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如何讀散文 散文是文學中的精品,濃縮了文化大師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語言和精深的思想。閱讀優秀的散文,就是欣賞壹種美。譬如,行走在字裏行間,妳眼前陡然壹亮,心胸豁然開朗,不知不覺妳就到達壹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看到壹片無與倫比的荷塘月色;妳還可以認識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無法忘懷父親的那壹幕背影;欣賞百花鬥艷的春;感悟故都清靜悲涼的秋散文就是這樣的壹些文字,不僅擁有深邃的精神見解和優美的意境,還展現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可謂 *** 了哲理、詩情、畫意於壹身,美不勝收。妳在欣賞美文的時候,身臨其境,就像走在玫瑰園裏,芳香撲鼻。其實,散文不管怎樣寫,它都是作家心靈的反映。要讀懂散文,就得先讓心靈靠近,用心去聆聽作家的心聲。那麽,我的壹個體會是散文不適合在吵鬧繁雜的環境去讀。妳可以選擇在壹個午後陽光或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壹杯清茶,壹本散文集,讓妳品讀地如癡如醉。讀散文就是這樣,需要靜心素讀。靜心素讀有人說: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人是不寫散文的,同樣,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人也是不讀散文的。這句話說的很精辟,我也深有同感。散文是作家抒寫人生內蘊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壹種精純的文學性作品。在文化大師的筆下,人間天上,草木蟲魚,無不可談(郁達夫語),風景靜物,乃至壹花壹葉皆可入文,如周立波所說:舉凡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壹物之微,自己的壹段歷史,壹絲感觸,壹撮悲歡,壹星冥想。往日的淒惶,今朝的歡快,都可以移於紙上,貢獻讀者。散文創作來源甚廣,正如馮驥才所定義的那樣:壹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然而,正因為來源於生活,散文成為作家閱歷的體現,經驗的 *** ,冷靜的思考和智慧的沈澱。讀他們的散文,就能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踏入他們的知識領域,感悟他們的靈性與智慧。所以,閱讀優秀的散文,就好比是跟智慧大師在交談。過於功利或者心浮氣躁的人是無法與大師真正以心會心的。只有放下心中欲望,靜心素讀,才能真正聆聽到大師的心聲,得到大師思想的啟迪,享受美的感受,陶冶高尚的情操。披情精讀郁達夫曾這樣評價散文: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裏說人情。其實,散文不管怎麽寫,總離不開壹個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還是融情於景,作家都讓自己的情有所寄托。那麽,我們要完全賞析壹篇精美散文,就要把握作家所表達的情。所以,這就要我們從情字這個角度去閱讀,從情入手,披情精讀,情意貫穿。如《文心雕龍?知音》篇所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既然情感是虛的,那麽作家所想表達的情感,則免不了要借壹個實體來寄托。所以,我認為壹個閱讀散文、感悟作家情感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尋找情物。此情物並非男女戀愛中的定情之物,而是散文作品中所記述的中心物,它可以是壹個人、壹處景、壹棵樹凡能讓作家寄托情感的事物都是情物。閱讀壹篇散文,找到作品中的情物以及它的象征意,基本領悟作品的基調,對於掌握整篇文章的精髓是大有幫助的。尋找到了這個物就可以從中去體會作者所寄托的感情。正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壹切景語皆情語,對於壹篇優秀的散文而言,作家所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它是作家表達文章的中心載體,也是為作家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務的實體。離開了這個載體,作家就無以表情達意,也就無法感染和打動讀者。比如說,在《荷塘夜色》中,朱自清為什麽要寫那曲折的小煤屑路、那田田的葉子、那樹縫裏也漏著壹兩點路燈光、那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這壹切的景物、事物的描寫都是為了烘托他當時的心情。如果沒有這些景物的描寫,我們也無從知曉作家的情感變化了。總而言之,散文是以情來感染讀者的壹種文體。我們在閱讀散文時,由情入......>>
問題三:如何進行散文閱讀教學 散文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敘述來直抒胸臆、明理言誌的壹種文體,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閱讀散文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應該註意壹定的方法和技巧。新課程標準也強調,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者建構知識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