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丞相史說:最好的孝是使父母心情愉快,其次是使父母安定,再次是保全父母身體。從前陳余背叛漢朝,在泜水被斬,伍被邪惡叛逆,被滅了三族。不久前主父偃搬弄口舌被處死,呂步舒行為不正而被殺。自己的行為不謹慎,連累了無罪的親人。由此看來,講究虛假的禮儀對自己是沒有益處的。形式和實際要配合在壹起,禮儀和奉養都要實行,然後才可以談得上孝。孝在於實質,不在於表面裝得好看;保全父母在於謹慎,不在於耍嘴皮。
註釋
“相”下原無“史”字,今據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及張敦仁說校補。陳余:秦朝大梁人,與張耳都以罪為秦始皇所懸賞通緝,後投機混入陳勝、吳廣農民起義隊伍,他主張分封六國貴族後代,遭到陳勝拒絕。劉邦聯合他攻打項羽時,他背信棄義,後在泜水被韓信所殺。見《史記·張耳陳余列傳》。“泜”原作“沍”,正嘉本、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都作“泜”。案《史記》、《漢書·陳余傳》都作“泜”。唐人俗寫“氐”為“互”,因誤為“沍”,今改。
五被:即伍被,“五”、“伍”古字通。被:西漢楚人,曾任淮南王劉安的中郎,因參加劉安叛亂,妄圖搞分裂割據,未得逞,被殺,他的三族也被誅滅。事詳《漢書·伍被傳》。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
主父偃:漢代齊國臨淄人。西漢文帝時,他因告發燕王、齊厲王作風敗壞,被儒生公孫弘謀害。(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和《齊悼惠王世家》)這裏的“行不軌”應為“弄口”,參閱《利議》第二十七。
呂步舒:西漢廣川(今河北省棗強縣)人,董仲舒的弟子,曾任丞相長史。據《漢書·五行誌七上》記載:“使仲舒弟子呂步舒持斧鉞治淮南獄。”並未言其“弄口見戮”事。這裏的“弄口”,就是“行不軌”。弄口,搬弄口舌。
馳語:耍嘴皮。馳,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