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我們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妳們是不是還在為教案頭疼,範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篇壹: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壹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計表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壹目了然?(畫條形統計圖)

 學生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分析:從統計圖上,妳看到了什麽?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復習題)教師:條形統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麽不同?

 教師:上壹張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壹張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壹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計圖,妳想了解什麽?把妳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裏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計圖時,想采用縱向條形統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後教師講評。

 (2)妳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麽?妳有什麽收獲?制作統計圖要註意什麽?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篇二: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教學內容

 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裏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壹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並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壹說小數那壹類中每壹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並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麽特點。

 (2)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壹讀。

 (4)用小數的形式寫壹寫文具的單價,再讀壹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麽後果?讓學生議壹議,交流後匯報。)

 3.生活中妳還在哪裏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壹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壹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試壹試

 獨立完成“試壹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學中做

 1.寫壹寫,讀壹讀。完成“練壹練”第1題。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註意指導“壹張20元的人民幣與壹枚5分硬幣壹***是多少錢”這壹小題的寫法、讀法。

 2.完成“練壹練”第2題。

 四、做中得

 數學遊戲。完成“練壹練”第3題。

 五、總結

篇三: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壹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壹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於學生對於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系,有助於學生對小數的理解,並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後學習小數提供了壹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註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脫離這壹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壹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壹些事物,解決相關的壹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中應註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壹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壹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於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壹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麽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壹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壹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壹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壹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篇四: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壹、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壹杯水,告訴學生這壹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後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妳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並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幹什麽?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妳們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妳們有什麽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並派代表交流,並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教師帶領學生***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壹分,去掉壹最低分?妳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壹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壹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後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壹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妳們有什麽收獲,還有什麽問題?

篇五: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壹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有xx名學生,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壹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松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誌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壹些內容:除數是壹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鬥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壹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奮鬥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壹步培養學好數學的願望。

 5、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壹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把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具體措施

 1、創設壹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使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壹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