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關於藺相如的故事要3個

關於藺相如的故事要3個

關於藺相如的三個故事:

壹、《完璧歸趙》

當時秦國已經發展到了很大規模了,趙國是很害怕秦國的,但是在趙惠文王時期,秦昭王寫信給了趙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

藺相如就奉了趙王的命令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但是到了秦國之後,藺相如發現秦昭王完全就是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而且不想把城池給趙國,藺相如就前後用計,據理力爭,機智周旋,最後終於是把帶到秦國的和氏璧帶回到了趙國了,所以這件事情被譽為是完璧歸趙了。

二、《澠池之會》

《澠池之會》是秦王和趙王的故事,當時秦國為了集中力量攻打楚國,想和趙國聯手,所以就約了趙王到澠池這個地方壹起探討事情,

但是趙王不敢去,秦國當時很強大,但是有藺相作陪的話其實也沒有什麽的,所以就壹同去了,去了之後果不其然遭遇了壹系列的秦國打擊,還索要城池,但是都被藺相如壹壹化解,使秦王毫無所得,這次就是著名的《澠池之會》了。

三、《負荊請罪》

上次《澠池之會》藺相如功勞很大,所以趙王就封他為上卿,官職卻比老將軍廉頗還要高,所以廉頗不服氣,感覺比藺相如要低這麽多,所以就表示要羞辱藺相如。

但是藺相如知道這個時候趙國壹定不能內亂,所以就處處的回避忍讓藺相如,久而久之廉頗也明白了藺相如的別有用心,也被藺相如的精神給感動到了,體會到了藺相如以國家為重的心裏,所以親自打赤膊背上荊棘到藺相如府上請罪,之後兩人惺惺相惜成為了生死之交了。

擴展資料:

藺相如(生卒不詳)傳為今曲陽縣相如村人。曾為戰國時期趙國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人卞和所獻玉璧。秦昭王聞後,遣使給趙王壹書稱:願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趙王拿不定主意,送和氏璧,怕秦國不給趙15座城,不給和氏璧,又怕秦國以此為借口出兵攻趙。就在趙王左右為難時,宦者令繆賢向趙王推薦自己的門客藺相如。

由藺相如奉玉璧去秦國,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玉璧獻給了秦王。秦王十分高興,卻不提15座城之事。相如見秦王毫不講信用,便巧妙地收回了玉璧,並命隨從將和氏璧送回趙國。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尊嚴,毫不懼怕秦國的強大,勇敢地和秦王進行鬥爭,終於完璧歸趙。趙王因此拜他為上大夫。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秦昭襄王約會趙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相會。秦王有意尋找借口侮辱趙王,借酒興請趙王彈瑟,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壹曲。

相如認為這是對趙國的莫大侮辱,便端起瓦缶走過去,跪請秦王敲擊,並說:“如果大王不肯答應我的要求,我情願拼著腦袋不要,也要濺妳壹身鮮血。”秦王只好勉強敲了壹下缶。藺相如以其機智和勇敢,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趙惠文王因藺相如有功於國家,拜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認為自己攻城野戰立功無數,而藺相如只不過是動動口舌,卻官拜上卿,很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

相如處處忍讓,屬下不服,相如卻說:“所以我在廉將軍面前退讓三分。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的緣故。如果我和廉將軍之間非要爭個高低不可,不管誰勝誰負,都對趙國沒有好處,秦國還會趁機攻打趙國,國家就危險了。”

相如的話傳到廉頗耳朵裏,廉頗十分慚愧,遂到相如處負荊請罪,二人和好如初。秦國得知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睦,長期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廉頗和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也被廣為傳頌。

百度百科-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