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出自春秋 孔子的《論語·子路》,《論語·子路》是出自《論語》的文章,***有30篇,有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教育思想,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原文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相關梗概: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我們做人做事,必須首先從自己做起,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才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別人,去感動別人,去教化別人。為人師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都是前人用實踐總結出來的箴言良訓。
凡事都有技巧,都有方法,尤其是人的思想工作,更是要用對方法,用對技巧。對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要對癥下藥,因人施教,因事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壹把鑰匙開壹把鎖。客觀分析,冷靜判斷,靈活掌握,靈活運用,才能事半功倍,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