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千秋諸葛我評說

千秋諸葛我評說

千秋諸葛我評說

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我看來,諸葛亮是千裏馬。

劉備自然是伯樂,慧眼識珠,認出了這匹千裏馬。可千裏馬畢竟只是千裏馬。它起不到壹個伯樂的作用。於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獨自壹人力保蜀漢,支撐了整整14個年頭;然人力猶有盡時,武侯六出祁山時,天象已經預警,於是五丈原上帝星損落,國失相父,千裏馬力竭而死。

詩人不禁感嘆:“出世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回溯到楚漢相爭,項藉遭韓信十面埋伏大敗逃往烏江,最後身邊僅剩十余騎,便仰天長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然而項羽不是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如何落得烏江自刎?

詩人又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範增已死,韓信猶在。所以劉邦贏了,贏在人才上。

諸葛亮也壹樣,六出祁山皆成空,輸也就輸在人才上。

“蜀漢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不就說明了蜀漢後期的人才奇缺嗎?五虎大將壹個壹個辭世,得不到新的人才補充,如何不輸給人才濟濟的魏國?

所以我說,諸葛亮晚節不保。

但仔細想來,這也非全無來由。先看看荊州,為什麽諸葛亮要關羽守荊州?關羽心高氣傲,打起仗來還可以,但守城是實實在在的,糧食運輸,防禦部署,戰略決策,讓關羽這種性格的人來守城,是絕對不行的。排除諸葛亮失策,這就只有壹個理由——諸葛亮想借東吳之手幹掉關羽!沒什麽,壹個政治家就有這樣的手段,否則不可能有大作為。為什麽?原因很簡單,關羽從前跟隨劉備轉戰南北,和劉備兄弟相稱,壹直很看不起諸葛亮;華容道上,關羽不顧諸葛亮再三命令,放走曹操,雖然後世有人評說這是諸葛亮故意的,可別人看來,關羽實實在在冒犯了諸葛亮的威信;而且劉備從前是壹屆流寇,他要立國,規矩就要有,關羽是絕對不能存在的。可為什麽諸葛亮不叫張飛壹起守荊州呢?原因也很簡單——關羽張飛在壹起,荊州就丟不了。這可能沒什麽依據,但接下來諸葛亮不重用人才,來由就大了。諸葛亮要建立壹個蜀國,真正是他希望的蜀國,所以他需要權力,很多的權力,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他當然不允許有人才窺伺他的權力,所以他要重用的人,都是老老實實做事,沒有什麽才能的人。而且劉禪昏庸,不可能讓他主持人才選拔,諸葛亮迫切的希望讓他事必躬親,沒有多余的時間選拔人才。所以蜀漢就每況日下——雖然表面上是蒸蒸日上。諸葛亮快死了,才找個姜維接班,而且還要把窺伺了壹輩子權力的魏延幹掉,可憐的魏延!政治的犧牲品!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三國——處處充滿了算計敲詐的三國,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傑出的臣子,傑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