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安排
第壹課內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壹詞的運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點總體感受,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課內容: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體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對話時玄機的理解,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想象描述。全文整體理解,總結。作業。
教學準備
學生讀熟課文,了解相關背景。按課後問題思考,了解人物的特點。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背景。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謹慎。
3、能正確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並分段。
5、說出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壹、提示課題,介紹背景
1、揭題。
2、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壹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的事。
3、誰知道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介紹背景: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孫權、劉備聯合對付曹操的時候。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昨天的預習,妳知道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書:
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2、妳知道他們分別是哪國的?什麽身份?教學:都督(dū)。
三、初讀課文
1、草船借箭到底講的是什麽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簡單說說。(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最關鍵的是哪壹部分?(找到關鍵材料,找出起因、結果給課文分段)
3、說說安排了哪幾個材料?
4、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文中的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給妳留下什麽印象?
(妳能用壹個詞來評價嗎?)
板書:
妒忌、神機妙算、守信、多疑(理解這兩個詞)
四、細讀課文
1、探究人物的特點:兩組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壹組曹操,壹組魯肅。
2、交流:
⑴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霧大到什麽程度?
這是偶然還是原就料到?何以見得?
板書:
識天象
預料的和事實的壹樣,可以用壹個?果然?連接。
運用?果然?說句子。
②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壹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壹邊擂鼓,壹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壹字兒擺開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陣式有何變化?為什麽這樣調頭?
板書:
周密部署
③ ?霧這樣大,曹操壹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④ 魯肅答應了,他並不了解諸葛亮借船有什麽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書:
識人心
⑤ 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壹樣地放回20多裏,追也來不及了。
⑥ ?希望妳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1000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這叫什麽?
板書:
識地理
⑵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識地理,懂陣法。
這些條件少壹條行嗎?為什麽?
出示諸葛亮的話(出示幻燈):
?凡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曉軍情,不明陣圖,乃庸才也?。
齊讀取箭經過,想象當時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態,進壹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後記錄〗
1、本課設計的主要特點: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 通過預習,學生已經總體感知到周、諸葛、曹、魯等人的特點:
分組後,讓不同的組承載不同的任務,具體地感知。反饋交流部分,本課重點圍繞?神機妙算?進行交流。學生能抓住具體的句子,說明借箭的必要條件,從而理解諸葛的?神機妙算?。對於理解是到位的。
⑵ 註意到了語文的工具性要素訓練:
其壹,讓學生在提示的引導下,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基本上能夠比較簡要地概括事件的內容。其二,抓住關鍵內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個材料。自以為,這也是本課體現工具性的壹處有意識的設計與實踐。
2、問題反思:
⑴ 盡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學生參與交流的面不廣,其原因:有的是學生不敢說這種心理原因,有的是學生確實沒有感知,不理解。
⑵ 朗讀的時間不足:
按照現在?讀中感受?這種觀點來看,只有充分讀才能有充分的理解。這是對的。但事實上,盡管讀得不多,但學生默讀的時間還是充分的`,特別是課前預習比較到位(讀5篇,並對主要問題進行過思考)。所以並不影響學生的理解。問題是:公開朗讀的次數較少。朗讀與理解的有機結合,對我來說是弱項。以後重點拿幾篇抒情性較強的課文來練習自己的這方面的能力。
⑶ 在板書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後,引導學生概括:
是這樣引的:知人心,懂天象。那麽諸葛對於順風順水的把握可以怎樣概括?結果學生仍不能用三個字概括,最後還是本人說出:明地理。對於?壹字排開?,船頭的調向,應該概括為:懂陣圖。時間關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課遺憾之處。
《草船借箭》第壹課時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列小標題,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自讀,資料拓展,引讀和情景語言實踐,知道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平時看過跟《三國演義》有關的電視或者書嗎?那妳都知道哪些呢?
重點點壹下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周瑜、魯肅是吳國孫權的大將。
壹、導入1,
出示背景圖: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壹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同抵抗曹操。劉備派了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協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時候。今天就讓我們壹起走進《三國演義》,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
二、初讀10,
請大家把書翻到96頁,大聲地讀壹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後想壹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又是怎樣的。
這個故事比較長,有些詞語很容易讀錯,妳會讀嗎?誰當小老師來領讀。
1.生字詞:妒忌、都督、草把子、調度、大霧漫天、遲延、擂鼓、丞相、神機妙算
領讀?指導?齊讀。
2.快速簡潔地解說人物關系。
魯肅
周瑜 諸葛亮
曹操
3.請大家再快速地瀏覽壹遍課文,想壹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麽?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讓他造10萬支箭。(板書:造箭)
結果呢?諸葛亮按期交箭。(板書:交箭)
那經過呢?除了借箭,還寫了什麽?為借箭做準備。(板書:借箭,準備)
3.誰能連起來說壹說,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先自己說壹說。
指名學生說。今後我們學習課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來概括主要內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好10萬支箭,可他暗中卻打算想盡辦法阻撓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樣打算的呢?
請妳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
誰來讀壹讀,出示:?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妳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麽打算,回來報告我。?
①妳來讀壹讀,周瑜是怎樣打算的阻撓諸葛亮造箭的?
②妳能用上?不但?而且把這句來說壹說嗎?先自己試著說壹說。
學生交流,點評,不會說教師示範。
③再加上這句話,妳能用上?不但?而且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壹說嗎?
學生說。
④周瑜這樣想盡辦法,百般阻撓,是為了什麽呢,這段話裏怎麽說?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定的是什麽罪,妳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已經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連起來讀壹讀。
2.我去查了資料,按照當時的造箭技術,三天時間最多只能造壹萬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撓,諸葛亮三天也絕對造不好這10萬支箭的。
3.周瑜這麽做是因為什麽呢
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想除掉他。讓他,到時候造不成,引讀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才是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這是周瑜私下裏對手下魯肅說的,可是他在諸葛亮面前,說造箭是因為什麽呢?
請妳瀏覽第2自然段,先用橫線劃出周瑜當時所說的話。
***5處,劃對了嗎?課件出示:
①?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麽兵器最好?
② ?對,先生跟我想的壹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③ ?十天造得好嗎?
④?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⑤?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2.周瑜對諸葛亮說,這造箭是因為什麽呢?曹軍交戰。
妳還從哪些字詞也可以看出來這造箭是因為要跟曹軍交戰呢?
軍中缺箭、這是公事、軍情緊急。
3.這造箭是因為要與曹軍交戰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中缺箭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這是公事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情緊急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所有的壹切,其實周瑜都是為了,壹起讀,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讀到這裏,妳覺得周瑜是壹個怎樣的人?誰來說?
陰險,狡詐,公報私仇?(板書:四個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語。)
五、品?諸葛亮智慧?20,
1.可是諸葛亮卻答應了造箭,而且還提出三天造好十萬支箭,甚至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甘受懲罰。他怎麽會這樣做呢?
請妳默讀第2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說的話,再快速地瀏覽幾遍全篇課文,靜靜地想壹想妳從諸葛亮的話裏讀出了什麽呢?寫上批註。
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麽時候用?
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麽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好,我們壹起來重點來交流,妳從諸葛亮的這句話裏讀出了什麽?
重點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機動:妳還從這個句子裏讀出了什麽?(讓學生充分地說?)
?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說: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時間造好箭。
他在說這話的時候,早已經算好了什麽呢?
第三天有大霧。 帶著感受讀。
還算好了什麽呢?
曹操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帶著感受讀。
其實諸葛亮此時,心裏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讓我們壹起讀壹讀。
※必引:必然誤了?大事? ,對於諸葛亮來說,什麽是他的心頭大事呢?
請妳讀這句話?
對於周瑜來說,什麽又是他的大事呢?
請妳讀這句話?
讀到這裏,妳又讀出了其他不壹樣的感受嗎?
諸葛亮造箭是為了顧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讓我們壹起再來讀壹讀。
② ?只要三天?。
於是,當周瑜問他預計幾天可以造好,他說:?只要三天?。那是壹種怎樣的回答啊?
妳來回答壹下。
還是壹種怎樣的回答?
妳來回答。
2.那麽諸葛亮還會怎麽樣跟周瑜說這壹些話呢?他當時的心理、動作和表情又是怎樣的呢?請妳選擇其中的壹處,聯系上下文來寫壹寫。
①有壹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麽兵器最好? 諸葛亮( )說:?用弓箭最好。? 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壹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想:( ),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麽時候用?
②周瑜說:?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又想:(
),就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 )說:?只要三天。?
③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 )說:?怎麽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 )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先寫,指名三個學生說,評價。
哪應該怎麽說才像諸葛亮呢?讓我和大家合作著來說,再選三個學生連起來,師生合作說。
3.其實,諸葛亮早已巧妙地計劃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卻還蒙在鼓裏,他還在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妳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麽打算,回來報告我。?
4.讀到這裏,妳覺得諸葛亮是壹個怎樣的人呢?板書。
5.那諸葛亮又是怎樣壹步步進行草船借箭的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下課!
板書: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狹隘 顧全大局
準備 對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機妙算
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