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品味壹本名著後,妳有什麽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後感 篇1朋友向我推薦《瓦爾登湖》這本書很久了,這回趁著假期,我終於有機會壹睹它的芳容了。第壹次拿起這本書,看到書名,便被它朦朧的意境所感染,腦海裏浮現出無數浪漫淒美的畫面。可是當我迫不及待地閱讀正文時,我大跌眼鏡,瞬間石化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主要敘述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裏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鬥。所以,壹開始,我很難接受這本書的枯燥無味,硬著頭皮讀下去後,漸漸喜歡上了他所描繪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盧梭將自己放在壹個杳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壹個簡陋的小木屋,壹張小小的床,壹張普通的書桌和壹些零落的稿紙,他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
雖然生活清苦,孤獨,但是盧梭卻很快樂。他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壹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幹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智慧,也開始學會去關註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前的我們,總是在意物質的享受和攀比,我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的容顏是否傾國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鮮亮麗,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輝煌。但是了解了這本書,妳會發現其實生活很簡單,我們不必過分強調外在的東西,而是要享受內心的歡愉。壹個人如果內心不快樂,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會使他變得光彩照人。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內心的平靜,也開始學會給生活做減法,開始學會淡泊。書中,盧梭告訴我們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妳,生來未帶壹草壹木,死後又不帶走壹縷壹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壹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壹下,當妳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妳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妳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這些生活哲理,梭羅記錄了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沈睡,這些文字就像是壹杯溫水,讓人沈浸,心靈正被壹點壹點洗滌,靈魂正被壹點壹點安靜。
通過這本書,願我們都能夠獲得快樂,享受快樂。快樂的生活,快樂的工作。
《瓦爾登湖》讀後感 篇2《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壹部描繪自己在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散文集,中間夾雜著他的許多思考,這本書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是構成美國精神的重要著作。這本書我最推崇的是關於自我的覺醒,去思考找尋人生的意義,而不要再追求物質豐足的道路中迷失了自我。
我同時也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可能我是自身的品味問題。
第壹,我不認同梭羅的自然主義,我認為自然不可愛,自然不美麗。自然就是自然,美麗與可愛只是妳自身的感受,妳在城市裏待久了妳看鄉村風清月皎;我在鄉村待久了,我覺得城市的高樓大廈壯麗雄奇。高樓大廈,人山人海何嘗不是自然的壹部分。
第二,我覺得他的生活實驗很不嚴謹。他可以說出不需要買鹽的那壹刻,我就跳過了這壹章。還有壹個事實是,他不會寫他經常回家拿吃的,他的母親也經常去給他點心,更不提他老去愛默生家蹭飯,所以他的生活實驗不是壹個封閉體系,不足為信。不過生活實驗的正確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於結論很推崇,即物質的多少不能決定人的幸福與否,這個結論我是肯定的,推論之物質的豐腴也能使人很好的思考不是麽,非要整的慘兮兮?
第三,我感覺他行文中有股子酸腐味,就是眾人獨醉我獨醒的調調。我不是這麽覺得的,我覺得勞動人民不是愚昧麻木的,是活色生香,自小我就喜歡聽家裏的女人長輩們在晚飯後家長裏短,我覺得很有意思,可能在梭羅的眼裏這些人是‘再想想這個國家的婦女吧,她們整天忙著給梳妝臺的椅子編織坐墊,對自身的命運完全沒有絲毫的興趣!仿佛她們能夠在浪費時間中永生。’她們在我眼裏都是熠熠生輝,充滿生活的氣息。人類需要梭羅思索生命的'意義,也需要辛苦的蕓蕓眾生創造物質支持梭羅。
以上所有論點都加上了‘我覺得’,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拙見。壹個人或者壹種思想受追捧或者需要被美化,很多時候是因為這個時代需要他,我只想說梭羅鼓舞我們找尋自我,肯定不希望我們盲信某種思想,望都要在批判中找到自己的思想與生活,因此我覺得人的幸福就是在思考中找到自己路並不斷前行,擁抱世界,擁抱文明。
《瓦爾登湖》讀後感 篇3壹百六十多年前,壹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壹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沈思,寫作,最後誕生了壹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
我們仿佛看見壹個叫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壹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裏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裏,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壹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獲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壹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無論是晴天麗日,還是風雨雷電,都可以看見梭羅獨自穿行於郁郁蔥蔥的大自然中,就壹個人,十分簡單,十分安靜地面對著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生活猶如春水般的不涼不熱,又有如夏日中的黎明時分,充滿神秘和陽光的氣息。
文中,梭羅描述了壹百個愛爾蘭人在冬天從劍橋來瓦爾登挖冰的故事,他們帶來各種工具,把湖上的冰切成方塊,然後裝車拉到市場上出售。挖冰人的行為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深深刺痛著梭羅,他尖銳地批評道:他們“剝去了瓦爾登湖的唯壹的外衣,不,剝去了它的皮,而且是在這樣的嚴寒的冬天裏!” 在梭羅看來,這些冰決不是商品,而是靈性與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會給妳啟示,凈化妳的心靈,使妳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
梭羅以自己的實踐向讀者展示著,鼓勵人們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麽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
作者通過細膩描寫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山色,展現了他對大自然不同尋常的豐富感受和與大自然親近的天性,表達了他皈依大自然的心願和對破壞大自然行為的斥責。
現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沈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後妳我的期盼,至少是內心深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