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核舟記》是明朝魏學洢所寫的說明文言文。出自清朝人張潮《虞初新誌》。下面是我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教材分析:

 明代奇巧人王叔遠微雕技術出神入化,用果核雕刻了壹只以“大蘇泛赤壁”為主題的舟。魏學洢以文記之。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記》文筆精美,文“舟”相得益彰,為“大蘇泛赤壁”這壹雅遊更添光輝。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理解文章內容,翻譯重點詞句,積累文言字詞,培養語感。

 2、梳理文章井然有序的層次結構,圍繞“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八個字,領會文中精美獨到的神韻。

 3、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才藝,領略工藝美術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翻譯重點詞句,積累文言字詞,培養語感。梳理文章井然有序的層次結構,體會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圍繞“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八個字,領會文中精美獨到的神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印發有關《赤壁賦》、《後赤壁賦》的介紹及部分段落。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介紹微雕藝術,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讀課文。譯讀課文。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壹、 當堂練習,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師:上壹節課,我們初步地學習了《核舟記》這篇文章,知曉了有關微雕藝術的知識,了解了作者及寫作背景,還通讀了全文,並對壹些重點句子進行了譯讀。在此基礎上,我們來做壹些練習。請同學們把語文作業本翻到第七十六頁,完成第壹至四題。開始。

 生做練習題(加點字、通假字、加量詞、文學常識,***填15個空),師可作巡視。估計三分鐘後交流。

 師作點評。

 二、 梳理思路

 師:文章題目叫《核舟記》,顧名思義,這文章是記壹只核舟的,記壹只用果核雕成的舟的,請問,這文章裏,從哪壹句話開始寫到核舟了?

 生:第壹段第二句就開始了,“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師:第壹段壹***就兩句話,我們看第壹句話寫什麽的?請找出壹個核心詞——

 生:奇巧。

 師:請解釋這壹詞的意思——

 生:指手藝奇妙精巧的人。

 師:有點兒小小的誤差——

 生:奇妙精巧。

 師:誰啊——

 生:王叔遠。

 師:據此,用壹句簡短的話來概括這壹長句話的意思——

 生:王叔遠雕刻技藝奇妙精巧。

 師:他的手藝奇妙精巧的具體表現在哪裏?

 生: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這句話重要,這句話可謂“微言大義”,我們可得來嚼壹嚼。先請壹位同學翻譯壹下。

 生:(他)能用直徑壹寸的木頭,雕刻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師:再請大家來嚼壹嚼,就這句話裏,怎麽就表現出王叔遠手藝奇巧了呢?

 生:只用壹寸的木頭,能雕這麽多的東西。

 師:哦,妳壹句話裏已涉及兩個方面,(板書:奇巧,材料之小、表現範圍之廣。)

 生:還有,更重要的是,設計巧妙,雕得很像,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如果剛才是以量取勝的話,這裏還有以質取勝。(板書: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師:話說到這份上,我們已經清楚了:明代有個王叔遠,微雕技術有壹套,能在那麽小的材料上雕出那麽多的東西,而且還雕得那麽好。神乎其神啊,這時候最好能拿出壹個具體的作品來讓我們見識見識,眼見為實啊,作者寫了壹個具體的作品來了嗎?

 生:寫了,核舟。

 師:這裏老師要補充壹些知識,這微雕裏頭,果核這種材料是最難雕的,果核難挑,據說萬裏挑壹,果核難雕,據資料記載,這王叔遠壹生只有兩個用果核雕成的作品,其中壹個就是核舟,雕了“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送給魏學洢了,從中可見兩人情誼之深,其中還可能有相同的情愫在裏頭,因為,只有喜歡“大蘇泛赤壁”的人,才會花上幾年的時間來雕“大蘇泛赤壁”這壹主題;只有充分地了解友人的情懷,才會把雕有“大蘇泛赤壁”的核舟送給友人。妳們說是嗎?

 生:是。

 師:至此,這文章,思路已經很清楚了,從大的方面講,可分幾部分?

 生:三大部分,第壹段,總起,寫王叔遠技藝高超並指出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第二至五段,具體描寫核舟;第六段,總結壹下,核舟雕刻技藝高超。

 師:可知,全文以總分總的結構來安排的。

 生:也可分兩大部分,第壹部分第壹段,寫王叔遠雕刻技藝高超,第二部分其余部分,具體寫核舟雕刻得精美,以實例證明王叔遠技藝高超。

 師:很有道理。

 三、 精讀課文

 師:我們這堂課啊,同學們要幹的是什麽呢?壹個字:找。找什麽呢?找證據。找什麽證據呢?圍繞著王叔遠的奇巧,圍繞著奇巧的三個方面表現,從課文描寫核舟的部分找證據。老師先拋磚引玉。第二段寫到“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最後壹段裏寫到“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可見這雕刻舟的果核真小。接下來,請妳們找到佐證表現範圍廣的證據。

 生:最後壹段寫到,“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對聯、題名並篆文,字***三十有四”可見所刻範圍之廣,數量之多。

 師:孺子可教啊,大家壹學就會。第三個方面,“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就這八個字裏頭,還有個遞進關系,大家能看出來嗎?

 生:由形似到神似。

 師:是啊,這可是技藝到了爐火純青的人才能到達的境界啊!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或是悟出“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呢?這可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了。同學們,先自己讀,悟,找,待會兒我們小組裏討論、相互啟發,最後在班上交流。

 生自讀、悟、找。(約五分鐘)

 生小組交流。(約兩分鐘)

 班級交流。(約八分鐘)

 生:第二段,“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這裏因勢象形,桃核,中間大兩頭小,中間船艙,順其自然,因勢象形。

 師:順手而為之,好。

 生:第二段,寫到八扇小窗,窗能開關,窗上刻字,這些字是《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上的句子,呼應了前面的“大蘇泛赤壁”這壹主題。

 師:這也是下文中蘇軾他們活動的背景。

 生:第三段,主要寫蘇軾、佛印、魯直三人的姿態神情。寫得栩栩如生。有外貌: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有道具:手卷,念珠。有動作:閱,執,撫,指,語,矯,昂,臥,詘,豎,倚。更重要的是,有神情:如有所語,矯首昂視。有細節: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珠可歷歷數也。

 生:第四段寫兩個舟子的動作、情狀,壹人“若嘯呼狀”,寫出其悠閑,壹人“視端容寂”,寫出其專註。說明大蘇在泛舟,渲染出輕松、愉悅的氣氛,與開頭的“大蘇泛赤壁”相呼應。還有壹細節,臥壹楫,也說明在泛舟,櫓都放在舟上了。

 師:剛才有人說到細節,是的,雕刻家不但構思精巧,還特別的細心、細膩,這從很多細節中可以看出來,除了剛才提到的外,還有哪些細節處呢?

 生:窗上的字,用“石青糝之”,船背上題名,“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壹”,“其色丹”,雕刻家特別在乎色彩的和諧。

 師(小結):雕刻家以曾不盈寸的`桃核,雕刻了如許多的人、物,而且雕得如許的生動傳神。引得作者不得不感嘆:“嘻,技亦靈怪矣哉!”“靈怪矣哉”,已有“鬼斧神工”之意,意即這簡直不是人雕出來的,是有鬼神助之啊!

 四、 探討寫法

 師:此文能成為千古名篇,得益於核舟雕得好,還得益於文章寫得妙。同學們,這文章的寫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處呢?

 生:空間順序。船艙—船頭—船尾。

 師:為什麽先寫中間的船艙呢?

 生:壹是“中軒敞”,醒目;窗可關閉,引發讀者興趣。二是艙上有窗,窗上有來自《赤壁賦》、《後赤壁賦》的名句,可以使讀者感受到當年蘇軾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相當於蘇軾他們的活動背景。最後寫船尾的舟子,為了烘托船頭的三個人的。

 生:還有總分總的結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

 生:“如有所語”、“若嘯呼狀”,這“如”、“若”用得客觀。

 生:五個人,重點寫前三人;前三人,重點寫蘇軾,符合“大蘇泛赤壁”的主題。詳略得當。

 五、課堂總結

 師:明代奇巧人王叔遠微雕技術出神入化,用果核雕刻了壹只以“大蘇泛赤壁”為主題的舟。魏學洢以文記之。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記》文筆精美,文“舟”相得益彰,為“大蘇泛赤壁”這壹雅遊更添光輝。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壹份華美的精神食糧。老師相信,通過這壹堂課的學習,讓我們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才華所嘆服的同時,也壹定會引發我們對工藝美術的喜愛,使我們擁有壹雙審美的眼睛和壹顆高雅的心靈。

 六、作業布置

 作業本相應作業。

 板書設計:

 核舟記

 魏學洢

 材料體積之小

 奇巧 表現範圍之廣

 構思精巧,技術高超(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核舟 ?技亦靈怪

2七年級語文核舟記教案

 壹、實物導入:

 高僅盈寸的工藝花瓶,介紹我國傳統的內畫藝術。引出微雕藝術。有人曾把整部《紅樓夢》雕刻到壹把竹扇上,成了微雕藝術的精品,從而破了微雕行業的吉尼斯記錄。微雕 藝術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核雕就是其中之壹。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壹艘雕刻在桃核上的小舟。

 二、擂臺賽

 課前大家已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自學,現在我來宣布擂臺賽開始。A組準備好了嗎?B組呢?究竟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壹)自主:

 答壹答:

 A、讀準字音:

 虞山 ?罔 ?峨冠 ?髯衣褶 ?舟楫 ?椎髻 ?壬戌

 B、解釋下列實詞:

 糝 ?相比 ?不屬 ?夷 ? 了了

 修狹 ?盈 ?靈怪

 C找出通假字:

 1、八分有奇

 2、詘右臂支船

 3、左手倚壹衡木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D、解釋多義詞

 曳屋許許聲

 高可二黍許

 雜然相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為宮室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E、翻譯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4、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統計得分。

 (二)合作

 1、 譯壹譯

 同位合作翻譯課文:(1)每人壹段輪流翻譯 (2)要求文從字順,可增刪調補

 2、 比壹比

 A、通過自學,妳解決了那些問題,說出來,看哪壹組問題解決得好。

 統計得分。

 B、現在我有幾個問題,看應該如何作答?比比哪組回答得好。

 背:脊背,泛指物體的背面,此處與馬背壹樣。故此應指船頂。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魯直坐兩邊。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蘇東坡先遊赤壁,然後才有前後《赤壁賦》的誕生,為何核舟上卻事、文同時出現?

 人五,窗八:

 文言中數詞可放在名詞後面,現代漢語壹般沒有這樣的語序,多是數詞+量詞+名詞。

 (三)做壹做

 (1)按照課文說明開上小窗,畫上題字

 (2)用小紙片剪成3個人形,並為東坡畫上胡子,在船頭擺好位置(註意方位)

 3)根據譯文將課文內容的主體部分改成“解說詞”,要求語言通俗、形象、易懂

 (四)說壹說

 每組推薦壹人進行解說

 討論(1)作者介紹了核舟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作者是怎樣贊美這只核舟的雕刻技藝?

 與《口技》結尾比較異同:

 忽然,撫尺壹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壹人,壹桌,壹椅,壹扇,壹撫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