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節日也:潑水節、火把節、丟包、放高升、獻哈達、擲糠包等。
1、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壹般持續3至7天。在這壹天,傣族人會進行壹系列的民俗活動,包括潑水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沐浴禮佛來祈求洗去過去壹年的不順。潑水節在傣族地區非常盛行,是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的重要節日之壹。
2、火把節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節期壹般在農歷六月廿五,活動有鬥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人們穿著盛裝,男的穿繡花的開襟短衣,下穿寬褲腳的長褲,頭頂留著壹綹兒頭發,用青布或藍布纏頭,並在前額紮成長錐形的“英雄結”,以示英武。
3、丟包
在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如果男方有意,就不接花包,愉快認輸,將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
4、放高升
白族同胞在過年時舉辦“放高升”的慶祝活動。通過點燃整棵大竹子,將火藥崩上天空百十丈,形成“高升”的景象。這壹習俗源於白族的傳統習俗,也是對勇敢、勇敢的表達。
5、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禮節,表示對對方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在西藏,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6、擲糠包
傣族的習俗之壹是擲糠包。在春節期間,傣族青年男女喜歡玩甩糠包的遊戲。他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誰接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