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壹夜是壹年中最“鬧鬼”的壹夜,所以也叫“鬼節”。
從萬聖夜後午夜開始,前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魔怪有關的事物。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壹天。
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驚的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公元前五百年,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認為10月31日是夏天結束的日子,11月1日是冬季開始的第壹天,因此10月31日的晚上格外危險。
夜幕籠罩時,各種惡鬼受到薩溫(死神)的召喚都會出現。為了避免被惡鬼奪生,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熄掉爐火、燭光,戴上面具,將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樣子並發出怪異的聲音,把這些鬼魂嚇走,使其無法找尋活人。
在華語地區的人們習慣上把萬聖節和萬聖節前夕(萬聖夜)統稱作萬聖節,並認為它是西方的鬼節。
現今的萬聖節與最初的萬聖節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現今的萬聖節則是年輕人的狂歡。
因為在節日期間,孩子們通常會穿著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年輕人則會裝扮成女巫、小醜、喪屍等鬼怪參加化裝舞會或上街遊行狂歡,完全沒有了最初萬聖夜的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