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原文與賞析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原文與賞析

歐陽修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發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壹樽酒,能憶天涯萬裏人。

萬裏春思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歐陽修作《與高司諫書》,為遭貶的範仲淹鳴不平。高司諫(名若訥)將此書呈送朝廷,於是歐陽修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歐陽修於十月江行抵達貶所任職。第二年春,謝伯初(時官河南許州法曹參軍)寄詩安慰他,他寫了這首歌行作為回答。

開頭四句描寫西湖暮春景色。原註: “西湖者,許昌勝地也。”用以區別著名的杭州西湖。作者於二月寫這首詩,但他是在三月才到許州去續娶的,因此,這種描寫或是作者想象,或是得自傳聞。他把許昌西湖描寫得十分美麗:湖水比染過的還要綠,繁花似錦,到了暮春,落花委地,不可挽留,春風吹來,花瓣還在飛散,這樣渲染,是為了同夷陵的春天形成對比,即詩尾說的“異鄉物態與人殊”。

“參軍”四句,是作者對好友謝法曹的答謝,交待寄詩的原委。作者在“白發”句後有註: “謝君有‘多情未老已白發,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這就說明“參軍”二句的依據。這當中的“愁”字,是指謝法曹的愁,他壹愁春之將歸,二愁友之遠貶,難以相聚。實則這“愁”籠罩著全篇,是作者情緒的寫照。“天涯萬裏人”是作者自稱。夷陵對京城來說,既非“天涯”,亦無“萬裏”,這只是作者遭貶後心理上的感覺。他在《戲答元珍》中說的“春風疑不到天涯”,也是以夷陵為“天涯”的。這裏就含有作者的愁悶在內。

“萬裏”四句,寫夷陵的春日景色。“萬裏春思”,指謝法曹的“春思”。作者貶至夷陵,由於愁緒滿懷,似乎已經忘記了春天,經友人提醒才感覺到春天已至,妳看;冬天的雪已消融,門外的群山顯露出青翠之色,長江兩岸鮮花盛開,在陽光下尤為艷麗。這春景是經友人提醒才突然感覺到的,故有驚奇之態。

最後四句寫夷陵生活的落寞。作者采用對比手法,把自己在春天裏的不同感受寫了出來:少年時無憂無慮,以詩酒迎接春天,如今逢春,卻是愁緒滿懷,滿頭白發了。(這時作者才三十壹歲,頭白之說當系誇張)況且對這裏的春天(實際上是指壹切)是如此的陌生,只有東風還有相識之感。

歐陽修在《六壹詩話》中對這首詩曾有過說明: “閩人有謝伯初者,字景山,當天聖、景祐間,以詩知名。余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有雲: ‘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余答雲: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發題詩愁送春。’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發,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故余以此戲之也。”本詩通篇都以春愁立意,圍繞著“愁”字抒發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感情深摯,語言淺白,始終以推心置腹的談話口吻,讀來蕩氣回腸,具有歐詩清新雄健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