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壹:牛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偉大。
牛頭上有對犄角,四肢修長,身體健壯,尾巴細長。年輕力壯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產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還可以吃。在鄉間,隨處可見它身影。牛把自己壹生奉獻給了人們,卻在牛棚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報。沒有人會註意壹頭牛死去,更沒有人會在它死去後,想起它曾為們做過什麽。牛就是這樣,默默無聞地誕生在世上,又默默無聞地離去,卻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東西。而它卻從不要求什麽,只要有堆幹草和個牛棚就足夠了。魯迅先生曾說過:“牛吃的是草,擠的卻是牛奶。
這默默無聞的牛讓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那樣的人。種地農民、工廠工人、學校老師,他們就像牛樣,默默無聞地工作,卻不求多大回報。而社會缺少了他們,又怎麽可以繼能續存在呢?沒有了農民,人們就沒有糧食蔬菜吃;沒有了工人,就沒有了高樓大廈;沒有了老師,學生就學不到知識。在西部,也有許多這樣人。二零零六年七月,青藏鐵路開通了,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參加西部大開發誌願者。他們忍受著天寒地凍,忍受著幹旱洪水,為祖國西部換來了繁榮昌盛。那麽困難的事,他們都堅持下來了。然而他們又得到了多少回報呢?難道們就沒有這樣精神嗎?其實,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尊敬牛,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為人們無私地奉獻著。它可以和松樹、白楊相提並論;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我們壹定要好好學習牛這種精神!
範文二:梅花
我贊美堅貞的梅花,我贊美勇鬥西風的籬菊,我贊美蓮花的傲視汙泥,可我更贊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百花雕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麽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裏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致。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壹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鉆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雕謝。風吹花落,妳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裏的壹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壹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每當寒冬的清晨,壹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
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誌奮發的激勵。
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築工人麽?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壹個像梅花壹樣的人。
2. 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寫壹篇作文300字的小草,壹個不起眼的植物,卻有著大不相同、的生命力。
從壹顆小小的草籽,隨風吹拂,無聲無息的落在壹片柔和的大地上,生長,發芽,出土,用它那細小的眼睛去看向這個遼闊的世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從古到今都壹直有人在學習小草。學它的不屈,學它的堅毅。
在我眼裏,小草不弱小,當妳遊覽世界後才可能知道“弱小”讓小草包容壹切,它與動物親密相關。
而最讓我欣賞的是小草那“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堅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這才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真正含義。
當我們長大了,必定會有壹些珍貴的東西被時間的水流沖去,也會有很多珍貴的記憶被遺忘在腦後。當得到了黑影的摩擦時,不要難過,要向小草壹樣,從那黑影中走出,繼續向前,走向那陽光大道。那時我們將會決不回頭,那個被擦黑的墻角,也會被時間之水而沖刷掉永遠。
3. 借物喻人作文300字白楊》就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先寫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的特點,借以表達爸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偉誌向。
同時也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們壹定會像小白楊壹樣,迎著風沙茁壯成長,成為建設邊疆的生力軍。 《落花生》也是借物喻人,問花生將果實埋在地下這個特點說明壹個做人的道理——要講求實在,而不可只講體面。
如《落花生》,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獲節,邊品嘗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壹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壹見就生愛慕之心。
妳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妳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妳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壹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篇文章,體會壹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點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樹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村收麥。
麥收過後的壹天,我才抽空兒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
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裏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
它是那條山溝裏僅有的壹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
隨著壹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壹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幹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
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壹個圓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壹面綠中透黃,壹面黃裏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果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
捏開壹個壹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裏,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壹擡頭,無意中發現兩個樹杈之間卡著壹塊石頭。
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
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壹下這棵飽經風霜的老杏樹,壹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樹啊老杏樹,妳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紮根於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壹年又壹年,妳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妳對人卻無半點所求。
當妳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麽可敬的老杏樹啊! 我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麽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
於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壹篇優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信每壹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後,都壹定會認識到:本文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紮根深山,飽經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註意的是:作文時,描述的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本文借物要說明什麽,要借物贊譽怎樣的人。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
4. 初壹第三課模仿寫作,借物喻人,要300~400字以內的,急需我贊美堅貞的松柏,我贊美勇鬥西風的籬菊,我贊美蓮花的傲視汙泥,可我更贊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雕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
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麽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裏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致。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
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壹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鉆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雕謝。
風吹花落,妳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裏的壹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壹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
每當寒冬的清晨,壹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誌奮發的激勵。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
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築工人麽?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壹個像梅花壹樣的人。
這是400字的像蠟燭的老師 日歷壹頁頁地翻過去,時間匆匆流逝,“教師節”邁著輕盈的腳步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精心地照料我們,使我們可以茁壯成長;有人說老師是我們學習征途上的導師,是他們帶領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還有人說老師就像壹個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機器;但我卻要說老師像壹枝蠟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在老師的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老師默默無聞地傳授給我們知識,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每當放學後,經過老師的窗前總會看到老師們仍然在那些電燈的陪伴下認真地批改作業、備課,甚至為了使我們可以理解得更透徹,學得更紮實,老師不惜花費很長時間去做很多的模型。作業本上的每壹個對勾以及每壹個紅叉都凝聚著老師的汗水。
當我們有不懂的難題時,老師總會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師恩重如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同學們,不要等到事業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師生相處的日日夜夜,我們就要把誠摯的謝意和美好的祝福獻給恩師,使我們的恩師時時感受到莘莘學子的愛的熱流! 他們嘔心瀝血,他們甘為人梯,他們清貧壹生為的是什麽?為的是給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老師們是壹枝不起眼的蠟燭,在關鍵時刻默默奉獻的蠟燭,他們犧牲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然而為國家培養出壹批批的棟梁之材。
老師是無私的,他們配受壹切贊美。 這是300字的。
5. 寫壹篇關於借物喻人的作文300字百花雕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
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麽鮮麗。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裏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致。
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壹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
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鉆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雕謝。風吹花落,妳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裏的壹縷殘陽。
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
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壹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每當寒冬的清晨,壹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
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誌奮發的激勵。
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
6. 借物喻人的作文300字蠟燭
壹個普通的圓柱體,披上了紅色的外衣,頭上長著壹根“天線”,這就是蠟燭。
蠟燭是壹種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見過蠟燭吧!它非常便宜,滿世界到處都是。看到這,妳壹定會感到奇怪吧,蠟燭這麽普通,我為什麽要大費周章的介紹它呢?的確,蠟燭很普通,但是它那種默默為他人付出的精神卻深深吸引了我。它點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壹絲回報。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國花朵的培育者、祖國棟梁的支柱、為我們默默付出的老師。每天,老師早早地回到學校,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傳授我們豐富的知識。大家都說老師是園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燈。可我卻要說老師是壹支蠟燭。“壹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使我們成為祖國的貢獻者,對自己從來沒有壹點兒私心,不求壹點兒回報。如果生活中沒有了老師,就如停電時沒有蠟燭,人生會陷入壹片黑暗。這時,我想起了上學期背的壹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在老師身上再適合不過了。老師直到白發蒼蒼,也還在堅持上課,就如蠟燭壹樣,為照亮別人犧牲自己。
蠟燭,它是那麽平凡,又是那麽偉大。以後,我也要像蠟燭壹樣,為社會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7. 用路燈來寫壹篇借物喻人、托物言誌的小短文(300字)妳們註意過馬路兩側的路燈嗎?妳們喜歡路燈嗎?妳們敬佩路燈的品質嗎? 路燈常常屹立在馬路的兩側,它有許多形狀,有蓮花行的,有天鵝 行的等等.晚上是壹盞燈,白天是壹處風景.每當夜晚來臨時,馬路兩側就會亮起美麗的霓虹燈、彩燈等,路燈雖然不引人註意,但卻很樸素,從傍晚壹直到天亮,為那些在晚上走路的人照明. 每到星期五晚上,我就會騎著自行車同夥伴壹起去鑫源廣場玩,玩累了回家時,雖然路燈的光線在馬路上顯得很弱,但還是靠路燈給 我照明,才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家,我感謝您路燈. 路燈雖然不引人註意,但是它很美,是樸素的美,它的生命力比花燈、水燈要頑強,它每天都在默默無聞地為我們奉獻,無論風和日麗的晴天,還是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的雨天,或是雪花飛舞的冬天. 我喜歡路燈,也敬佩它良好的品質,我要作壹個有路燈那樣品質的小學生.。
8. 借物喻人作文寫植物300字以上仙人掌,嘿,這真是壹種生命力頑強的奇特的植物! 在盆栽裏的仙人掌,它的堅韌的性格已經夠使人吃驚了。
有水,沒水,天熱,天冷,它都滿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長滿硬刺的掌狀莖壹直向上伸著,像疊羅漢似的,壹片“綠色的手掌”上面又長出壹小片來,重重疊疊,以這個姿勢矯健地挺立著。無論天氣怎樣亢旱,別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頭,它卻總是生機蓬勃的,淩空直上。
對於生活環境,似乎它從來就不講究,任爾什麽磽瘠的泥土,它壹紮下了根,似乎就在快樂地叫喊道:“這地方好得很,妳就瞧我在這裏繁榮生長吧!”它遍身是刺,什麽野獸,都別想侵犯它;什麽害蟲,都別想嚙食它。壹片綠色的仙人掌折斷跌到地面了,妳以為它枯死了麽?不!它用它的身體內的養分,又培育出另壹片青春煥發的小仙人掌來,這才真叫做“落地生根”呢!這麽雄赳赳的帶刺的植物,誰料得到,它們卻開著鮮艷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麗極了。
各國的國花,有梅花,有蓮花,有玫瑰,有百合,妳可想得到,在那遙遠的,歷史上抗暴英雄輩出的墨西哥,國花卻是仙人掌!歷代的人們在歌頌松柏的堅貞、梅竹的節操、蓮花的傲視汙泥、籬菊的勇鬥西風……我想,仙人掌尤其應該享有人們的贊美。果然,我看到智利詩人聶魯達有壹首詩就是專門在歌頌海岸上的仙人掌的。
其中有壹些片斷這樣寫道: 我的仙人掌, 妳有很多的刺, 妳是砂石和旱風的 勇敢的敵人。 ………… 妳是那樣地堅定, 石頭似的根子, 緊緊地抓住 地球中的金屬。
而且,妳莊嚴地 擡起長滿了刺的 正直的頭…… 這樣奇特的詩句用來形容這樣倔強的植物是十分適合的。仙人掌所以具有如此神奇的生命力,有壹般植物知識的人都知道,它原本生長在沙漠地帶,在沙漠那樣生活困難的環境裏,酷熱嚴寒、飛沙走石,厲害的亢旱、兇惡的暴風,日日夜夜,千年萬代地鍛煉著仙人掌,經過這樣長期的“自然的選擇”,仙人掌終於鍛煉出現在這樣壹種使普通植物為之相形失色的倔強性格和卓特風貌,要不是這樣,它老早就會被消滅掉,像其它好些古代植物似的,人們只能夠在化石裏找到它們的蹤跡了。
在仙人掌的老家,譬如說墨西哥這些地方,野生的仙人掌可以長到壹兩丈高,就像大樹壹樣。在我國,雲南和廣東的海南島等地,仙人掌野生時也狀貌驚人。
我到過海南島以南壹些國防前哨的島嶼上,那裏的仙人掌在海灘上長得竟像堆成小丘壹般,什麽地方它都可以長,甚至在巖石間的砂磧裏,在樹樁的腐木間,它們都長得欣欣向榮。這是壹種黃褐色、掌形闊大的、針刺像鋼針般鋒利的仙人掌,結著枇杷大小、成熟時變成紫紅色的美味果實。
看到在海水浸灌的地方,它們長得那樣充滿青春的活力,我就禁不住想起聶魯達的那些詩句了。這正是詩人所歌頌的那種“海岸上的仙人掌”。
能夠征服這些植物中的強者的,只有人類中的強者,這就是我們國防前哨的戰士們! 例如說我到過的壹個小島東瑁洲吧,它和另壹個小島像海南島的眼睛似的,向前伸出屹立在南海的茫茫波濤中。這島嶼的海灘上,就是仙人掌密布的所在。
但是據守衛海島的戰士們說,現在,比較他們剛剛登陸的時候,仙人掌不知道已經被鋤掉多少了。十年前,他們從冰天雪地的東北來到這個壹片暗綠色的海島,當時這個島嶼上,哪裏有什麽田園、房屋、牧場、道路呢?到處都是仙人掌、仙人掌!當初這個小島原是荒無人煙的。
就是在今天,在可以登陸的沙灘以外,亂石縱橫的巖岸地區,妳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壹個保持著原始格調的熱帶島嶼的風貌。浩瀚無邊的湛藍的海洋,壹道道波浪不斷湧來,撞擊在巖石上,發出了天崩地裂的吼聲,噴濺著雪白的泡沫。
海蟹在石頭縫裏穿行,藤壺、牡蠣密布在巖石上,海參在清澈的海水裏蠕動,吐著青白色的粘液。在天空上,巖鷹正在滑翔。
好壹片天蒼蒼、海茫茫、寥廓空曠的景象!十年以前,全島到處都是這樣壹派原始景色。日本侵略者曾經占據過這座小島,他們敗走的時候,把水井填塞滅跡了,把碼頭炸毀了,留下了生著銹斑的大炮。
整座島嶼都被仙人掌和壹人多高的野草占據了。所以人民戰士剛登上這座島嶼的時候,就和登上壹座原始荒島壹樣。
於是人和自然就展開了壹場猛烈的搏鬥。那曾經轉戰在松花江邊,冒著零下四十度的酷寒追殲過敵人的部隊,現在來到了熱得巖石和草莽都在冒著青煙的荒涼小島。
他們所經歷的壹切比仙人掌在千年萬代中所遭遇的壹切也許還要困難得多。首先,他們得開辟草萊,支起來了篷帳,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著。
那時,他們走壹段短短的路程都要遇到好幾條蛇。每天早上起身第壹件事就是撲拍去被服上的毒蟲。
南方的炎夏,攝氏寒暑表的水銀柱上升到三十七度。妳知道,在地理書籍中,攝氏三十三度就給稱為“酷熱”了。
在這樣的氣侯中,艱苦勞動不要說,最困難的是水,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水壹點壹滴都得從海南島上運來。每四個人每天***用壹面盆水,煮飯、燒菜、洗衣、洗澡,都靠它!在烈日如烤的時候,好些戰士嘴唇都裂了,但是他們彼此之間,卻還在互相讓水。
在當時,妳可以想見,讓水比輸血還需要更多的忘我精神呢! 草房搭起來了,卻又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