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道德經》有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世間萬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都是極其簡單的,把復雜冗繁的表象層層剝離之後,就是事物最本質的道理。正是基於這樣的認同,面對當今日益復雜的“語文教學”,丁衛軍老師極力倡導“簡約”,主張剔除語文教學中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外在形式,主張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通過聚焦、選擇、整合來提升課堂的內在品質。

“簡”是外在呈現,“約”為思想內核,其指向的是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師生未來的生命成長。

課堂是師生構建生命場的主陣地,這個主陣地的效果如何,取決於教師對文本解讀的如何。而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應是基於怎樣更好地指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基於怎樣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為原則,這裏不僅暗含著對教師讀懂、讀透文本的考驗,更有對面對學生設計文本教學的考驗。因此,文本解讀能力是壹個語文教師打開課堂大門的鑰匙,是壹個語文教師終生的必修課。“簡約語文”的課堂就是從文本解讀入手,根據提煉的文本核心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主體需要,重新構建課堂。

在構建的體系中,其課堂教學集中關註以下幾點:

1.問題與活動。教師在文本細讀中,確定教學內容、確定文本體式規定的話語系統,再結合學情特征,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的主題。在目標與達成之間,重在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

如《背影》,這是壹篇寫人記事的散文,全文不足1500字,但歷來卻是眾多名師研讀的經典之作。丁老師以其個性化的簡約思想,獨辟蹊徑,帶領學生從情感體驗入手,直達“背影”的細節處,設置精讀、比讀、資料助讀等活動,在學生對言語的品析中自然而然地再現父子之間的真情。

2.表達與傾聽。表達和傾聽是讓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有效或者高效的兩翼。表達,就是通過課堂的說和寫,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師生的有效傾聽很重要,卡耐基訓練系統有壹句名言,壹雙會聽的耳朵勝過十張會說的嘴巴。在傾聽中發現質疑,形成辯論,啟智生成,從而培養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如《天凈沙·秋思》,直接借助經驗重構和情鏡還原對文本內容進行陌生化解讀,喚醒學生的身體體驗和生活經驗,把文字轉換成生動具體的畫面,而在此過程中,主要通過引領學生從隱蔽的語言敘述中發現意象的空間秩序和情感表現機理,整個教學就是學生的專註性傾聽和表達中,層層推進,直到抵達壹個“秋思”的審美世界。

3.評價。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是課堂教學的助推器,教師要具有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偏頗的認識,要澄明學生模糊的解讀,要點撥及時到位,以激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要適時追問,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層次,從而,讓思考走向深刻。

如《鄉愁》,教師依托課堂評價,把學生的目光壹點壹點聚焦到:關註語境,引導學生涵詠重點詞句,體悟對作者情感的初識;關註意境,還原情景交融的空間畫面,引導學生進入審美境界;關註心境,引導學生模擬余光中口吻寫出“剎那間”的心緒,讓其不經意地走進詩人的內心,產生情感的***鳴。

孫紹振先生曾說,語文老師壹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以為是壹望而知,其實是壹無所知的東西來。這是啟示我們,要帶領學生解讀到文本的深層密碼,對於教師而言,首當潛入文本深處,找到幫助孩子打開密碼的鑰匙。也正是因為教師對文本解讀的“博觀”,所以才會有課堂教學如此的“約取”,“以少勝多,以簡馭繁”。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它指向的是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受特定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制約,因此,教學方法應該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有機統壹。

縱觀古今中外,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琳瑯滿目,有基於原理的啟發式、發現式、註入式方法等;有基於技術的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而“簡約語文”課堂則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重在教會學生思考,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語用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與當下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能力培養正相契合,但究其教學方法卻極其簡單:

1.朗讀。朗讀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壹種最有力的手段,又是語文教學的壹個目標,既是學習語言的壹種最基本的方法,又是壹種語言能力。簡約語文的課堂始終以朗讀為橋梁,打通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通過讀去體驗、感覺字裏行間傳遞的情感,通過讀打開文本的深層密碼,通過讀對自我原有的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

教學魯迅的《雪》,師生問好之後,直接進入讀課文環節,“小聲讀”“放聲讀”,教師深情“範讀”,抒情處“輕輕地讀”,進入語言時“說讀”。讀江南的雪,讀出柔美,讀出淡淡的哀傷;讀朔方的雪,讀出豪放、讀懂作者。純粹地將教學目標聚焦為以讀促悟,以讀促情,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復活。“朗讀”儼然是簡約語文課堂最簡潔、最有力教學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朗讀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壹種學習方法,通過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這是壹種可貴的境界。”

“口而誦,心而惟。”出之於口,入之於心,簡單而恒遠。

2.聚焦。在選擇、整合的基礎上“聚焦”是簡約課堂的核心策略。“亂花漸欲”會“迷人眼”,所以,“弱水三千”,“只取壹瓢”,找壹個最恰好的點,串起文本所有的面,然後,師生順著這“點”向文本縱深處鑿明、鑿透。這樣的聚焦,讓課堂思路與課堂走向更加明晰,讓教學設計眉清目秀,涇渭分明。

《雪》就是以“感知意象、體悟情感”為聚焦點,由男方到北方,分別品出不同的深意;《在阿加西斯教授實驗室》,則聚焦“語用”,彰顯語文的學科特質,讓語用訓練紮實有效;《山坡羊潼關懷古》選擇聚焦“詩境”,深得詩歌教學之道,簡而豐,約而實……

在有力的聚焦之下,學生的課堂印象專壹而深刻,對文本的領悟獨到而個性。

用簡簡單單的方法,抵達厚厚實實的文本深處,這中間呈現的是學生靈動的思維,每壹個環節都可以感受到學生綻放的思維火花。

簡約語文“立足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以精心提煉的有用、精要、好懂的語文知識要點作為支架,充分挖掘、合理協調、科學使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完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落實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建構的是實在靈動、素樸本真、高效豐美的語文課堂,減輕學生負擔,增強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簡約語文”的外在特征可以概述為:“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潔”、“教學過程簡化”、“教學語言簡練”等;對“簡約語文課堂”提出了設計的策略是“聚焦:守正語文的核心素養”、“選擇:取舍之間的智慧斟酌”、“整合:彰顯文本教學的核心價值”;更為可貴的是總結提出了“簡約語文課堂”的基本範式,“菜單式”教學、“板塊式”教學、“主問題式”教學與“線式”教學,諸如此類,這樣的探索讓語文外衣更本真、更樸素,讓語文的教學更純粹、更有方向。

簡約語文“究百家語文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這“言”是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思想情操陶冶於壹爐的教學觀,在這樣的形式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越來越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越來越理性化,認知的維度越來越寬泛化,師生也必將在課堂上不斷開辟出新路徑,從而走向語文教學的新境界,簡約。本真。理性。生命成長可期,思想發展可待。

而真正好的語文教學,必然要回歸簡約,回歸本真,回歸理性,回歸到語文學習的規律,也唯有如此,成長才可以接受“生命與思想”的檢閱。

推薦閱讀: 《簡約語文公開課》 丁衛軍 著

每壹次書寫,思維的霎那切入太重要,霎那思維若受了限,別的通道也就不再降臨了。

於是,只有將就。

那就姑且再放壹放吧。