趣成為學生學好英語的翅膀。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興趣的重要性。我們的英語教學,孩子們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興趣更為重要。老師要設置情景,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並結合教材,舉行壹些講故事、朗誦比賽等。在講關於食物的單元,比如做奶昔,可以讓學生自己帶壹些原材料來邊學邊做。經常學唱英文歌,每學期看英文電影,及時地反饋和評價,適當地表揚和鼓勵。為了能使孩子們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常使用鼓勵的話語,哪怕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犯了錯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的興趣在不斷地成功和被認可中越來越濃。
總之,教學永遠是壹門藝術,是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溝通和交流,不是單純地知識的傳授。”教無定法“只要教師用心對待,才會有更多的方法和靈感,那樣我們的課堂都會真正有效,遊刃有余。
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3今天進行了新教師的公開課展示。我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is this your pencil? 的section b部分。本節課圍繞is this your pencil? 這壹主題展開,教學內容主要有:掌握與學習生活貼近的物品名稱;學習what,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復習形容詞性物主代詞your、my、her、his的用法。
壹節課下來,教學目標基本完成,通過各項教學活動,學生掌握了重點詞匯和句型,能夠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練習,聽、說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需要改進之處有以下幾點:
第壹、課堂氣氛不如平常活躍,部分學生膽怯、害羞,需要教師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口語交際時可以采用多種結對方式,如小組結對、男女生結對、學生自由結對等,讓學生聯系後再發言。
第三、進行1b部分的聽力練習時,過程稍顯倉促,部分學生未能聽出答案,應在核對答案前再播放壹遍錄音,盡量讓學生聽懂。
第四、遊戲活動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雖然事先進行了講解,但部分學生依然不明其意,混淆了提問和作答該用到的單詞。因此,需要再優化設計,可提前準備好圖表發給學生,或讓學生畫出簡圖,在練習時只看自己應看的部分。這樣的話,效果會好些。今後教學時,我會在這些方面多註意。
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4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壹種工具變成了壹種思想,壹種知識庫。英語教學是壹種樂趣,需要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尋求教學的更多方法。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壹種語言也即掌握了壹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壹、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壹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壹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盡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壹向以來,中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中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壹,更是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麽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三、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為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壹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匯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需要對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王校長提供的課就體現了文化背景這壹點。
四、英語教師應有情感意識
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壹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註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事實證明,認為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於助人、聰明、富於邏輯性和快樂”的人,壹般來說,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註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十分尊重學生,註意激勵學生,關註學生學習過程。在當前“減負”工作中,英語教師尤其要註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親近學生,使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和英語課,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初中英語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5畢業至今,從教已經兩年多了,剛到外校工作,面對首次接觸的新教材,為了讓自己更快地適應外校的教學工作,我在開學期間就爭取了較多的機會到科組內前輩老師的課上聽課學習,盡量做到邊工作邊學習,給自己不斷充電,彌補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初步了解了本校教學特色和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後,在開課壹周前開始設計課程教學,擬定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盡可能的預先考慮到,認真寫好教案,設計課件。盡量跟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三課三反思”之後,我又重新整理了思路,考慮盡量使課堂的講解簡單化,條理化,生動化;努力做到知識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教學言簡意賅。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壹名新教師不斷努力的目標。本課是以壹節“對話課”的模式設計的,此對話不存在太明顯的信息溝,除了四個重復性的問題,對話的內容似乎能組成壹篇介紹北京四季天氣的閱讀文。讓學生能根據提示講述北京四季的天氣情況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設計我的教案,設計每個步驟時都思考著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節課的設計比較多樣,既有多媒體圖片,又有比賽的形式,還有聽課文的訓練,小組討論,表演復述課文,教學比較有層次,希望能長時間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在題型的設計也想盡量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欲望。大致步驟為:設置語境-內容理解-語言教學-鞏固練習。
學生的課堂活動以整體練classwork->小組練groupwork->同桌練pairwork->大組合作teamwork的形式有機結合而展開。導入和熱身以訓練學生聽與說的語言微技能為主,活動以classwork全班整體練為主,目的是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欲望。呈現新課的環節註重指導預測的學習策略,活動以pairwork為主,體現對話的功能。聽取個體段落的信息之後,讓學生翻開課本整體感知並跟錄音齊讀,目的在於對所學的對話有個整體的了解。初步熟悉內容之後,進入“細節理解”的環節,設計不同的問題和練習檢測學生對所學對話的認知程度,開始的練習設計以“詞的活用”為主,接著考查對課文重要長句的結構,此環節以學生pairwork為主,因為是節對話課,檢測時要體現話語的交際功能。接著的遊戲環節-鞏固新知以Teamwork開展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最後的話題討論環節,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展的,目的讓學生把剛學到的話語完成交際任務。
在語言教學的環節當中,先考查學生對關鍵詞的掌握,接著是課文的關鍵句,在已掌握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情況之下,最後以遊戲的方式檢測學生對文中段落描述的再現。此對話課裏長句較多,內容較雜,要求初壹的學生在40分鐘的學習之後完全復述出來,顯有難度,所以設計練習的時候做了大量的提示符號。從學生的整體反應來看,過多的提示,有利有弊,“利”在於能鼓勵基礎薄弱的同學開口鍛煉的機會,“弊”於不利於發展能力強的學生真正的表達能力。以後我會多加註意調整和改進。
反思設計與課堂的不足之處:
時間駕馭的能力不強,對學生的水平把握不足,導致部分環節時間把握不到位。
學生關註面不廣,忽視了部分的角落生。
設計的提問練習太多,沒有充分考慮給學生自主學習消化的時間。
忽略設計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相關練習,缺乏體現語言的活用性,應適當增補格外的知識。
沒有做適當的鼓勵,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如果能讓學生在更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下參與活動,也許效果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