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翻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翻譯

翻譯:

長把茅草屋檐掃幹幹凈凈無鮮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壟是妳親手培栽。

壹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郊野桑枝招展,柳絲繁花裝點春的容顏,風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過墻垣。

黃鳥數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疑疑惑惑,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

出自:《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都是題壁詩,其中第壹首廣為流傳。

第壹首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

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第二首詩中,作者將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如毫發。最後所寫午夢殘破頗有“夢裏不知身是客”意蘊。

原文: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壹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半山園約落成於元豐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間,這首詩應當是元豐前期的作品。

首句的“長掃”,壹直解釋為:經常打掃,“長”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靜”同“凈”。於是,首句就解釋成了:由於經常打掃,庭院幹凈得壹點兒青苔都沒有了。

如果不問,這樣的解釋也可以說得通,因為這樣的解說已經通行了好幾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聯系生活,就會發覺,這樣的解釋並不合乎事理。

說“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經很勉強。如果視“掃”為打掃,那麽,被借代的應該也是可以打掃的;借代的也應該是被打掃的壹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掃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掃的。

請問壹下,經常登梯子掃房檐,誰掃過請舉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興,打掃也無妨,但是,秋風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掃不得的,掃壹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來壹些,掃它幾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掃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許“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掃的也不應該是“苔”。苔是長在潮濕的地方的,是緊附於其他物體上的,用掃帚是掃不去的。劉禹錫的陋室“苔痕上階綠”,並不能說明陋室衛生沒搞好。衛生檢查團從來不以苔的有無打分。

以掃苔來說明院子幹凈,也是不妥的。其實,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靜,也算是壹種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