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代表作有:
1、《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孤獨的人默默無語,獨自壹人緩緩登上西樓。仰視天空,殘月如鉤。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壹般不同的滋味。
詩中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壹切無不渲染出壹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為壹個亡國之君,壹個茍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復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2、《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五代: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壹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譯文: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裏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裏,我哪裏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裏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這首詞的上片寫南唐曾經有過的繁華,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下片寫亡國之後的悲傷情緒,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免感慨萬千。
3、《長相思·壹重山》五代:李煜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
譯文:壹重又壹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遠天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菊花開了又落了,時令交替輪換。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可是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只有簾外的風月無思無憂。
《長相思·壹重山》這首小令,《新刻註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
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壹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全詞寫了壹個思婦在秋日裏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4、《清平樂·別來春半》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壹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壹身。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壹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5、《烏夜啼·昨夜風兼雨》五代: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壹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昨夜風雨交加,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得颯颯作響。蠟燭燃燒的所剩無幾,壺中水已漏盡,壹次次的斜靠在枕頭上,輾轉難眠。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東逝的流水,壹去不返,想壹想我這壹生,就像大夢壹場。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悶,別的方法都行不通。
這首秋夜抒懷之作,具有李後主詞的壹般風格。它沒有用典,沒有精美的名物,也沒有具體的情事,有的只是壹種顧影自憐,空諸壹切的觀念。壹切都是那麽樸素,那麽明白,卻又令人低回與困惑。大約是詞人後期之作吧。讀這類詞,最要玩味其中環境氛圍的創造,和抒情主人公淺貌下的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