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

 作為壹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麽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溜去、挪移、旋轉、凝然、空虛、嘆息、徘徊、薄霧”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課文中的壹連串問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

 4、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描寫時間流逝,能說出自己對時間的流逝的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用壹段話把感觸寫下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描寫時間流逝,能說出自己對時間的流逝的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用壹段話把感觸寫下來。

 教學方法

 1、“讀、思、議、導”結合法。

 2、“讀、寫”結合法。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壹課時

 壹、問題導入,引發思考。

 出示問題:憑直覺,妳認為妳的壹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估算壹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妳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裏妳留下了什麽?通過計算,妳有什麽感受?

 (設計意圖:用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

 二、檢查預習,過關字詞。

 (壹)詞語檢查

 1、小組合作讀詞,抽寫,小組長將本組出錯最多的字寫到黑板上。

 2、集體交流,學寫“蒸”字。

 (1)師板書演示“蒸”字筆畫、筆順,

 (2)生在練習本上寫三個。同桌交換評價:正確加壹顆星,美觀加壹顆星

 3、檢查讀詞

 正確認讀下列詞語

 匆匆壹去不復返頭涔涔淚潸潸挪移

 跨過溜走蒸融 遮挽徘徊

 (1)指名讀,隨機正音:徊 (huái) 旋轉(zhuàn)

 (2)齊讀。

 (二)借助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1.將詞語重新分組,自讀思考:

 聯系課文內容想壹想,每組分別是描寫什麽的詞語

 匆匆壹去不復返(時間特點)

 挪移跨過溜走蒸融 (時間是怎樣逝去的)

 頭涔涔淚潸潸遮挽徘徊 (作者感嘆)

 2.把括號裏的詞語連起來讀壹讀,妳發現了什麽?

 3.小結:借助關鍵詞語概括文章的大意,這是理清文章脈絡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更是學習的主人,主體地位回歸,內在潛能被激發,學生會無拘無束的交流,自主學習效果明顯增強。)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壹個什麽問題?(時間為什麽壹去不復返?它到哪裏去了呢?)作者通過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麽?(告訴讀者時間飛逝,我們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行文的,請用簡單的語句試著概括每壹段的主要內容。

 (1)作者先提出問題;(2)回顧自己已走過的八千多日子,無限感慨;(3)然後重點寫日子是怎樣稍縱即逝的,具體回答了開頭的提問;(4)引發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後壹句照應開頭。

 四、認識作者,加深體會。

 1、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他壹生勤奮寫作,***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2、師總結。

 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範。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回顧本課學習收獲,鼓勵課後繼續背誦並抄寫1、2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課後習題中有背誦課文的要求。教師要從關註過程、教給方法、培養語感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背誦的方法,積累優美的語言。)

 第二課時

 壹、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作者為什麽能把情感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麽特別之處。

 (《匆匆》這篇散文以敘事、抒情為主,運用了排比、設問、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讓抽象的時間具體化、形象化,讓讀者也真切感受到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惋惜。)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

 二、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1、妳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裏?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時做好批註。

 預設: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妳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麽壹去不復?(這是壹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壹去不復返的特點。)

 (2)“像針尖上壹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寫出了時間的流逝不可挽回,表達了作者的惋惜與無奈之情。)

 3、教師隨機出示壹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

 出示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現在大學裏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葉聖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劄記》(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壹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註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評價和名家的評價互相對照,壹是給學生成功感;二是讓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規範起來,不能漫無目的;三是從不同的側面為學生提供思想的借鑒。)

 4、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於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妳於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本人對文章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本質是濃厚的情感和細致的觀察,而不光是詞句的運用,使學生對寫文章用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三、課堂練筆,學習寫法。

 1、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他甘心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地度過每壹天嗎?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對時間的流逝發出了哪些感慨?

 2、師引導學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對時間的流逝發出的感慨:

 (1)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2)對沒有作為的自責;

 (3)對要有所為的渴求。

 3、時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責之余,表達的是不甘虛擲光陰,力求上進的決心。同學們,讀了課文,妳對時間的流逝有什麽感觸,趕緊拿起筆,仿照課文第4自然段,用壹段話把妳的感觸寫下來吧!

 4、 自由練寫。

 例: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麽呢?只有回憶罷了,只有向往罷了。在這充滿童真與歡樂的童年裏,我又能做些什麽呢?過去的日子如落花,被流水沖走了,如露珠,被陽光蒸發了;六年時光仿佛彈指壹揮間,在這美麗的校園裏,我留著些什麽記憶呢?我何曾留著像霧般朦朧的記憶呢?我匆匆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匆匆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麽要這般匆匆的度過這壹生啊?

 四、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1、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壹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壹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培養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在最想說的話。可以引用剛才交流的壹些名言警句。

 3、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語言,用情感支配語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文章的本質。)

 五、分層作業,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

 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壹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設計意圖:作業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壹項或者兩項。)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學設計2

  壹、素質教育目標

 (壹)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二、學法引導

 (壹)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壹)重點

 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

 (二)難點

 由於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把句子讀通順成為這篇課文的難點。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師相機點撥,以有感情的朗讀促進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壹)教師活動設計

 1、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介紹作者,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壹)導入新課

 1、齊讀題目

 2、讀了課題,妳是怎麽理解的?妳有什麽問題?

  (二)介紹作者

 朱自清:我國著名的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壹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蹤跡》。《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自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是什麽。

 (2)文章每壹段講的是什麽內容。

 (第壹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四)自由讀課文

 (1)妳讀懂了哪些內容,要記住,壹會準備交流。

 (2)妳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討論。

  (五)交流

 1、第壹自然段

 (1)第壹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麽問題?

 (2)作者是怎麽提出這個問題的?

 (用壹個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問題。十分新穎,引人入勝)

 (3)指讀第壹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2、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頭涔涔,淚潸潸”是什麽意思?

 ①讀第二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為什麽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麽?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壹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三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這壹段講的是什麽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後面有什麽關系?這句話采用的是什麽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①日子是怎樣溜走的?

 ②從這些句子中,妳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④妳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時候,時光又……溜走了。)

 4、讀第四段,解決問題。

 (1)這壹段表達了作者壹種什麽樣的情感?(壹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

 (2)有感情地朗讀這壹段。

  (六)小結

 1、讀了這篇文章,妳想到些什麽,妳想說些什麽?

 (想到自己不珍惜時光,想到自己貪玩,浪費時光,想到今後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2、把妳想到的寫下來,寫壹篇讀後感。

  (七)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