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散文詩》教學設計

《散文詩》教學設計

《散文詩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壹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麽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散文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荷葉 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以親情為主題,寫出了親情的豐富與多樣。魯迅先生的《風箏》洋溢著濃濃的手足同胞之情;張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與父母的沖突;《散步》勾勒了壹個和美的家庭;《荷葉母親》是壹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著愛的光輝,是難得的幸福與歡樂(正如紅蓮);遠離或失去母親,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單與無助(如同白蓮)。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真摯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親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去分享與珍惜真摯美好的親情。

 在教學中,先由聽歌引起學生***鳴——母愛,引出課文,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料介紹作者、聽讀課文、欣賞詩畫、聆聽音樂等,融入學生朗讀、師生探討交流、小組合作、師生練筆等形式,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把聽、說、讀、練、思、賞、搜等多種方法結合在壹起,借此提高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學情分析

 有人說,九零後的孩子是自私的壹代,他們相當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關愛,在享受的同時而忽視了父母付出,本節課的設計重點之壹就是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基礎上,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學會體貼父母。

 我面對的是壹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農村孩子,他們對語文的整體感知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因此,要上好這節課,教師就要做好引導,要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文中去,不能為學課文而學課文,而要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散文詩的感情,品味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指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借助賞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題,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

 難點:1、賞析文章,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

 2、學習借景寫人、托物寄情的寫法。

 教學過程

《散文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理解兩首詩末尾語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3、學習這兩首散文詩借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愛的愛的手法,寫壹段話,表達對父母的愛。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兩首詩,進行朗誦比賽,直至背誦。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篇末含蓄的語句理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啟發法

 課時安排:1課時

 壹、導入

 同學們,在今年512特大地震中,發生了眾多感人的壹幕,其中有壹條感動全中國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妳能活著,壹定要記住,媽媽愛妳!”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雙膝跪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毫發未傷。這說明什麽呢?父母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無私的壹種愛。今天,我們壹起來欣賞兩首表達母親與孩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和《荷葉母親》。

 二、研讀《金色花》

 1、走近作者

 泰戈爾—印度著名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的創作有五十多本詩和散文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壹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部戲劇。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有《飛鳥集》、《新月集》、《園丁集》、《吉檀迦利》等。用孟加拉文寫作,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壹種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2、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班得瑞《初雪》)。(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學生仿讀。)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壹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3)教師指導朗讀:註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讀比賽,互相點評。

 3、感知詩意

 師:現在請同學們小組交流,談談讀過詩後的整體感受,說出妳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用“我從文中讀出了壹個_______小男孩(媽媽),從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說話。

 明確:全詩展現了壹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壹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壹朵金色花,壹天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不讓母親知道,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

 4、問題探討:

 (1)為什麽“我”想變成壹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

 (2)“看著妳工作”“妳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妳的書頁上,正投在妳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麽?

 (3)媽媽為什麽責怪孩子?還罵“妳這壞孩子”是什麽口吻?孩子為什麽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

 (1)“我”想變成壹朵金色花,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壹些溫馨和幸福。

 (2)我在壹天時間裏,與媽媽嬉戲,看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讓媽媽沐浴在花香中;在媽媽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替媽媽遮陽。這都是為了回報媽媽的關愛,給媽媽帶來壹些幸福。

 (3)詩歌第二節,媽媽叫道:“孩子,妳在哪裏呀?”可以想像,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麽著急,這種驚慌緊張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壹旦見了孩子,又驚又喜,責怪中透出至真的母愛。

 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瞞著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

 5、理性感悟

 師:詩人為什麽把孩子想像成壹朵金色花?金黃的色彩象征什麽?結合註釋,談談妳的看法。

 明確:金色花,印度聖樹,開金黃色碎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壹樣。詩人把孩子想像成壹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三、品讀《荷葉母親》

 1、走近作者

 泰戈爾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的影響是廣泛的,其中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藝術精髓。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於福建壹個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家庭,幼年廣泛接觸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湧現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壹,創作最顯功力的是“冰心體”散文和“小詩”,它們以細膩溫柔而又微帶憂愁的情調寫母愛與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語言清新淡雅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2、學生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3、問題探討:

 (1)這首詩著重描寫的是什麽?

 生:著力描寫紅蓮,重點是雨中的蓮花。

 (2)為什麽要寫九年前與祖父賞蓮的情景?

 生:做鋪墊,將花與人緊密聯系,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作者情緒怎樣變化,有什麽作用?

 生:作者的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表露了作者關註花的命運的感情。

 (4)篇末“母親啊!妳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妳,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蔭蔽?”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母親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我們度過人生路上那道道坎坷與磨難的人,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永遠為我們遮蔽風雨的人。

 (5)詩中的荷葉和紅蓮分別有什麽象征意義?

 生:荷葉——象征為兒女遮風避雨、無私奉獻的母親。

 紅蓮——象征在母親的關愛、呵護下逐漸成長的兒女。

《散文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讀和鑒賞能力。

 2、學習和借鑒詩中借助壹種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壹課時 《金色花》

 壹、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註音釋義。

 衍(yǎn)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並蒂(bìng dì )指兩朵花並排地長在同壹個莖上。

 花瑞(huā ruì )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

 攲斜 傾斜、歪斜。

 慈憐 (cí lián) 愛憐

 蔭蔽 (yīn bì)(蔭今讀yīn)遮蔽、隱蔽;庇蔭

 2、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1、導語設計: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壹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壹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壹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妳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詩兩首》中的第壹首《金色花》就是壹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簡介:

 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壹位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壹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他壹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沈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等。1913年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壹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壹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壹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註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可壹句壹句地教。)

 例:“妳到哪裏去了,妳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麽著急,壹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我不告訴妳,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3、思考:

 (1)這首詩寫了什麽事?表現了什麽?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壹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壹朵金色花,在壹天的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

 (2)為什麽“我”那麽快樂,那麽天真,那麽活潑,那麽可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想到變成壹朵金色花。)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作者為什麽把孩子想像成壹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戲具體指什麽?

 (三個場景: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3、孩子為什麽想變成壹朵金色花,而且壹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4、為什麽媽媽見了面,說“妳這壞孩子”?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

 五、體驗反思:

 1、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壹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妳從中感悟到什麽?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2、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壹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壹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壹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壹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壹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我們要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註意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進行朗誦比賽。

 2、抄寫課文詞語。

 3、選作基礎訓練作業。

 第二課時 《荷葉 母親》

 壹、復習檢查

 背誦課文。

 二、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詩,道盡了天下兒女回報母恩的真切心聲,可以說是古人對母愛贊美的千古絕唱了。從古至今,歌詠母愛的作品實在太多,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母親用“愛”作支架撐起的翅膀下。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荷葉母親》,是又壹曲兒女發自肺腑的心聲。下面就讓我們壹起來聆聽作家冰心對母親的深情傾訴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壹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詩集),《超人》(小說、散文集),《寄小讀者》(散文集) 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沈。 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重音等。)

 3、思考: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壹幅圖畫呢?這幅圖畫中包含了哪些內容?由此妳聯想到了什麽?

 (風雨中荷葉為紅蓮遮擋風雨的圖畫,荷葉護蓮圖;圖畫中包含了蓮花、荷葉;聯想到了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母親,聯想到了母愛。因此,要讀出感情,語速要稍慢,讀出溫馨和深情。)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課文圍繞“紅蓮”作者描寫了哪幾個情景?體會壹下彌漫在這首詩中的情緒的變化。

 (三看紅蓮: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雨打紅蓮——荷葉覆蓋的紅蓮;三種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用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對母愛的贊美之情:荷葉因有保護紅蓮這壹偉大的舉動,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葉壹樣的母親呢?這樣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對母親的贊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紅蓮是作者描寫的重點,作者又為什麽要寫九年前與祖

 父在壹起賞蓮的情景呢?請說說自己讀後的理解。

 (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壹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母親啊!妳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妳,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心中的雨點”指什麽?體會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的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

 五、體驗反思

 在大自然的風雨中,那壹朵白蓮早早雕謝了,而這壹朵紅蓮因有了荷葉的蔭蔽必將開得愈加燦爛。同學們,聯系妳們的生活實踐,說說這場暴風雨讓妳們聯想到了什麽?

 (人生的風雨——挫折、困難;紅蓮——因為有母親的時刻關懷和安慰。)

 六、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所描給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十分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的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的確,母愛是純潔的,總在妳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妳慰藉和力童;母愛是無私的,她將永遠保護著妳,伴妳壹生。作者通過對荷花的細膩觀察,得出人生感悟,這正是我們學習寫作的最好藍本。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請以具體的形象作喻,來完成下列句子。

 母親,如果我是_____,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如果我是_____,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課文寫法(借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寫壹篇隨筆。

 4、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對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頌,同時也體會寄情於物寫法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