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意義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意義

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壹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裏又浮又沈,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團。

壹、吃湯圓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壹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二、吃湯圓的好處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