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周武帝滅佛真相

周武帝滅佛真相

> 周武帝 從假皇帝變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壹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滅佛。 上有很多人很類似,但凡被稱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績之外,在文化領域也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壹個“武帝”是秦始皇,雖然他堅持用“始皇”來稱呼自己,但是如果放在後代,他的稱號逃不過壹個“秦武帝”。他搞了壹個“焚書坑儒”,把各種各樣的“閑書”都給燒光,壹本都不準留,把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儒生”都活埋了,不準他們說話。 第二個“武帝”是漢武帝,他也搞了壹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朝初期,大家都是道家的忠實粉絲,但是漢武帝卻是個儒家的支持者,他規定,以後儒家才是漢朝的第壹學術,其他的都不入流。 第三個“武帝”是晉武帝,西晉的皇帝司馬炎,他的文化政策是“奢侈”,他鼓勵全國人民,生活的要奢侈壹點,再奢侈壹點。 第四個“武帝”就是周武帝宇文邕,他的政策不遜色於前輩,他決定“滅佛”。他要把佛教從北周的土地上抹去。 周武帝要消滅佛教,這可是壹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就罷了,殺的是壹群讀書人,大家都手無縛雞之力,想抓就抓,想殺就殺。 周武帝是要滅佛,佛教是宗教,宗教和讀書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是宗教。 據說西方有將近八成的人都信仰基督,而非洲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相比較下來,中國卻是這個世界上少見的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這種宗教信仰不是我們平常燒香拜佛之流,而是按照宗教規定的去生活。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靠不住的。 即使信仰的人多,那又能怎麽樣呢?為什麽說周武帝滅佛是壹件很危險的事情呢? 宗教在中國的力量沒有幹涉過國家政治,但是總有人找它們麻煩。 在中國上,佛教是很重要的地位的,但是,卻發生過多次滅佛事件。最有名的有三次,北魏的太武帝滅佛、北周的周武帝滅佛,唐朝的唐武宗滅佛。 三個皇帝都是“武帝”,可見,佛教在崇尚軍事的皇帝心裏,壹直都沒有什麽好印象。 這究竟是為什麽? 567年,當宇文邕還是壹個傀儡的時候,有人上書勸他滅佛,這個人叫衛元嵩,他的理由是:古代那些沒有佛教的國家,比如堯舜禹的時候,國家都很安定,但是現在有了佛教,國家反而動蕩不安,比如南邊的齊國和梁國,因為信奉佛教都亡國了。可見這佛教不是什麽好東西,應該鏟除掉。只要我們的國策利國利民,有沒有佛教都壹樣。 衛元嵩的理由很荒誕,這些都是現象,不壹定有必然的聯系。 但是,有心的人就會想,為什麽佛教壹直說有安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可是南邊的齊國和梁國卻都亡國了呢? 周武帝心裏也會想:也對啊,不是說佛教很好嗎?為什麽有佛教的國家卻亡國了呢?難道佛教真的不是什麽好東西? 其實,有衛元嵩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兩百多年以後,有壹位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寫過壹首詩,和衛元嵩的看法不謀而合。 這首詩這樣寫: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詩的意思是,妳看南朝的佛寺這麽多,但是崇尚佛教的國家卻相繼亡國,至今這裏還有這麽多的佛寺,恐怕不是什麽好現象。 杜牧反對佛教,當時的唐朝也是佛教盛行,而北周的時候,佛教也盛行。 很多事情,不是無法理解,而是妳不知道要去理解。壹旦妳用心去思考,妳就會發現本質。周武帝就是這樣的人。 周武帝明白,佛教不是錯,錯的是過於流行。 為什麽那麽流行?第壹是人為原因,第二是社會原因。 前面提到過,那個喪心病狂的胡太後,為了給自己贖罪,開始宣傳佛教,這是具有名人效應的。胡太後是個名人,她宣傳佛教就和做廣告壹樣,會有很多人相信。 很多人心裏會這樣想:連罪大惡極的胡太後都可以通過佛教贖罪,那我那麽壹點小罪過,成佛是不成問題的。既然可以成佛,為什麽不信佛呢? 另外,佛教的宗旨是讓人相信,人是有來世的,現在吃苦是為了來世的幸福,只要妳忍耐住痛苦,等妳死了妳就會獲得解脫。 這可是很有誘惑力的,皇帝喜歡,老百姓也喜歡。  皇帝喜歡,是因為老百姓都忍受不公,忍受壓迫,忍受痛苦,那麽社會秩序肯定會好很多,也沒有人反抗,皇帝的位子坐得穩。 老百姓喜歡,是因為老百姓那個時候的生活很艱難,到處都是戰爭,到處都是貪官汙吏,到處都是大家族的壓迫,日子連豬狗都不如,但是如果信奉佛教,死了之後會有好的生活,有飯吃,有衣服穿,還沒有人來收稅,還不需要當兵。有這麽大的誘惑,誰不信奉? 還有更大的誘惑,皇帝想讓老百姓信佛,就需要加大對佛教的投資,就需要改善佛教的生存環境,於是就獎勵寺廟很多財產,比如金銀、土地、仆人。 於是,寺廟的人生活條件很好,有錢、有車、有田、有房、有仆人。而且最關鍵的壹點是不用交稅,只要妳是和尚,妳就享受壹輩子的免稅政策。 這種政策的誘惑力是極大的,很多窮人,甚至很多有錢人,都去當和尚。 這樣壹來,寺廟就像牛皮癬壹樣在北周的大地上蔓延,五步壹寺,十步壹廟。無數人躲進了寺廟當起了和尚。結果國家的財政收入大減,勞動力大減,將近十分之壹的人都變成了和尚。 誰來種田?誰來當兵? 周武帝想統壹天下,這就需要錢和兵,而佛教剛好把這兩個東西奪走,周武帝當然不能忍。 不能忍,那就滅了它吧。 572年,周武帝殺死宇文護,大權獨攬,573年的年尾,周武帝召開了壹個全國宗教人士座談會,這個座談會的目的是要給儒教、道教、佛教排個順序。按照周武帝的想法,儒教是第壹名,道教是第二名,佛教是第三名。 其實,這是壹個很積極的信號,周武帝希望通過和緩的手段讓佛教主動退出舞臺,好給周武帝的計劃讓路,什麽計劃? 這個時候周武帝正在準備進攻北齊,所以,他召開這個座談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給佛教的人提個醒,警告他們:妳們給我悠著點,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否則的話,憑借當時佛教的地位,周武帝難道是吃飽了撐的?跑過來開個會讓大家來排排名次?也沒什麽好排的,肯定是佛教第壹,周武帝沒有理由把佛教放在最後壹位。 但是佛教中人顯然是佛經念的太多,大腦不靈光,我小時候喜歡看書,經常晚上藏在被子裏看,我爸就經常說我:妳別整天看書,當心成了書呆子,什麽都不懂。 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是壹個書呆子,但是參加本次會議的那些僧人卻壹定是書呆子。他們不明白周武帝的真實用心。 他們不但不明白,他們還很愚蠢。 佛教的人在座談會上,沒有秉承和諧、友好的風格,他們開始不停的爭辯,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憑佛教如今的發展,怎麽能排到第三位?佛教排第二,沒有人敢排第壹。他們同時還說,皇帝這樣做,是對佛教的不敬,是對佛的不敬,會遭到懲罰的。 妳不明白也就罷了,妳還和周武帝對著幹,皇帝豈是妳能隨便罵的? 周武帝生氣了,真的生氣了,他心想:我給妳們面子,妳們不要面子,反而來批評我?不想活了吧?皇帝說妳是第三,妳說妳不是第三,難道妳們連皇帝的話都不聽?妳們到底有什麽目的?是不是想造反? 五月份,周武帝發布命令,開始大規模地消滅佛教。這壹次,連道教和壹些其他宗教也牽涉其中,道教是北魏時期流行的宗教,而周武帝想徹底與過去撇清關系,開創屬於自己的大時代。 周武帝命令:燒毀所有的經書,砸爛所有的佛像,所有的和尚和道士全部還俗,沒收寺廟、道觀的土地,書上沒有記載的宗教,全部屬於邪教,壹律格殺勿論。 在滅佛的過程中,遭遇到的壓力和阻力可想而知,貴族信佛的人不在少數,平民雖然沒有地位,但是憤怒的情緒卻在積蓄。 577年,周武帝率軍攻占北齊的都城鄴城,滅亡北齊,北齊推崇佛教的狂熱情緒不在北周之下,甚至比北周還要過分,周武帝於是繼續他的滅佛政策,這壹次他的手段更加激烈。 他下令摧毀北齊境內所有的寺廟,大約三萬座寺廟被搗毀,同時,大約300萬和尚被迫還俗,這個數字是當時全國戶口的十分之壹,而且全部都是勞動力,我們可以想見,北朝的佛教盛行到怎樣的地步。 眼看佛教被摧殘,壹個大和尚慧遠威脅周武帝說:妳依仗妳皇帝的身份,打擊佛教,等妳死了之後,地獄裏妳就不是皇帝了,到時候看我們怎麽收拾妳。 周武帝對此嗤之以鼻,在他的心裏,甚至在秦始皇,在漢武帝等人的心中,死後會是什麽樣的境遇,根本不在他們的計劃內,他們的日程表裏,只有統壹和偉業。 所以秦始皇修建兵馬俑,那是秦始皇帶到地獄去的軍隊,是準備死後繼續戰爭,統壹地獄用的。他們根本不會害怕任何東西。區區佛教又哪能阻止他? 在經過周武帝狂飆突進的滅佛運動之後,北周的實力大增,稅收年年成倍數的增加,就業率上升,失業率下降。 即使不提那些還俗的勞動力是壹筆多大的財富,僅僅是節省下來的土地和貢品,北周的財政負擔就下降了壹半。 對於老百姓來說,不能信奉佛教是壹件痛苦的事情,但隨後他們就轉變了看法,因為僧人的減少,勞動力增加,土地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大大降低,還省下了香火錢。 人都是很現實的,對於百姓來說,來世畢竟看不見,摸不著,活著的時候能舒服壹些,他們就很滿足了。 消滅佛教,周武帝的實力增加了數倍,很快,他發動了對北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